講完電話,他走到我的身邊問我:「爸爸,你在看什麼書?」於是他翻起了我正在校對的稿子,翻著翻著,翻到第三章麥斯特斯與強生四階段性反應模型的插圖,他問我這是什麼,我想,天啊,我終於要被問到那個「天下父母都害怕被問到的問題」了嗎?此時,我故作鎮定,告訴他說,他在出生之前,就住在媽媽肚子裡的這個地方(手指著圖中的子宮),後來他就從這個地方生出來了(手指移到圖中的陰道)。
不過,小朋友總是比大人聰明得多,沒那麼容易打發。他接著問:「那為什麼這四張圖看起來這麼像呢?」喔,救命(頭皮發麻)。我該怎麼和他解釋,這是性反應的興奮、高原、高潮、消退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用一張圖來表示。說實話,我已經忘了當時我是怎麼含糊帶過了……(總之,絕對不是長大後你就知道了)。
我深切地體會到「性」為什麼那麼難教。如同作者在書中所指出的,性圍繞著各種禁忌、恐懼、成見與言不由衷。性一方面連結到親密感與愉悅,一方面又伴隨著羞恥、罪惡感與彆扭。對很多人來說,性就是如此矛盾。因此,不論在家中或在學校,性永遠是許多家長和老師頭痛的話題,明明知道很重要,但卻不知該如何開口。
在編過這本書之後,我也不敢說,我以後有把握能夠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大哉問。但至少我明白了,孩子對於性的探索是很自然與正常的,父母對此不該有過度的反應或喝斥,以免讓孩子認為這是不該談的話題,讓他們一想到性,就聯想到罪惡感。這本書裡所引用的「在我們的社會裡,關於性的學習,就是關於罪惡感的學習」,可以為鑑。
等到我家的小朋友長得更大一些,我想和他多說一些我從這本書學到的心得:
亞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這句話的意義在於,正是因為人類有政治生活,因而使得人有別於其他的動物。在此,我想稍微改寫一下這句話,「人天生是性的動物」。性對於人來說,其意義絕不僅止於繁衍後代,或僅是在性行為中帶來的愉悅而已,更重要的是性形塑了我們的自我認同,決定了我們和世界的關係。身而為人有著不同的性傾向、性興趣,經歷不同社會文化中關於性的學習,讓我們的人生有著不同的樣貌和意義,使得每個人成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個體,而這些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可以在這塊土地上共存,這是生命的偉大與可貴,也就是人類存在的價值。更進一步地說,是性讓人成為人,讓複雜、多元的人成為可能。
然而,即便每個人都不同,人與人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我們必須理解並尊重這些差異之外,我們也別忘了在這些差異之外,其實所有人都很相似,人們所欲求的也不過就是那相同的幾件事:愛、信任、認同、成就感(除此之外當然也有負面的,例如:權力、支配等等),人們所討厭、所抗拒的也就是那幾件事。因而這也呼應了書中引用西蒙.波娃的這句話:「人與人之間不論隔著多少的怪癖與差別,其實都微不足道;我們都是人這一點,才真正重要。」
只是以上這麼複雜的關係,要怎麼和四歲的小朋友說明呢?讓我試著這樣說吧:再過一些時間,你可能會發現,有些男生喜歡女生,有些男生喜歡男生,有些男生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有些男生不喜歡男生也不喜歡女生;而女生也是如此。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很正常,也很重要。但是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愛,都喜歡被稱讚,不願意被不喜歡的人碰到身體。所以你想要牽人家的手,或抱抱別人的時候,要先問過人家喔。
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很重要;我們和別人一樣的地方,也很重要。這是目前我所能歸結得出的小小結論。
陳若沖
大家出版社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