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影評人張硯拓、作家郝譽翔、作家施昇輝、有鹿文化總編輯許悔之
「理財投資」之於月領22K的小資男女或文青,就像文科生碰上理科考題一樣──不想聽、不想懂、不敢碰。《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作者施昇輝看見了我們這些理財門外漢的需求,決心要以「無腦/惱」的方式傳授理財之道。此場分享會由施昇輝分享自己得理財心得,並由作家郝譽翔、影評人張硯拓作為小資族、文青代表,分享施昇輝的理財法帶給他們的收穫。
主持人=有鹿文化總編輯 許悔之
與談人=施昇輝(作家)
郝譽翔(作家)
張硯拓(影評人)
文字整理=博客來OKAPI編輯室
從不懂理財的「文青」遇到的金錢困境談起
許悔之(以下簡稱許):這是有鹿文化的第一本理財書,但這本書要說的不僅是理財,更像是一種生命的態度。金錢未必能帶來幸福,但很多時候金錢能夠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一點小小的自由與快樂。《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談的便是剛入社會不久的人,如何找到精準的理財觀念跟態度,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施昇輝喜愛電影,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當一個文青遇上經濟的困難,要如何克服?今天的講座除了讓昇輝兄現身說法,也想談談人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得到平衡。是否先請昇輝兄說明,為何請到今天這兩位作家郝譽翔、張硯拓一同出席?
施昇輝(以下簡稱施):我與譽翔的淵源是起於2014年,當時我到地中海搭郵輪旅行,帶上船的就是譽翔的《回來以後》,之後在有鹿文化的春酒進一步認識了她本人。而硯拓則是在他當電影筆記的總編輯時期,我經常向他請教IT相關問題而相識。
許:譽翔從台大畢業開始寫作,到現在當了媽媽,她如何在寫書、教書等喜愛的事物與生活實際面取得平衡?而硯拓從台大資訊管理畢業後當了電腦工程師,照理說應該就穩當的走在這條不虞匱乏的路上,但他卻有種寫影評的驅動力,驅動著他辭掉工作。先請硯拓分享,當初決定從電腦工程師這份人人稱羨的工作離職去寫影評,期間是否有過掙扎?
張硯拓:光靠影評寫作可以養活自己嗎?
張硯拓(以下簡稱張):如悔之老師所說,我從研究所畢業後到當軟體公司當工程師,其實是一條非常安全且順理成章的人生軌道,但從開始上班的第一個月之後,我就開了部落格寫電影相關心得。當時是2006年,也是部落格當紅的時代,很多人會在上面分享生活,但我想工程師的生活應該沒有人想看,而我從小到大全家都很愛看電影,小學時在週六夜晚一家人到國賓戲院看電影的經驗是我成長的記憶,所以決定以此為寫作方向。
四五年之後,工作壓力和下班後的焦慮逐漸侵蝕到我寫影評的滿足感 ,我便決定離開軟體公司的工作。離開之後,所有人都說我為什麼那麼勇敢,決心當影評人,其實只是因為上了四五年的班,我想休息一下,但不知不覺間這個假期無限延長至今。而當我能全心投入寫影評後,我就有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著或許靠著寫影評,有一天可以養活自己。
從我離開一個百萬年薪的工作,到終於一個月靠稿費、演講等收入可以超過22K時,已經是四年後的事了。直到現在我不敢說這條路已經走得非常安穩,但至少讓我能以小資族的身分來談談這本書。我很同意悔之老師剛剛提到的,金錢可以當你追求夢想的後盾,因為我先前工作時認真存了錢,讓我這四年能夠不慌張,也因為我每天記帳,看著金額持續地往上漲,讓我能安心地覺得自己走在一條對的路上。所以在做這些被人認為很浪漫或很瘋狂的事之前,還是得確保能養活自己、或甚至一個家的前提之下,才是可行的。
許:有句非常老掉牙的話叫築夢踏實,踏實很困難,但很重要,每個人都感慨錢永遠不夠用,想鄙夷錢,它卻又無所不在。再來想請郝譽翔談談,妳的寫作中常談到你的母親獨自扶養小孩的故事,直到現在妳自己也成為一個媽媽,作為一個文青、作家、大學教授,妳怎麼看待錢、以及如何透過理財找到生活上的平衡?
郝譽翔:當了媽媽,需要做長期規劃之後
才真正發覺「錢不夠用」
郝譽翔(以下簡稱郝):我其實從小到大跟「理財」都沾不上邊,看到這本書時,我覺得我就是那個「無腦者」,人生中唯一跟理財最接近的是小學三年級當總務股長,但每次收錢都會弄丟,害媽媽一直賠錢。我向來對金錢都沒有什麼概念,有次接到詐騙電話,對方問我有幾個銀行帳戶,我也回答不出來。
但我這麼沒有金錢觀念,並不是因為數學不好,而是對金錢就是沒有感覺,我想這可能跟我的成長經驗有關。我成長在單親家庭,母親是小學老師,在薪水有限的情況下要帶大四個小孩,她必須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賺錢,而這樣的金錢壓力某種程度上也轉嫁給小孩,使我從小認為金錢是一種不愉快的東西。
而也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我從大學就開始接家教或寫稿,自此不再跟家裡拿錢,這也給我一個信念,就是「錢是要自己努力去賺的,有能力賺錢的話就不需要理財,就可以享受人生」。但這幾年當了媽媽以後,才開始改變金錢的觀念,開始覺得人生是要規劃的,而不是有能力就盡情享樂。而當你有小孩、要做長程規劃之後才會發覺錢真的不夠用,尤其我大學時是台灣的黃金年代,總覺得錢會越賺越多,後來才發現原來世界是會走下坡的。
施大哥的所有理財方法最終都歸咎到一個核心,也就是「樂活」,他不斷告訴我們,當理財不能帶給我們開心的生活而是壓力時,就沒有意義了。而對我來說理財最重要的,第一要簡單,讓我知道原來理財可以不用像我母親當年那樣焦慮;二是紀律,因為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找到一條道路並堅持下去,紀律是很重要的。
(照片/有鹿文化提供)
施昇輝:年輕人排斥理財,一是錢不夠多、二是覺得很難
但解決錢的困擾,你才有時間去追求夢想
施:我在2012年寫了《只買一支股,勝過18%》,銷售不錯,之後有許多出版社找我寫小資理財,而我拖到2017才開始寫,其實是因為我年輕時的理財也是亂七八糟,一直到2016年,因為演講接觸到年輕人的理財困擾,我才開始把年輕人碰到的問題蒐集起來,針對每個問題提出建議。
我跟硯拓是對照組,我很早就放棄從事電影相關行業的夢想,進了證券公司,累積了一點財富,被辭職的時候也能沒有畏懼,靠著這些錢買賣股票維生。我在2008年之前是買傳統的績優股為主,但發生金融海嘯,滿手賠錢股票,在證券15年的經驗照樣輸給大盤。我乾脆賣掉所有股票,去買跟大盤完全連動的元大台灣50(0050)並專心投資,從此不再因為看盤焦慮而睡不著。
剛剛譽翔也提到,很多年輕人其實是排斥理財這件事的,尤其是文青有時覺得錢俗不可耐。年輕人排斥理財,一是覺得自己錢不夠多,要如何理財?二是覺得好像很難,感到害怕,這也是這本書叫「無腦理財」的原因,就是要顛覆大家的想法,如果理財可以無腦,也就能沒有煩惱。
針對「錢不夠多」,其實我建議大家至少有10萬元再開始(用我的方法)理財,如果你說你的薪水不多,請盡量接案或增加收入來源。當年我的薪水不到三萬,就曾以舒艾筆名翻譯八本美國軟調色情小說,一本書大概拿一萬五的酬勞,讓收入近四萬五,所以請把每月收入增加到30K,再開始理財。而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好好工作,工作的投資報酬率一定比股票投資報酬率好,透過投資不用工作的案例只有少數人可以做到,努力工作可能有加薪30%或被挖角的報酬,這會比股票一年10%、甚或賠錢要來得高。
針對「理財好像很難」,《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真的將理財講得很簡單,連我女兒是學文學的都看得懂,書裡沒有通篇專業術語,連「牛皮」(指股票價格上升或下降幅不大,沒太大變化)這種理財低階詞彙都有附註,就算你不是學財經、沒買過股票,也都能看懂。
這本書就是一個文青妥協之後,面對人生困境找到翻轉的機會。但我絕對不是說自己反敗為勝,現在很多書強調靠30萬賺到5千萬,看我的書不要有這種預期,30萬頂多賺3到5萬,賺5千萬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絕對會讓日子不安逸,天天焦慮。
最重要的是,當你透過好的理財方法解決了錢的困擾,你就有更多時間去處理學業、家庭、工作方面的煩惱,甚或實現夢想。
張硯拓:理財是為了讓人專注於自己喜歡的工作
累積自我比累積財富更重要
張:我原本也是對理財沒有概念,但因為公司配股的關係,不知不覺也會跟同事一起看公司的股價,發現好像買賣公司股票還比認真上班CP值更高,但我上班的那幾年剛好跨過金融海嘯,股票開始賠錢,頓時有種薪水被搶走一半、但又無法操控的絕望感。
離開工作之後,自然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去碰理財這件事,但認識施大哥之後,某次剛好跟他要去同一場試片,他特地囑咐我提早10分鐘到,就這樣拿出電腦告訴我理財的秘訣,我可以想像當他看到一個似乎在走文青這條路上、但又對理財不知如何下手的晚輩,想要傳授簡單的理財觀念給我的心情。
而他的方法真的很簡單,我真的在10分鐘內(還包含看電影前提前上廁所的時間)就能聽懂,聽完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安全的投資方法,沒有太大出錯的空間。
我覺得這本書除了理財觀念之外,也有很多人生經驗,所以我其實喜歡這本書最前和最後的段落,他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小資族如何算出你的開支、該如何分配,這些都是經過理性計算的,而且是他認真接觸年輕人之後得出的結果。他整本書不斷重複提到的就是一個簡單、不需要時時關注的理財法,而之所以簡單就是為了讓你能夠專心「好好工作」,工作不僅是穩定累積財富,也是累積自己(能力、工作經驗等),對年輕人來說,這種累積比起財富,相對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我看似不用上班就能有不錯的收入,但其實也都是努力工作累積得來,壓力並不比當工程師時來的小,但每一件工作都是我做得開心的。任何的邀約來我全部都接,不僅是累積收入,也在於把每項工作做到夠好,才會有其他的機會冒出來。在許多演講場合,大家多半對我從看似「牛皮」的工作轉去看似三餐不繼的工作很有興趣,但我都會強調我現在工作的量其實大於工程師時期,也很辛苦,也會很焦慮,但因為是喜歡做的事,所以會非常投入。而我因為自身性格不太會去主動爭取機會,所以這四五年的工作機會都是因為先前默默努力工作被看見而來。
許:我也曾被以兩倍薪水挖去做編輯以外的工作,但焦慮一個禮拜後我還是選擇留在原本的行業裡,而儘管出版業不景氣,因為是自己要的,所以每天都感到很幸福。而這本書很棒的就是讓你在生活與金錢中找到平衡。也請譽翔分享本書是否還有讓妳感動的例子?
郝譽翔:理財能夠幫助我們釐清生活裡真正重要的事情。
郝: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雖然在講理財,又談了很多關於做人的態度,比如他非常強調努力工作這件事。我年輕時也是有工作機會就接,甚至我也曾做過笑話寫手,年輕時就是盡量做,但現在漸漸到中年,已經不是努力燃燒的階段,人生好像到了規劃的時刻,又因為有了小孩,才意識到已經不是努力賺錢努力花錢就好,而且現在要努力工作可能也體力不支。
我以前想要存錢就買了儲蓄險,但施大哥告訴我這樣跟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錢其實是一天一天在變小,我才意識到世界是在變化的,我又不想因為理財投資去破壞我的生活,我母親當年在股市上萬點的年代毅然決然退休,轉去股市投資,一天在股市可以賺四萬多塊,但過了一個月奢華的生活就打回原形。理財很好,但不要傷了親子關係、改變家庭的氣氛,我有了小孩後也發現父母的金錢態度對小孩影響非常大。我從他的書中學到很多生活的道理跟生命哲學。理財是必要的,但也不要因此成為拖垮生活的重擔。
許: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他像我們出版社的態度,我們的書系叫「看世界的方法」,本書雖是理財書,但更深刻的是找到生命的平衡之道。
施:我的粉絲回饋給我的大多不是說我的投資方法多棒,而是我帶給他們正向的人生態度。請各位年輕人記得,你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很可能50歲就退休,隨著醫療發達,很可能活到100歲,而「有準備的長壽是福氣,沒準備的長壽是詛咒」,我們都必須準備好50到100歲生活的費用,因此不要再因「很難」「沒錢」逃避理財。
施昇輝的6個理財心法(快筆記) |
(更多內容請見《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 |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