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圖文創作者川貝母從7個《乒乓》經典場面解析松本大洋漫畫語彙

  • 字級

松本大洋漫畫一直是台灣漫畫迷心中的經典必讀作品,2016年《SUNNY》中文版推出完結篇,2017年又有《惡童當街》、《乒乓》全新中文版的推出,愈來愈多人被松本大洋筆下精緻、細膩、驚人的構圖張力給震懾,身為松本大洋粉絲的圖文創作者川貝母在這篇文章中,將挑選《乒乓》中七個經典場面,從圖文創作的專業角度為各位讀者解析松本大洋的分鏡精巧之處和獨到的漫畫語彙。

編輯整理=OKAPI閱讀生活誌.書籍攝影=李盈霞
書籍、內頁圖片授權提供=大塊出版社 ©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大塊出版在2017年重新推出的《乒乓》中文版。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文字=川貝母

乒乓全五冊套書(首刷限量贈品版)

乒乓全五冊套書(首刷限量贈品版)

初次看《乒乓》花了一點時間適應,若與不久前出版的《惡童當街》相比,《乒乓》明顯的在風格上有很大的變化:線條軟軟的,仿佛刻意放鬆手部肌肉一氣呵成似地作畫,乍看也有點像電腦繪圖像素不足所產生的鋸齒狀線條。整部的調性多變,有時乾淨的像空白的著色畫,下一格變成用毛筆濃墨勾勒的豪邁線條,接著又變成嚴謹的寫實素描等等,在這部漫畫裡用了相當多的手法。

漫畫的卷末松本大洋提到:「當時週刊連載的進度非常緊迫,許多地方的圖都顯得潦草......不過這部作品的某些表現方式與熱度,也就是靠那樣緊迫的環境才形成的。」

在創作時,時間緊迫有時間緊迫的做法,有時也無法想太多,仰賴的是多年來的經驗與直覺,一下筆即是決定的時刻,不容許修改與遲疑。這或許 可以用來理解他所說的「熱度」。在時間的限制之下不被單一的畫法局限,反而更能夠突顯各個角色的特色與多元的運動表現方式。而這種經驗是事後無法去解釋 的,對作品感到滿意又充滿疑問。


01
利用畫面中的小範圍風格驟變
加深瞬間情緒張力

《乒乓5》風間與Peco的經典對決,在31頁的第二格突然變成如孟克油畫般的雜亂線條,急速移動彷彿扭曲時空般地以反手強硬回擊Peco,這樣的畫法更加突顯了風間的恐怖,而且五集漫畫中只有用到一、兩格是這樣的效果,格數不大但卻能夠瞬間讓人產生背脊一涼的驚悚感。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02
以誇大的超現實構圖
將角色心理視角出發的畫面如實呈現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第55頁風間選手變成快要頂到比賽會場屋頂的巨人對著Peco喊著:「別以為臨時抱佛腳的橫打可以拿來對付我!」這一幕是非常寫實的,當站在球場被對手壓制的時候,會覺得比賽場地的一切都變得遙遠巨大,猜不到對手的球路也無法跑到擊球的相對位置。幸好漫畫裡Peco的心理素質應該是裡面選手中最好的,雖然在一開始是輕浮小鬼形象與中間頹廢失去自我,但在英雄降臨之際總能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困境,這樣單純的信念加上天份終究還是讓他飛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松本大洋確實是知道各種表現方式的人,但他並不會得知一個「夠猛、夠力」的方法就從頭用到尾。我總覺得他是一個「俯視」的人,漫畫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在他的眼睛底下(不管是《惡童當街》的大城市,或者小至房間這樣的密閉場所),知道哪個角度較好,隨時切換鏡頭,把最好的效果用在特定的某一格且不眷戀。

總覺得《乒乓》多了一種凝結的味道。凝結並不是說畫面不連貫,而是閱讀每一格的時間似乎比一般漫畫還多了2-3秒的感覺,並不是很快速可以看完的那種節奏,讓他的漫畫產生一種特殊的「插畫感」。

或許這跟他的分鏡手法有關。先前說他是一個「俯視」的人,清楚每個角落的東西,因此常會覺得他偷偷藏了許多鏡頭在他的空間裡,使得他可以任意的切換觀看的角度,讓普通的對話畫面多了許多空間上的層次。


03
在同樣的畫面範圍中創造「時間凝結」感
在安靜的相遇場面背後醞釀情緒張力

舉例來說如《乒乓2》第33頁月本選手在樓梯遇到孔文革的這一幕,短短兩頁的「擦身而過」利用分鏡製造了相當安靜卻力道十足的效果:鏡頭自雙方視角的互相切換、孔文革的墨鏡反射到最後樓梯間擦身時月本說出的:「尼豪。」為止,沒什麼誇張的手法,卻也讓時間多停在這一幕幾秒鐘,會覺得這是很不得了的一瞬間,把期待兩人對決的張力拉到最高。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04
畫面逐漸拉遠
在單頁裡同時創造時間和空間感

還有另一種類似歐美漫畫的構圖,如《乒乓1》第124頁風間選手來到片瀨高中觀看球賽的這一幕,鏡頭從風間的特寫慢慢退到整個球場,這種以整體畫面來考量的方式在他的漫畫裡時常出現。也可以注意「聲音」狀聲詞在裡面的用法,有時以節奏性的小話框散落在頁面四處,有些雖然沒有翻譯成中文,但從他字體的設計也可以大略感受到聲音的樣貌,在畫面上也相當有視覺效果。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05
連續頁面之間不斷轉換分鏡手法
競速感宛若親臨現場

關於運動漫畫追求的速度感,除了常用的速度線之外,松本大洋最厲害的就是分鏡的安排吧,這點在最終卷的對決裡發揮的最精彩,如95頁的水平式分鏡的來回擊球,以及70~73頁Peco加速腳步使出橫打的這幾個破碎分鏡等等,或許可以把這些細小的分鏡想成影片剪輯,每一格的圖像秒數在腦中重新加在一起轉換成影片時,自然就呈現了運動場上的競速感。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中文版《乒乓》套書附贈的松本大洋作品全介紹海報背面。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另一個讓我注意的是松本大洋看人的角度,他時常用側臉、仰角或俯視,像是每個角色都有個模型在他眼前一樣可以任意翻轉。在他的漫畫裡沒有什麼最好看的臉頰角度,不管是側臉或者背影,甚至還有那種臉轉到幾乎快要看不見的角度,他還是有辦法傳遞出角色的特色和情感出來。而他的這種避免直視,在探討個人成長的這件事上,反而讓讀者更容易進入他所塑造的內心世界裡。

 

06
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
即便局部也能傳遞情緒和心境轉折

就算是時常擺著臭臉壓抑著情緒的月本,藉由角度仍然畫出了許多的樣貌,尤其看到《乒乓5》165頁月本、Peco和佐久間小時候的照片,那是Peco曾說看過月本笑過的那一幕,看到這裡壓抑五集的情緒幾乎都要釋放出來了。而右頁是月本期待的「英雄現身」仰頭閉眼享受著比賽的樣子,兩頁對照相當感人。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不長不短的五集的漫畫幾乎是一個運動心境的縮影,每個角色都可能是你我或者身邊碰過的人:有天分的、努力不倦的、公認最強的、還沒有發揮實力的等等,這些特質都巧妙的安排在每個登場人物的個性裡。

 

07
透過串場角色傳遞重要心境
創造讓觀者感同身受的劇情

但最讓我揪心的,卻是一幕小角色的失敗。在第二集的預賽,高中苦練三年的大鵬選手對上月本,這是他最後一次進全國大賽的機會了,但在月本面前卻連球都碰不到。篇幅不大但內心戲卻相當傳神地呈現了可能是當初你我曾經面對過的樣子:「終於明白這世界不是我的」那種挫敗感。於是說出了:「到海邊去吧!提早到來的夏天⋯⋯感覺也不壞。」令人感傷又如釋負重的一句話。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我的血液,有鐵的味道」,開卷就出現相當醒目的一句話,讓讀者瞬間回想兒時初次嚐到血液的驚奇感,也暗示著Peco與Smile兩人成長的羈絆是這部漫畫的主軸之一。而Smile的英雄,似乎得透過「血」一般既親密靠近又不易出現的儀式才能招喚。無法明說,只能不斷在內心吶喊著英雄。

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


但不知不覺的有一句話慢慢地蓋過這個醒目的標語,那就是婆婆訓練Peco時說的「愛你唷~」。這句話的力量似乎傳遞給了Peco成了他的慣用語之一。不管是面對強敵風間,還是最後在德國出賽面對觀眾,這句話都成了他穩固自己的核心。而卷末風間與月本散步在海邊,兩人閒聊著生活瑣事,這樣的結尾相當細緻善良,起先重重的把讀者拉近緊湊的球賽與球員纖細的內心世界,最後又透過大海輕輕釋放出去,再也沒有比海更適合擔任這樣的角色了。

提早到來的夏天,感覺也不壞。

(本文由大塊文化提供)



作者簡介

本名潘昀珈,台灣插畫家。成長於屏東滿州鄉,喜歡山海自然。因為國中在圖書館看到波隆那年鑑而開始喜歡插畫,2005年入選波隆納插畫展後開始插畫職業生活,喜歡以隱喻的方式創作圖像,詩意的造形與裝飾性是常用的特色。
目前自由接案,作品遍及國內外新聞媒體、書籍、展覽。也可在誠品海報上看到他創作的身影,亦受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日報》之邀繪製插畫,並登上報刊封面。最新作品為《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川貝母短篇故事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中秋連假懶得出門提案:好好追一部劇

存了好久的劇,終於可以在連假看完,有驚悚、有社會議題、有動畫,還有輕鬆又具啟發性的日劇,即刻起雜食派影迷的馬拉松觀影行程正式展開!

14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