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偉哲在封面顏色上,僅選擇三種特色,包含特黑、特銀及特藍,印刷上先印刷特銀(中間往左右兩側漸層的特銀),再蓋上一層特黑,最後才是特藍。最初和印刷廠師傅溝通時,師傅千交代萬叮嚀,封面中央若是用濃度較高的特銀,當特黑蓋上去,黑色可能會不鮮明。因此回頭詢問設計是否真要如此,或者調低特銀的濃度,讓後續覆蓋後的顯色夠黑,不過這正是偉哲想留下的特徵:「隱隱泛著金屬光澤的黑色。」之後書封印刷完成,正封的黑色泛著銀光,若讀者有興趣,可以對照正封和折口、封底的黑色,可以發現差異。
封面以三種特色交疊印刷,與封底相比,正封隱隱泛著銀光(攝影/李盈霞)
此外,下一道加工:上絲絨膜的前後,色彩又出現一次顯著變化。最初考量讓顏色夠鮮豔,我們選擇顯色鮮明的銅版紙,讓特黑、特銀與特藍都色調飽滿。但後續加工上絲絨膜後,除了飽滿,還多一層非常獨特的「濃郁氣味」。《軌道之雲》的書名特藍藍得讓人眼花,而黑色「深邃」,泛著低調又溫潤的光澤。不過,依光源條件不同,上絲絨膜前後的黑色,不一定哪個比較黑,精準來說,相異的是黑色的質感。
下方是未上膜書封,上方為上了絲絨膜後的成書,多了一種「濃郁感」。(圖/獨步文化提供)
最後一道加工是燙銀,到底要燙霧銀還是亮銀?始終存在腦內的選擇激戰,事實上是和設計師到燙金廠做測試才獲得答案。我們一共測試透明箔、亮銀、霧銀,試圖想讓雲朵搶眼,又適合封面風格。
透明箔雖然有趣,但若沒有清楚的光線,雲朵的模樣並不清晰,不易讓讀者辨認;亮銀則是從遠看非常驚人,在燈光適當角度照耀下,簡直像真的製造出一層雲之幻覺,浮現封面,但近看時卻不易辨別,過於刺眼,且和書封的特別三色無法協調,忍痛放棄;最後,選了最為順眼和舒服的霧銀,完成「雲朵」這主角。
由上到下(右上到左下)依序為珍珠箔、亮銀、霧銀(圖/獨步文化提供)
另一方面,在燙銀這個過程,燙金廠的師傅絕對是其中靈魂!《軌道之雲》封面上的雲朵顆粒其實非常細膩細小,印刷廠業務甚至一再憂心:版面上太細的顆粒,很可能在最後燙金階段較難完美呈現。實際到現場,最初一燙,師傅還在測試階段,燙銀鋅版上的顆粒尚未十分細緻,因此日文書名部分確實幾乎被遮掩住,讓我們紛紛大感可惜。但後續階段,非常高明又有經驗的師傅巧妙調整製作鋅版,順利地做出和設計師設計一模一樣的雲朵,甚至在非常細微的空白處裸露出下方的書名字,那些極細極小的燙銀,全都是燙金廠師傅的心血和專業,非常驚人,也讓人敬佩。
燙銀的雲朵顆粒相當細緻,仰賴了師傅的手藝才能呈現出細節(圖/獨步文化提供)
《軌道之雲》的印製過程宛如魔術,第一層印在銅版紙上,第二次上絲絨膜,最後則是燙銀,三個步驟,每一次都會像變魔術一般讓人猜想不出接下來的色彩發展,封面的氣質也總和前一步驟的模樣不甚相同。經過設計偉哲、印刷廠師傅、燙金廠師傅的細膩功夫,如今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封面,也是完美地重現設計的概念,在後製階段上追求細節的完美。大家在讀完書後,重新審視一次封面,想必會發現更多的祕密哩。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