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肯.弗雷(Ken Follett)特宣布要以20世紀人類歷史為背景來創作小說時,大家都覺得他真是瘋了。
但這並不是肯.弗雷特第一次做出驚人之舉。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位已經憑藉《針眼》(Eye of the Needle)等幾部間諜小說享譽盛名的暢銷得獎作家,突然宣布要寫一部關於建造大教堂的全新體裁小說,並把故事背景放在12世紀的英格蘭王橋小鎮,不只忠實讀者譁然,更嚇壞了他的經紀人。
結果,弗雷特寫出了一部超過50萬字的小說《The Pillars of the Earth》(中文版書名《上帝之柱》),1989年出版時就轟動全球。然而,傳奇並沒有結束,過了快20年,肯.弗雷特才寫出《上帝之柱》的續集《World Without End》,而這也讓20年前的舊作《上帝之柱》又重新站上《紐約時報》書籍排行榜冠軍,成為書市的一段傳奇佳話。
2017年9月12日,肯.弗雷特的書迷將迎來「王橋三部曲」的第三部《A Column of Fire》英文版世界首發,故事已經發展到16世紀中期的伊麗莎白女王時代,書中的劇情圍繞在當時歐洲對英格蘭王室的種種暗殺陰謀,並開啟了日後007詹姆士.龐德這類女王密使的先河。
果然,肯.弗雷特又再次證明自己是縱橫歷史的說故事高手。
再回過頭來說說《帝國之秋》。這是他描寫20世紀的「世紀三部曲」第一部,時間橫跨1911到1924年,以當時影響世界至深的幾個事件為主要背景(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五個家族人物的命運交織其中,其中有威爾斯礦工、女僕,俄國無產階級工人,也有歐洲家族歷史悠久的貴族青年和小姐,以及美國新貴和俄裔暴發戶商人。肯.弗雷特一開始就宣稱,他不只要將虛構小說融入歷史,書中描述的歷史真實事件與人物還要絕對符合史實,這可是一個超高難度的表演,就像是自願將手腳上銬的魔術師胡迪尼,要在眾目睽睽下演出令人驚嘆的脫逃幻術。
小說一開始,威爾斯一個13歲少年第一次深入地底的礦井工作;而在此同時,英王喬治五世也在倫敦西敏寺即位。這樣一個巨大的反差,非常戲劇性地替小說拉開了那段風雲詭譎的年代,讓真實與虛構發生了交疊,也暗暗點出原文書名《The Fall of Giants》想要描寫的意思:這是個貴族與帝國即將式微,平民與勞工力量正要奮起的時代。
弗雷特完全沒有賣弄任何高深的文學技法,而是丟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安排書中人物遇上一個接一個無比驚奇的命運轉折,讓讀者拆解得目不暇給。曾經有記者訪問肯.弗雷特,詢問他怎麼寫一部好小說,他說:「我希望在讀我的小說時,讀者有一種身體和情感上的反應,好像他們身入其境。其實小說所要描寫的情感都很簡單:愛情、痛苦、擔憂、害怕、嫉妒、報復……一點也不複雜,不難懂。」
誠然,《帝國之秋》也是這樣。本書帶著讀者經歷了細節描述無比真實的那段歷史:一次大戰爆發前的緊張情勢、女性爭取投票權的艱辛、壕溝戰的膠著與戰場的殘酷、兩次令人熱血澎湃的俄國革命、國際聯盟與《凡爾賽和約》、英國工黨崛起等世界劇變。不只是小說,更可以當正史來讀!而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最後長留在讀者心中難以忘懷的,正是那一個個無比真實、有血有肉的故事主角。他們與眾多無名英雄的愛情與勇氣,才是推倒帝國、打破階級的歷史動力。
何維民
漫遊者文化副總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