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詩人╱私人.讀詩

蔡琳森|延:如果在詩裡,藍可兒的手指找上「戶延開」──讀楊佳嫻〈木瓜詩〉

  • 字級


「他人之心」教人反覆地流連、臆度,或許是因為它就像資訊工程的「灰盒」(Gray Box)。灰盒測試,指的是針對某確定的條件或功能進行檢測時,對受測對象和既有程序只擁有局部認知,即便理解系統組件如何互相作用,卻對內部程序的功能和運作缺乏真實的理解,只能通過外部表徵與信息加以判讀,有時即便輸出的信息正確了,內部過程卻發生偏差,潛隱的持續性威脅會在不為人知的時刻顯露。

六朝志怪裡,我尤喜歡〈陽羨書生〉所揭示的,關於人心的測不準。

陽羨許彥於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云腳痛,求寄鵝籠中。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並座,鵝亦不驚。

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前行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彥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銅奩子,奩子中具諸餚撰,酒數行,謂彥曰:「向將一婦人自隨,今欲暫邀之。」彥曰:「善。」又於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綺麗,容貌殊絕,共坐宴。俄而書生醉臥,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夫妻,而實懷怨,向亦竊得一男子同行,書生既眠,暫喚之,君幸勿言。」彥曰:「善。」女子於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乃與彥叙寒溫。書生臥欲覺,女子口吐一錦行障遮書生,書生乃留女子共臥,男子謂彥曰:「此女雖有情,心亦不盡,向復竊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願君勿洩。」彥曰:「善。」男子又於口中吐一婦人,年可二十許,共酌:戲談甚久,聞書生動聲,男子曰:「二人眠已覺。」因取所吐女人,還納口中,須臾,書生處女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獨對彥坐。……

故事如俄羅斯套娃般的人際吞吐,藏匿與被藏匿、展示與被展示,委實一次教人惴懼的災難實況。它闡明了人與人在真誠互信的重疊界面以外,還有一條可供躲閃的水線,常日裡織造波瀾不興的水面,誘引鐵達尼號頂撞冰山。

人原來是一種吐納裝置,一口晦暗叵測之匣,效忠自我且徹底專斷,竊竊吞忍著凶險的實相,時時衿住變形的可能。在一切關係中,人心彼此挨湊卻又隔阻於重重的屏蔽,致使人更像是封閉的載具,水井吊桶般來回上下逡巡,時時維繫著內部張力不至頹然破裂的平滑表面。

這也令我聯想起數年前華裔女子藍可兒的那一段電梯錄像,那一次恐怖的抒情。失蹤的藍可兒在畫面裡屢屢進出電梯,倉促摁著電梯按鍵盤,與肉眼不可辨察的對象長久周旋、糾纏,或者如臨大敵般逃閃,或者張揚地鑽探。為何電梯門常保開放,讓她吐露了如此撩撥紛紛,如此曖昧情狀?專家解析後表示,早在她進入電梯胡亂點選樓層之前,她已先撳下了「戶延開」按鍵,諸多怪異的「吞吐」因此才有了延展的舞台。

「戶延開」的設計是為了調整電梯保持開放時間,適用於特殊進出狀況,並可提供更多通行的餘裕。詩如電梯,開闔之際,常常也有指腹毅然貼上這按鈕,為了讓敘事繼續敞開。此一概念的展示且深化了詩欲揭示的題旨。

楊佳嫻的〈木瓜詩〉是一只信息包裹,「木瓜已經向你擲去」就像包裹行將封裝前的「戶延開」。行詩至此,動機與情意既已道盡,贈物已擲又復告知,理應來到了闔上門扉的時刻。然人心之幅員山疏海闊,情意僅僅繫乎一只木瓜,海的基因離奇地體現,赤裸的思維欲渡海而海險不可預算,彼岸實難遙測。值此,唯「永以為好」的願盼,方得抵禦時空條件的物理限制,在一首詩猶不捨得關閉的一瞬,「一萬條微血管都酗了酒」,看見對方徐徐而來。

-

木瓜詩 ◎楊佳嫻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金烏

〈木瓜詩〉原收錄於楊佳嫻第一本詩集《屏息的文明》,2013年改版為《金烏》

像松針穿過月光的織物
聽見纖維讓開了道路
從小小的孔隙
折下小小一片你的笑
整個黃昏就打翻了牛奶一樣的
光滑起來

夏天是你的季節呢
山脈似的背鰭展開了我知道
有鼓脹的果實在行軍

我呢焦躁難安地徘徊此岸
拉扯相思樹遮掩赤裸的思維
感覺身體裡充滿鱗片
波浪向我移植骨髓
風剌剌地來了
線條洶湧,山也有海的基因

木瓜已經向你擲去了

此刻我神情鮮豔
一萬條微血管都酗了酒
等待你游牧著緘默而孤獨的螢火
向這裡徐徐而來


蔡琳森
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 [雙書衣隨機出貨]

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 [雙書衣隨機出貨]


1982年夏日生。編輯。有詩集《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李琴峰特輯】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首位獲得日本芥川獎的臺灣作家 李琴峰

    「之所以能存活之今,我仰賴的是知識與文學的力量。知識賦予我客觀視野,使我得以抽離自身體驗,在時間與空間上拉開距離,客觀看待自身的處境與狀況,同時也獲得了摸索自身苦痛根源的線索;文學則賜予我表達的手段,使我得以將自身的絕望、無力、憤怒、憎恨、憂煩、苦悶等主觀情緒,加以消化昇華。」─摘自李琴峰獲獎演說文

    2924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李琴峰特輯】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首位獲得日本芥川獎的臺灣作家 李琴峰

「之所以能存活之今,我仰賴的是知識與文學的力量。知識賦予我客觀視野,使我得以抽離自身體驗,在時間與空間上拉開距離,客觀看待自身的處境與狀況,同時也獲得了摸索自身苦痛根源的線索;文學則賜予我表達的手段,使我得以將自身的絕望、無力、憤怒、憎恨、憂煩、苦悶等主觀情緒,加以消化昇華。」─摘自李琴峰獲獎演說文

29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