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以這麼說,本文與11月號《聯合文學》的〈編輯室報告〉彼此之間有光與影的關係。因為〈編輯室報告〉再怎麼說都代表了《聯合文學》這本雜誌的立場,雖然隨不同的總編輯撰文有不同的風格與取材方向,不過總之要傳達的內容還是以普遍性的價值觀為主。那麼既然有普遍性價值觀如此強烈的光芒,自然就有從人世間篩落下來的清晰陰影,而強烈的光芒所有人均可分享,但陰影卻只屬於自己,這次的文章就是要寫〈編輯室報告〉裡沒法寫的部分,你可以自行在網路上查一下全文,否則以下有小小前情提要:
不久前,我坐在「極端自私——七年級作家新典律論壇」的觀眾席,一邊聽著台上七年級作家講話,一邊在心裡嘖嘖地搖頭,「不行,說實話,真的不行。」論壇結束之後,各方討論的焦點集中在「世代論」是不是有效?「極端自私」是不是七年級作家的共同風格?網路是不是影響了新一代的創作?然後,還有至高無上的哲學式質疑,「你的終極關懷」是什麼?但不是這樣的,使我感到「這樣不行」的是:很可惜,他們實在太害羞了,以至於錯失了告訴台下粉絲未來的文學是什麼的機會。我期盼看到他們能與過去的文學價值、知識傳統,面對面地遭遇、辯論甚至樹敵、背叛、起義,真希望能聽到他們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什麼「終極關懷」、「網路世代」、「極端自私」這些全是老人才會關心的事情了……如果到現在居然還奢求六年級、五年級、四年級、三年級作家去告訴大家未來的文學要關懷什麼,未來的文學要討論什麼命題,那對講台下的眾多粉絲來說,他們也未免太可憐了。
就像在〈編輯室報告〉裡說的一樣,我的期盼太自以為是了,因為我自己也做不到很沒用,不過,借用《諾曼地大空降》影集裡一位二戰老兵受訪時說的話:「爺爺不是英雄,但爺爺曾經跟英雄一起奮戰。」我雖然做不到,但是我和兩位曾經做到的作家朋友一起奮戰過。
2003年5月,我和許榮哲、高翊峰、李志薔、甘耀明、李崇建幾個文壇菜鳥組成了「小說家讀者」這個文學團體,(隔年加入伊格言與張耀仁)一開始是在明日報新聞台開站,舉辦了兩個網路活動,一個是「來篇屌小說」,一個是「本月猛讀書」,透過固定徵文與網路讀書會的形式,紮下了穩固的讀者基礎,甚至發掘了更年輕的作家,像是黃崇凱與洪茲盈,從未寫過小說的他們的第一篇小說,都是投給了「小說家讀者」。我們之後也在《星報》《中國時報》《聯合文學》《野葡萄文學生活誌》撰寫各類搞怪專欄,還有發起現在想起來也很奇妙的文學活動,像是把小說印在摩斯漢堡的餐盤紙上、快閃行動、輪流坐在金石堂的櫥窗裡寫作給過路人看一類的。正因為看起來都不是太正經,也跟文學本身無關的事情,所以當時被各方人士用各種難聽而且人身攻擊式的話罵過,現在請去Google一下,都還找得到,除了當兵之外,我的人格沒被羞辱過這麼慘。
雖然一開始是我跟翊峰提議,我們應該組個團體來創造一個新的潮流,但實際上組成之後,榮哲和翊峰才是真正的發動機兼靈感來源,上述的那些活動與專欄大都是由他們倆人策劃或發想,然後所有人共同討論執行的。榮哲是首先將這個團體的方向定為「中間文學」的人,也就是在通俗文學與純文學中間,發展出更能讓讀者參與的寫作風格。他也是「文學不是我們以前想像那樣,也不會是我們未來想像那樣,而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做出來那樣!」 這段團體宣言的發言人,在他主編之下的《聯合文學》更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活潑樣貌,幾乎是對台灣文學雜誌取材與編輯傳統的徹底背叛,或許你無法想像,當時,在那樣一本具有世代傳承意義的文學雜誌裡要這麼做,必須頂住多少壓力,要被許多人罵成什麼樣子,樹立多少敵人。
同一時間,翊峰主編的全新雜誌《野葡萄文學誌》,則採取了類似日本《達文西》閱讀情報誌的編輯方針,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想像力豐富的專題企劃,加上強烈色彩與美術編排,直接顛覆掉台灣所有文學或閱讀雜誌的可能性。另外,他在雜誌裡策劃了「搶救文壇新秀大作戰」,由「小說家讀者」執行,在什麼「星光大道」、「超級偶像」這類選秀節目出現之前,這個活動就已經是以從海選到有專門評審培養新秀進步的相同方式,選出最後的優勝者,並且奉上出版合約,直接出書。
然後,「搶救文壇新秀大作戰」的核心理念在榮哲的催生與長期主持之下,更進一步變成了龐大的文藝營,今年已舉辦第六屆,明年第七屆已經開始招生。我想,你也一定無法想像,一個起初由八位文壇菜鳥組成的文學團體,策劃出第一屆在高中教室裡舉辦,只有一天時間的小營隊,如今居然能夠發展出一個正正式式收費招生,三天兩夜,食宿完善,規模僅次於「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與「印刻文學營」的第三大營隊。如今許多頗有名氣的七年級作家,像是朱宥勳、神小風、謝曉昀等等,都是出身於「搶救」系統。
所有「小說家讀者」做過的事情,都是有成有敗,有的非常厲害,到現在誰也做不出來,有的自然蠢得一踏糊塗,一點用也沒有。事實上事情做了歸做了,大家的想法或理念也不一定一致,而如今對當時提出來的主張或做事方式,我個人也覺得不是每個都喜歡,所以像是我編的雜誌,對待年輕寫作者的方式,就跟榮哲和翊峰很不一樣。但是,我非常非常榮幸,曾經與他們一起奮戰過,讓長輩和討厭我們的人罵過,也讓喜歡我們的人愛過,這就是榮哲和翊峰,以及「小說家讀者」教我的事。
不過,過去的也就過去了,那是我們當時的理想與做法,完全不足以做為給七年級作家什麼教訓,當然也不代表未來的文學樣貌,我心裡只是想,真的,光是害羞實在不行,還是要給不懂未來是什麼的人一點衝擊。嗯,「文學不是我們以前想像那樣,也不會是我們未來想像那樣,而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做出來那樣!」這句話應該還適用於七年級作家以第一人稱發言,如果願意的話,請不吝收下。(拜託,別還我了!)
〔小說家讀者作品〕
王聰威
小說家、《聯合文學》總編輯。著有《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