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音樂可以是記憶的載體,但關於歌的文字,卻自有其生命。

  • 字級

本來,我只當這本《昨日書》是又一本音樂散文集。於是收到書也只靜置書桌一隅,少了點翻開的衝動。

這麼說並沒有輕蔑的意思。我很喜歡讀音樂散文,更喜歡馬世芳的文字。他的上一本作品《地下鄉愁藍調》反覆讀了又讀,愛不釋卷。然而關於音樂的記憶終究是很私人的情感,年歲與成長環境的差異,塑造出不同的聆聽經驗。於是縱使文字再美,歌再動人,讀的全是他人的回憶,與自己的悵然若失。

於是當收到這本新書時,雖然即刻被精緻的書衣裝禎吸引,一時間卻覺得沒有情緒去閱讀一份不屬於自己的懷舊情懷。

直到前些日子去看了滾石三十週年演唱會。老實說,其中某些歌手跟曲目,當年初聽時其實無感甚至厭惡,但在演唱會上,這些歌卻還是牽動了情緒,讓人感動得全身起雞皮疙瘩。固然有可能是因為自己隨著時間成長,開始懂得那些歌的意境,懂得體會不同的美。但除此之外,我也相信,音樂與情緒間,有一種莫名的拉扯,跟喜好無關,與記憶無涉,但我卻說不上來。於是就在演唱會場當下,儘管人還在觀眾席裡,樂隊還奏著,歌手還唱著,我心裡卻一直想起這本《昨日書》,想藉著這本書找出一點線索。

於是翻開了《昨日書》,同樣溫潤的文字,依然講述著音樂的故事,勾勒一段又一段泛黃的時光。有些經歷過,或至少聽說過;有些則全然陌生。一篇篇讀下來,突然有了跟過往不同的感受。

過去讀這樣的文章,總把它當成記憶的索引那樣簡單。於是讀到了熟悉的過去,便跟著感動;讀到未及參與的部份,要不缺乏認同而漠然,要不為了來不及參與的精彩而望文興歎。但此次再讀,卻感覺到閱讀馬世芳的《昨日書》,書裡介紹的音樂雖然經典,但作者在書寫過程中,對生命、對時代、對自我所投射出的熱情、追悔、與惆悵,才是讓人溫暖的地方。就像演唱會上那些突然令人感動的歌,時空並不曾改變它們的詞曲,只是聽者感覺到了歌者的生命力,於是令人動容。

音樂固然可以成為記憶的載體,但終究有其獨立的個性,會隨著時間伸展不同的姿態;而關於歌的文字,也自有其生命。無論這些旋律,是否曾經陪伴你度過生命中任何一段時光,只要動筆的人懷著熱情,這些文字,便會動人。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文革之後,他們書寫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回望與展望

畢飛宇、徐則臣、金宇澄、周成林、余華……這些中國作家寫文革、寫市民生活、寫當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他們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342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