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都害怕的「13」,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魔力?

  • 字級

關於「恐怖」這檔子事

我們總會怕些什麼。

聽過最扯的,是有個朋友,怕肉鬆。她一看到肉鬆就會尖叫,然後旁邊的人會被她的驚嚇所驚嚇。我們對「存在」的物體懼怕、對「不存在」的物體懼怕、對「不瞭解」的對象懼怕。這一切可能都是心理作用,但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心,更嚇人了。

對於東方來講,「4」與「死」同音,是我們從小到大就「知道」的不吉利。我們習慣公寓電梯沒有「4樓」,手機號碼如果可以選會避掉「4」,車牌號碼更不用說。在西方,除了魔鬼數字666之外,就屬「13」最有力了。很奇妙的是,究竟從何時開始我們知道「13不祥」呢?「4」很好理解,但究竟「13」是打哪兒來?

這本書的開始,是這樣的......
作者在一本剪報冊裡無意發現了一則古老的新聞,談「十三俱樂部」開始了他研究「13」這個主題的興致。他開始考據文獻,卻發現直到十九世紀,「13」這個數字才正式代表了「不祥」。之前最多的講法是從「最後的晚餐」而來,但是也僅止於「那場晚餐」。零零星星有些故事提到「十三人同桌」有人死亡,塔羅牌大牌順序第13張代表「死亡」,但這都沒有變成一股「定論」。

十八世紀開始有些講法,但僅限於「十三人同桌」不吉利,但到了十九世紀,就衍生出了更多關於「十三」的不吉利說法。到了二十世紀,關於「十三」的討論,甚至成為了報紙的頭條——究竟「13」有沒有不祥?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調查與數據,但是出來的答案不一。不過最真實的是,消防隊員說戴了「13」的徽章就會倒楣,警察如果制服上繡了「13」,大家就不開門讓他進去……

13號星期五的由來
那究竟十三號是怎麼和「星期五」連在一起的?之前「星期五不祥」是一個獨立的迷信,因為耶穌的受難日就是星期五。1906年時這兩個獨立的不祥概念到了1908年就結合在一起了,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說來誇張,但其實將這兩個不祥連在一起的,是一個脾氣又大又怪的股市投機者——他寫了一本小說(也是唯一的一本)叫「十三號星期五」,描寫一個股市投機者試著在十三號星期五這天操縱股市,出版首週即暢銷三萬本,但作者又用了一個很無恥的方式來推銷自己這本書,他在《紐約時報》上登了全頁廣告,上面寫著:「這本書勢必很快就有數十萬讀者……」。

於是這書就更賣了,接下來他又進行了第二波、第三波的宣傳,這本書在那個默片時代還改拍成了電影。但無論如何自此之後,「13」與「星期五」這兩個概念就連結到了一起,到了1980年,Friday the 13th 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更迅速的將「這一天好恐怖」的概念傳到了全世界。

這,就是「十三號星期五」的由來,想到沒想到吧。
不管你相不相信,「13」,真有趣
一個大家都相信的「迷信」究竟是從何誕生的?寫了無數驚悚小說的暢銷作家史蒂芬金,只要看到「頁碼加起來是13」的頁數(如454)就會跳過不看。在東方的我們,就算個性再大膽,脾氣再火爆,如果機車的車牌尾數是444,應該還是會有點毛。而在西方,沒有十三樓的飯店,沒有十三街的城市,這些「不見」的樓層與城市,又有著什麼好玩的故事……這本有趣的《13》,一一道來這些有趣又恐怖、詭異又難以置信的歷史。

你可以不相信,但這本書,真有趣!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香臭不只是味道的問題,還可能讓你掏更多錢買單?

經典電影《香水》中,葛奴乙為了香味殺人,現實生活裡,你可能因為香味讓錢包大失血,到底為什麼味道能夠影響我們的行為、作為衡量身分地位的標準、香味又是從哪裡誕生的?

17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