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不知道!
【博客來選書|5月】《獨子》|張惠菁:假如盧梭有個敗德的兄弟
作者:張惠菁 / 2013-05-15 瀏覽次數(6108)
2013年5月選書///
《獨子》
作者|史岱凡.奧德紀(Stephane Audeguy)
譯者|嚴慧瑩
出版社|貓頭鷹
〔博客來推薦理由〕
歷史,會混淆所有人的價值觀。
〔專業推薦人觀點〕
假如盧梭有個敗德的兄弟
文/ 張惠菁(作家)
台大歷史系畢業,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著有傳記《楊牧》,小說《惡寒》、《末日早晨》,散文《雙城通訊》、《活得像一句廢話》、《給冥王星》、《步行書》、《你不相信的事》、《告別》等,最新作品《雙城通訊》。曾獲中國文藝獎章、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
這本小說始自一個精妙的設想:如果,生在啟蒙時代,影響深遠的哲人盧梭有個敗德的兄弟,這個兄弟從盧梭命運的反面,去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的一切,他會說出怎樣的故事。
這個設想的起點,是盧梭在《懺悔錄》中詳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那個自我書寫還沒蔚為潮流的時代,《懺悔錄》開了風氣之先。狄德羅在編百科全書,蒐羅關於世界的知識;盧梭的關注完全不同,或者可以說他寫了一本微視角的百科全書,研究的主體與客體都是他自己。他為自己構造了一個人生解釋系統。
假如這個盧梭,有個敗德的兄弟……。這個離家出走的哥哥沒有成為偉人,沒有名聲流傳後世,但他經歷了盧梭沒有經歷的,或者,盧梭沒能寫出的世界。盧梭寫靈魂的懺悔,法蘭西斯經驗肉體的歡愉。盧梭的書受到上流社會沙龍的追捧,法蘭西斯出入巴黎妓院、巴士底監獄,見過落難的薩德侯爵,置身於瘋狂的暴民之中,見識到釀出一場法國大革命的強大潛流,也目睹它全然失控的局面。這虛構的兩兄弟,就像一個人的精神與肉體,本不該是分離的,卻各自如獨子般長大成人,分開講述各自命運與歷史斷面上的故事。
作為一本小說《獨子》非常精彩。作為一個歷史的設想它也十分大膽。革命常被視為受壓迫者再也受不了了、終於揭竿而起的行動。而誰是「受壓迫者」?這個名詞很容易用有形的經濟條件來定義:社會貧富不均,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們起而抗暴。但精神上無形的桎梏、令人呼吸不過來的潛在思想規則,同樣是壓迫。小說裡描寫的十八世紀巴黎,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台面上的規則早就不合用,卻還處處箝制束縛著人性,以致於系統內在的壓力已到了爆發的邊緣。
在這革命前夕的巴黎,處處潛伏著隱性的制度挑釁者,其中不乏有錢有權之人。但即使是有錢權之人,在打破規則前也是忍氣吞聲,一朝不慎,便淪為道德法庭的階下囚。
薩德侯爵是其中之一。但他卻不是個輕易降服的階下囚。他在巴士底監獄裡,在平庸的看守者眼皮下,堅持暗中寫作著敗德的作品。平庸是惡,平庸中匿藏著霸凌者的邏輯——《獨子》呈現的巴黎人世一如監獄,被平庸的霸凌者們宰制。活在其中渴望自由的人們,暗中互相扶持,設法越獄。
法蘭西斯從感官的體驗出發,寫著寫著深入了革命的精神另一面。身體和精神畢竟是分不開的,無論從哪一邊開挖,都會從另一邊鑽出來。《獨子》裡這個虛構兄長法蘭西斯的故事,是盧梭《懺悔錄》以外的故事。可以說,必定還有法蘭西斯故事以外的故事。就像小說結尾說的:「我只是盡我所能,在這混亂的世界中緩緩地增加一滴水,歷史應自有評斷。」
★五月博客來選書完整清單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