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音樂現場特別報導

音樂節是匯聚有共同品味的人──專訪摩登天空創辦人沈黎暉(下)

  • 字級


2015紐約摩登天空音樂節


Q1. 就中國音樂節市場來看,請聊聊你觀察的台灣及世界各地音樂節的景況。
我們做音樂節是因為,這是最容易對年輕人傳達摩登天空整個審美系統的方式,從音樂的選擇、視覺的傳達和所有體驗的東西。摩登天空做音樂節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唱片公司、經紀公司,作為音樂節的主辦方是比較特別的(其他多為活動公司或像「迷笛」那樣的組織)。

有時我們決定簽一個藝人,考慮到音樂節,我們會做很多改變,比如像阿肆宋冬野,我們簽的時候是想做個小一點的「小清新音樂節」,摩登當時沒有這樣的藝人,就讓公司的人去豆瓣平台上挖掘,可能平台上有幾萬個藝人,我們從受歡迎的數百人中挑了他們兩位,這也證明了唱片公司的價值──摩登天空以特有的品味,挑出好藝人來符合我們音樂節的感覺,沒想到後來宋冬野成為摩登近年銷量最佳藝人。這是一個循環,你分不清它的順序,只是因為你有了這樣一個系統,而這系統每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把它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

當然國內的主辦方也很多元、很不一樣,有很多不同的出發點,比如早期的「迷笛音樂節」是私人音樂學校的背景,「張北草原音樂節」是比較偏旅遊和地方政府的背景,只是這些音樂節和我們的理念不同、出發點不同,這也很好。

Q2. 就你認為摩登、草莓音樂節的成功原因為何?是因為摩登天空本身是有唱片、經紀公司型態的整合主辦,所以比較有利?
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覺得音樂節本身的理念和審美品味特別重要,就是如何選音樂,如何選藝人,重點在於你如何選和你有同樣品味的一群人。草莓音樂節去年在12個城市舉辦,大型的摩登天空音樂節則是兩個城市,一個在北京,另一個是去年十月在紐約中央公園,大約有7500個觀眾,今年也會在紐約舉辦。

Q3. 在紐約辦摩登天空音樂節的機緣為何?
這故事挺有趣,我們美國的公司是這樣開始的:2006年有個叫麥可的美國人從紐約寫信給摩登天空,說他在美國音樂工業已經工作10年,在網路上查到摩登天空的資料,覺得摩登是中國最酷的唱片公司,問我們是否可以讓他來北京為我們免費工作三個月,所以我們就回信:「那你就來吧~」原本我以為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沒想到一個星期後這個人就出現在辦公室門口,三個月後麥可就忽悠我們在紐約開了一個辦公室,我們還按時發工資給他,可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當時要在紐約幹什麼,就覺得這事兒特別酷……後來我們才知道,亞洲的唱片公司沒有一個在紐約有辦公室的!連日本的唱片公司都沒有。

好處是2007年我們決定開始做「摩登天空音樂節」,麥可幫我們搞定了Yeah Yeah Yeahs。接下來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隨著國內音樂節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更多的美國藝人到中國演出,當然他也做了很多很奇怪的事,比如做了一個叫「Sing for China」的美國Tour,我們有三個樂隊(新褲子刺蝟后海大鯊魚)去美國巡演,賠了很多錢,不過當時小野洋子還為這個巡演寫了一首歌,因為我們出了個唱片叫《Sing for China》,看起來挺酷的。

麥可也幫我們把新褲子弄進Coachella表演,有很多樂隊去了SXSW音樂節演出,也帶了一些樂隊去澳洲巡迴,反正做了很多類似這樣的事。他也幫我們引進很多國際樂隊,都是紐約的辦公室來booking,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去年在紐約開了摩登天空音樂節。大約從前兩年開始,他就一直慫恿我到紐約辦音樂節,但我可不想賠那麼多錢,直到去年他跟我說:中央公園單位真的對我們很感興趣,而且那場地很難訂,很多人想訂都訂不到,而在美國從來沒有一個跟中國年輕人有關的活動,之前有關中國的活動都是些舞龍舞獅什麼的,都是跟中國政府比較有關的,他們主動釋放檔期讓我們辦音樂節。我想想就答應了,但也沒有實感,直到有一天,有個人拿了帳單跟我說要付錢了,我才真正意識到這件事情真的要發生了,然後我因為特別忙就沒管,一直到去紐約的飛機上我才感覺到,喔,我們真的要在紐約做音樂節了。


我去Soho區看到摩登天空音樂的海報貼在街頭,就感覺我們成了紐約的一部分,很多紐約人認為這是一個文化入侵的東西,但對我來講,是我成為紐約的一部分。因為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寫了很多關於這活動的文章,他們說以前中國對美國出口玩具什麼的,現在連中國的音樂也要來了,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角度。

萬能青年旅店 / 萬能青年旅店

萬能青年旅店 / 萬能青年旅店

第二天去音樂節的是萬能青年旅店,當時我從酒店走到Central Park,看到很多人在裡面跑步,還有許多小孩的推車,就跟電影裡面一模一樣,感覺自己像走在電影裡,可是再往前走,就看到萬能青年旅店在唱〈秦皇島〉,我這時有點恍惚,因為在音樂節裡面時,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紐約中央公園,畢竟四周有很多中國人和老外,這景象很熟悉,跟草莓音樂節沒有太多區別,但眼前的景象不是假的,他們正在台上唱,那感覺真的很奇怪。

音樂節結束後,麥可跟朋友借來一輛很嬉皮的加長型凱迪拉克送我們回酒店,即便酒店很近。我們公司的人全坐在裡面開Party,那是我見過最破的凱迪拉克,頂蓬是用膠帶糊的,好多地方漏水,開車的是個老嬉皮,他說滾石樂隊的Mick Jagger也坐過那輛車,還有誰誰誰,很多搖滾巨星都坐過那輛車,車開在街頭上,車上放著Blues,聽著一個老嬉皮吹噓著過往和巨星的故事,特別像在電影場景裡,挺有意思的。

去年除了10月4日在紐約辦一場摩登天空音樂節外,一週後在西雅圖也辦了一場。今年在美國是兩個城市,其實八月底我們準備在芬蘭赫爾辛基也辦一場,所以今年摩登天空音樂節海外場共有三場,未來可能也會在倫敦或巴黎辦。

所以事情其實不容易,真的是因為我們特別瘋狂、沒有任何道理地在紐約開了一個office,如果你很理性,那麼這些事情永遠不會發生,所以有些事情起初看來沒有任何價值,但到現在就開花結果了。

至於台灣的音樂節我從來沒參加過,雖然來過好幾次,但都是帶藝人來宣傳或者來開會,由於沒有參加過,我也不好置評,但我想應該挺好的吧。台灣現在雖然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節,非常豐富,不過台灣的市場很難支撐超級音樂節,要像北京或東京這麼大的城市才可以支撐,這應該是未來台灣音樂節可能的侷限性。

在這裡推薦幾個有意思的音樂節:

  1.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Sonar Festival去年參加過的索納爾音樂節,是個有點多媒體加前衛藝術的音樂節,挺有意思的。
  2. Sakifo Music Festival幾年前我參加一個在法屬留尼望島舉辦的音樂節,那是個小島,但音樂節不小,每天都有2萬人參加,但都是法國樂隊演出。那個音樂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VIP區在海邊,一般觀眾不可以到VIP區,然後帳篷裡是可以點菜的,有紅酒、美食,還有沙發、吊床,很舒適,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VIP區。這挺有特點的,我現在反而願意去看一些小音樂節,因為大的音樂節我基本上都去過了。
  3. 樂迷此生必去的音樂節── 英國Glastonbury Festival對我來講只去一次就夠了,因為那邊每年都下雨,弄得身上全是泥,我去的那年現場還引發一次小洪水,而且特別累,從一個舞台走到另一個舞台要40鐘,我住的還是很舒適的小酒店,不曉得搭帳篷的人怎麼睡……

Q4. 和博客來未來有可能有什麼合作計劃?你怎麼看待這樣一個平台?
關於合作計劃,索尼很認真在幫我們做了,所以才有這次「在摩登天空下」的一系列文章。對於博客來的看法,我知道它是台灣第一大網購平台,不過這是傳統世界的一部分了,我不認為它是一個科技的東西,我認為它是傳統市場的一部分,因為賣實體CD就是很傳統,其實Digital這些我也認為很傳統,像iTunes也是。

至於實體市場下滑,我覺得不需要我們去擔心,因為它就是現在會發生的事,就像這個世界需要秩序,有人會建立,有時候也需要打破這個秩序,所以看起來它應該就是這樣了,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博客來影音銷量市占率領先是合理的,有一天它關門了也是合理的。

Q5. 最後,請推薦哪一張摩登天空的唱片。
我還是會推薦宋冬野的《安和橋北》,我很少被音樂感動,但這真的是一張讓我感動的唱片。

《安和橋北》的製作過程我沒有去參與和聽過,反而是阿肆《預謀邂逅》那張我比較擔心,還去探班過幾次,這兩張都是同一個製作人。我說阿肆這張不錯,製作人說宋冬野的更好,我當時不信,直到和宋冬野去雲南參加音樂節,當時也是他的首發會,當晚我回酒店開始聽這張唱片,聽著聽著我就流淚了。

新的唱片像五條人《廣東姑娘》也挺有意思的,我覺得這些Artist們審美系統和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樣的,而摩登之所以選擇他們,也是因為他們不一樣,他們每個人的角度都不一樣。

宋冬野 / 安和橋北

宋冬野 / 安和橋北

阿肆 / 預謀邂逅

阿肆 / 預謀邂逅

五條人 / 廣東姑娘

五條人 / 廣東姑娘






 


延伸閱讀|唱片的價值不在銷量,而是對一個事物記錄的角度──專訪摩登天空創辦人沈黎暉(上)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