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冥王星進入水瓶座之後的第一個跨年,跳躍的能量彷彿讓集體意識的操控漸漸瓦解,活出自己原來的模樣從不是簡單的事,細心觀察每一個即將展開的瞬間,帶著希望與愉悅去觀察接下來未知的新年。
2024年12月3日晚間十點,南韓總統尹錫悅發表談話,為剷除親北韓勢力、守護自由憲政體制,宣布緊急戒嚴。4日凌晨,戒嚴軍進入國會,並與試圖抵抗的議員、國會工作人員發生衝突;不過,190名在國會內的議員隨即投票通過解除戒嚴決議案;尹錫悅於4日凌晨4:30宣布取消戒嚴令。這場民主危機,喚起了1980年「518光州事件」的記憶,當年同樣有「北韓特種部隊滲透」傳言,然而《5.18光州!光州!:決定韓國命運,光州民主化運動全記錄》提到,從1980年到2012年間,當局針對光州事件進行七次調查,都沒有發現任何北韓滲透的證據。
本書是1985年初版的《穿越死亡,穿越時代的黑暗》修訂版,2017年於韓國出版。透過目擊者的證詞和記錄,詳述光州事件發展過程,包括全斗煥派遣軍隊暴力鎮壓抗爭者,以及抗爭民眾被逮捕、拷問和殺害的情況。其中一段描述令人鼻酸:一名中年婦女帶著藥品與濕毛巾救助傷患,見到滿街遍地一灘灘血跡,她大叫道,「看看這麼多血!你們還有臉自稱是韓國軍人?」
一個光州事件倖存者曾說:「只有記住,我們才不會再次經歷。」這本書帶讀者進入這場被稱為「南韓民主化運動轉捩點」的事件現場,看韓國如何從血淚中爬起,走向民主,它也提醒我們,民主是用鮮血換來的,歷史絕不能遺忘。
________________
OKAPI選讀理由
¯¯¯¯¯¯¯¯¯¯¯¯¯¯¯¯¯¯¯
●●●●●●
關注低端人口的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張贊波,十年前以《大路朝天》(書籍為《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帶我們看見中國公路開發的食物鏈,看體制裡由上至下如何層層包庇和剝削,當誰都想從工程撈油水,豆腐渣工程品質可以想見,完工至今屢傳公路橋樑坍塌事故。
新作《大景》藉由當紅「狼主播」的幕前幕後,帶我們看見「人狼共舞」的網紅產業鏈,看見直播燈照不到的地方;草原風景區也迎來大把人民幣,夜宿蒙古包、騎馬體驗、民俗歌舞表演、攝影觀光團、影視產業進駐......然而,遭殃的是囚籠裡的動物和討生活的底層人。動物生活條件惡劣(有狼被關比自己體型還小的籠子,身體被鐵絲刮得傷痕累累;有些馬的前後腿被一條短繩繫在一起,走不快也跑不動),員工被老闆剝削,黨的制度如何運轉和空轉。張贊波以扎實的文字和影像,細膩的章節鋪陳,貼近各種現實與殘酷的邊界,他的田調功力令人敬佩。
延伸閱讀1:李崇瑜/《大景》之下──藏在直播秀背後的中國魔幻風景
延伸閱讀2:與石頭共情的雞蛋,是活該的雞蛋──張贊波從《大路》到《大景》
OKAPI選讀理由
¯¯¯¯¯¯¯¯¯¯¯¯¯¯¯¯¯¯¯
張贊波以扎實的文字和影像,細膩的章節鋪陳,貼近各種現實與殘酷的邊界,田調功力令人敬佩。
●●●●●●
在這個充滿濾鏡的世界,或許會讓人迷失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五個廢柴」雖然各有缺點與天生不足,日子卻自在愉快。某天,俊美耀眼的「完美先生」來訪,不屑地教訓他們:「要找事做,有計劃,有解答,有想法!」乍聽頗有道理,但廢柴們不為所動,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沒必要大家一樣追求「完美」。
作者碧翠絲.阿雷馬娜透過這個簡單的故事,擁抱了那些站在「成功學」反面依然活得幸福的人。阿雷馬娜是拼貼+插畫的高手,舉凡老照片、舊書頁、自製色紙都能派上用場,技法收放自如,畫面繽紛有層次,每一頁的細節配置和人物比例皆吸引目光駐足。不得不說,有個畫面是一位廢柴在給布沙發澆水,真的好鬧,好抒壓!
________________
OKAPI選讀理由
¯¯¯¯¯¯¯¯¯¯¯¯¯¯¯¯¯¯¯
阿雷馬娜透過這個簡單的故事,擁抱了那些站在「成功學」反面依然活得幸福的人。
●●●●●●
「本書豐富有趣、圖文並茂,從歷史傳說、軼事掌故到料理食譜都可圈可點──簡而言之,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讀來都津津有味。」由紐約中央車站生蠔吧(Grand Central Oyster Bar)行政主廚山迪.英貝爾(Sandy Ingber)這個讓人食指大動的評論,讓人有不得不讀的理由。
從牡蠣的生物結構到人類食用的歷史乃至於文化脈絡做全方面的爬梳,想知道愛牡蠣成癡的法國人,如何讓牡蠣成為春藥的代名詞?從產地、餐桌、文學到藝術,關於牡蠣的知識一網打盡,豐富插圖,以及食譜,滿足雜學者飢餓的眼睛。
OKAPI選讀理由
¯¯¯¯¯¯¯¯¯¯¯¯¯¯¯¯¯¯¯
全身都是寶的牡蠣,吃過,但真的認識嗎?
從生物結構到食用歷史,從產地、餐桌、文學到藝術,滿足雜學者飢餓的眼睛。
●●●●●●
「我像呼吸一樣自然地祈禱他遭遇不幸。」
「在背後說同事壞話的時候,我們就會突然變得親近。」
「如果我承認自己有錯,那就表示我此生都必須接受不公平。」
從不滿情緒中誕生的故事,小說裡的毒舌摘句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讓人重新審視當個「好」人這件事的荒謬。本書為《願能嚐到美味料理》芥川賞作家高瀨隼子得獎後首作,在自序作者拋出提問:我曾經被教導,先注意到的人主動禮讓就好,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好,就不應該有「都只有我在努力」這種計較得失的想法。對他人行善,最後還是對自己有好處。或許真的是這樣沒錯,但是我又忍不住想,這真的合理嗎?
延伸閱讀:劉芷妤/在「讓一下」和「就好了」之間——讀《好孩子的哈欠》
________________
OKAPI選讀理由
¯¯¯¯¯¯¯¯¯¯¯¯¯¯¯¯¯¯¯
從不滿情緒中誕生的故事,小說裡的毒舌摘句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讓人重新審視當個「好」人這件事的荒謬。●●●●●●
寫給「邊緣人與他們的產地」,目前擔任國小老師兼任圖文作家大坦誠分享「連自己都討厭自己」到「學會愛自己」的心路過程。全書由十九封信組成,從「國小一年級」一路寫到「當上正式教師第一年」,每一篇都是各年齡層的我和現在的我對話。
用許多蠢到笑的真實的人生故事寫成的邊緣人的自救指南,給不知道如何給自己定位,老覺得自己像異類的社群世代。不是雞湯文但也充滿力量——「人生的每一階段都用盡各種方法改變自己的邊緣人狀況,但最後都失敗了,而現在的我試圖回去告訴自己:你真的沒救了,但後來你還是得救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