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諶淑婷|思考教與養
-
「次等」的成長經驗你也有嗎?專訪美女作家李屏瑤:「女生只是不認輸,希望被公平對待而已。」
作者: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19-09-09 瀏覽次數(33595)
四、五歲讀幼兒園的孩子在做什麼呢?大概是午睡後等著讓老師綁頭髮,學習上廁所時「男生一邊、女生一邊」,開始意識到男生、女生有很多不同。李屏瑤也是,身為大家族裡第一個孫,爺爺奶奶自...
-
諶淑婷:真實生活總是不完美,但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前行──讀「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2019」
作者:諶淑婷 /2019-07-30 瀏覽次數(11100)
有熟識的朋友一直是自己照顧孩子的偽單親狀態,外地工作的伴侶即使回家了,也是人在心不在,以各種方式碰巧地在「雙親」的角色裡缺席。朋友每天在公司與接送孩子往返保母家之間衝鋒陷陣,帶...
-
教養到底是真的難?還是感覺難?──專訪藍佩嘉《拚教養》
作者: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19-06-28 瀏覽次數(29957)
從博客來中文書親子教養排行榜,可看出現代台灣父母從拚經濟變成「拚教養」後,多麼想安心做父母,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強調不打不罵、不怕寵壞的管教模式,就是為了成為「與上一代不同」的...
-
小孩不打不成器?別讓暴力成為家長無能為力的藉口──讀《異常的正常家庭》
作者:諶淑婷 /2019-06-11 瀏覽次數(14597)
「當韓國出生人數寫下最低紀錄,被遺棄在街頭或是送養到國外的孩子卻高居不下,超過八成的兒童虐待發生在家裡;另一方面補習班的支出卻創下最高紀錄。」在在兒童人權組織工作的韓國記者、作...
-
為什麼中國政府可以讓這麼多人一起忘掉六四?──專訪《重返天安門》作者林慕蓮
採訪: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19-06-03 瀏覽次數(22724)
曾為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派駐北京十年的記者林慕蓮,在天安門25周年時應牛津出版社之邀,寫下《重返天安門》一書,又等了五年,終於發行中文版。多一個中國人能讀到這本書,...
-
是什麼逼著性侵受害學生沉默?連學校也沉默?──讀《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
作者:諶淑婷 /2019-05-16 瀏覽次數(22917)
今年三月初,我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的臉書上,看到一個讓人吃驚的數字,自2009年《教師法》修法立下所謂的「狼師條款」,性侵學生的老師一律解聘,從2011年起每年有50名狼師...
-
除了女兒、妻子、媽媽、媳婦、外婆/奶奶這些身分,別忘了你還有「自己」的人生──給母親的書單
作者:諶淑婷 /2019-05-08 瀏覽次數(48265)
女主角姜丹伊的生命歷程與我部分重疊,一樣是2012年離職,2019年的此時是37歲,工作資歷中斷7年。 所以我能理解,回到職場時被稱呼「名字」的感動,她不再是誰的妻子、誰的媽媽,她就只是她...
-
同為食物鏈頂層的「消費者」,人類能為老鷹做更多──諶淑婷讀《小鷹與老鷹》
作者:諶淑婷 /2019-05-06 瀏覽次數(11586)
「厲鷂啊厲鷂,厲鷂飛上山,嬰仔快做官,厲鷂飛高高,嬰仔中狀元,厲鷂飛低低,嬰仔快做老父。」這是一首古老臺語童謠,厲鷂就是老鷹,古人用飛高飛遠的老鷹,象徵對孩子快快長大、考上狀元...
-
「翻譯要謹守本分,不能自己創作出一個全新的句子。」──專訪《醫療與帝國》譯者李尚仁
作者: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19-04-22 瀏覽次數(14449)
如果真有平行時空,另一個自己因某一個決定性瞬間做了不同的選擇、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那麼醫學史研究學者李尚仁,在那個時空裡可能是一位牙醫。畢竟他是台大牙醫系畢業,退伍後也考取牙醫...
-
【諶淑婷|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小小的好事很重要,小小的壞事也會變得很糟糕──用繪本和小孩談霸凌
作者:諶淑婷 /2019-03-15 瀏覽次數(23625)
5歲的兒子在二月新學期開始時,換了一所幼兒園,開學前,老師就提醒我們,轉學生要融入一個彼此都已經很熟悉的團體會很辛苦,尤其孩子都已經各自有玩在一起的小圈圈了。有社交障礙、情願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