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Emily
-
Emily Chan/為生活中的平凡物件設計一趟奇妙旅程──繪本《今天不想吹頭髮》
作者:Emily Chan 內容提供:小山丘 /2024-03-04 瀏覽次數(4541)
繪本《今天不想吹頭髮》的主角,是一個看起來有點陽春的紅色吹風機,他「臉」上有一隻表情豐富的大眼睛,嘴巴就是出風口,有點像食蟻獸之類的長吻動物。 吹風機平常負責替全家人吹頭髮,包...
-
Emily Chan /生活有愛,有詩,有肉汁──讀《小貓法蘭基》
作者:Emily Chan 內容提供:悅知文化 /2024-01-22 瀏覽次數(8666)
想到用香腸比喻生命,果然是德國的貓。感覺還可以配啤酒。貓對死亡的平常心,我從前也領教過。想當年我在安寧照護一隻老貓,家裡比他年輕七歲的貓妹妹,卻天天若無其事,照樣吃飽睡足。她偶...
-
「我做不到的,或許植物可以。」芳療師走進偏鄉與病房,進行比話語更誠實更撫慰的交流──讀《三個深呼吸》
作者:Emily Chan /2023-12-11 瀏覽次數(6491)
聞到芳香的氣味總是教人心情愉悅,但對一般門外漢來說,想到無窮無盡的精油種類、寫得天花亂墜的神奇功效,可能覺得「芳療」大概是有錢有閒階級的玩意。然而,任職臺東聖母醫院芳療團隊的鄭...
-
Emily Chan/電影取景與政治擺拍以外的《香港公屋》真貌
作者:Emily Chan /2023-10-12 瀏覽次數(5590)
從維多利亞港所看到的香港,由摩天大廈構成的天際線,呈現著繁華進步的國際都會形象,然而,這畫面隱然未見的,是接近半數香港基層所居住的公共房屋。《香港公屋》作者梁啟智在公共屋邨長大...
-
「看見」就是一種哀悼,死亡職人帶你看清悲傷也暖心的真相──讀《死亡專門戶:12門死亡產業探祕》
作者:Emily Chan /2023-09-11 瀏覽次數(13572)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事,卻又必然是由他人處理的事。而處理死亡時通常會把工作外包,當中的分工往往比想像中來得複雜。因此《死亡專門戶》的作者海莉.坎貝爾好奇,這會否讓我們對死亡產生不...
-
Emily Chan/如果變成不同版本的自己,會比較快樂嗎?──繪本《雅希葉的倒影》
作者:Emily Chan /2023-07-24 瀏覽次數(4719)
什麼才是我?怎樣才像我?我可以變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嗎?那會比較好,或比較快樂嗎?《雅希葉的倒影》是瑪麗恩・卡廸的首部繪本創作,初次登場的氣勢令人驚豔。豐沛的能量躍然紙上,故...
-
Emily Chan/那些覺得只有自己特別難的時候──繪本《魚同學》
作者:Emily Chan 內容提供:遠流出版 /2023-07-17 瀏覽次數(13279)
「為什麼只有我特別難?」這不是想像出來的自怨自艾,人生有時候真的這樣,同一件事情別人做起來輕而易舉,你卻要多花幾倍心力時間,過程還充滿挫折。魚同學要在陸地上學唸書就是這麼不簡單...
-
不假裝幸福也不強調不幸,以真話回敬現實殘酷──讀楊莉敏散文集《濃霧特報》
作者:Emily Chan /2023-07-13 瀏覽次數(4731)
人們比較慣於展示日常撿拾的幸福碎片,但事實上,生活的組成必定還有怠倦、消磨,大大小小的妥協和缺憾。閱讀楊莉敏書寫生存的鬱悶跟無奈、疲累與荒涼,我感到一分帶痛的撫慰,和隔空的貼近...
-
有些傷害,包裹在以愛為名的控制和教養之下──讀《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作者:Emily Chan /2023-04-26 瀏覽次數(6704)
史蒂芬妮.胡在《我的⻣頭知曉一切》中,分享她被診斷出CPTSD之後的療癒之旅。全書分成五部,第一部「利劍 I am a sword」憶述她成長過程的受虐經驗。這樣形容他人的痛苦可能不太適當,但作...
-
Emily/家族的完成,也是自我完滿的過程──小說《家族的完成》
作者:Emily Chan /2023-02-24 瀏覽次數(5411)
小說《家族的完成》中的核心家庭,由一對老夫妻與兩個中年女兒組成。作者櫻木紫乃以流麗的技巧與精密的布局,藉由老夫婦周遭五位女性的視角切入,帶出數個家庭的不同樣貌。故事中沒有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