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死亡與購物之間的差別,可能比你所以為的還少。」
作者:奧提森 / 2009-12-22 瀏覽次數(8537)
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白噪音》也無法。
「樓上的煙霧警報器突然響起,要不是電池剛好沒電,就是這棟房子已經失火了。不過我們還是默默坐著把午餐吃完。」
這是故事開頭,主角一家人尋常的午餐場景。也為整本書立下了一股壓抑與自欺的基調。沒有人願意費心去確認警報的真實性,只是充耳不聞地繼續用餐。因為沒有人相信,死亡與自己的距離可能這麼近。就像故事中的母親芭蓓,總是認為只要家裡的孩子還沒長大獨立,父母的生命就安全無虞。日復一日靠著這些毫無邏輯的謬論,人們拚命躲避與死亡正面交鋒的時刻。直到某天,鎮上發生毒氣外洩意外,所有居民必須全數撤離。在逃難的過程中,當死亡的恐懼充斥在每個角落,所有人不得不正視自我內心深層的恐懼,故事於焉展開。
《白噪音》並沒有特別誇張聳動的情節,相反地,全書有相當多的篇幅鉅細靡遺地描述日常生活的瑣碎片刻。在平淡中挖掘人類內心深埋的恐懼與矛盾,便是此書迷人之處。恐懼潛伏於日常生活的角落,人們習於以壓抑掩飾作為處理的手段,於是當恐懼瞬間迸發便無法收拾。書中寫道,「恐懼才是非自然的。閃電和雷鳴都是非自然的。痛苦、死亡、現實……這些統統都是非自然的。我們根本無法承受這些事情的原貌。我們知道得太多,所以只好訴諸壓抑、妥協和偽裝。這是我們之所以能在宇宙中存活的原因,也是人類自然的語言。」
學者馬克.奧斯蒂恩稱譽此書為「美國死亡之書」,然而此書並無意解答關於死亡種種,觸及的議題也不侷限於此。這本書講述了人類面對死亡、家庭、媒體、暴力、陰謀論等種種議題時,焦急且矛盾地在光譜兩端擺盪尋找安身處卻不可得,於是過程中產生許多可笑誇張的反應舉止,與永無結論的來回辯證。
翻閱唐.德里羅《白噪音》的相關介紹,所有文章都不忘提及這是一本後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品。所謂「經典」常代表著艱澀難懂,令人生畏。然而暫時卸下經典的光環,不妨把《白噪音》看作一本細膩堆疊的日常對話錄,藉此我們可以把我們日常生活中刻意壓抑、或無心隱藏的情緒,一件件拿出來仔細審視。直視了潛藏的恐懼後,也許我們可以學習接受這只是一種日常的情緒,與其和平共處。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