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在笑鬧當中,找到自己在世界裡的位置。《胡士托風波》

  • 字級

文/達利

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某些部份,與父母親(或是家中其他長輩)期望的不大一樣。

比如說父母親眼中連個打火機都不會碰的兒子,在上班時間可能每小時都得離座去抽菸、一天之內會耗掉一整包;在家裡穿得簡單不會化妝的女兒,在外頭租屋處可能有好幾套惹火誘人的辣妹裝;品學兼優的乖乖牌可能是同學之間最受敬重的色情光碟收藏家,或者從小就被叫去學古典鋼琴的美少女可能很想要甩動長髮彈吉他。

這些每個人的「另一面」其實大多沒什麼好或者不好,麻煩的是它與長輩們期望的完全不同,也許是害怕責罵的敬畏感覺、也許是不想讓長輩心煩的孝順心態,總之大家在長輩面前就盡力不把這個面向表現出來──縱使它可能更貼近自己原來的模樣。

這可能是閱讀《胡士托風波》時,另一個有趣的角度。

提到這本原名叫《Taking Woodstock》的書,老搖滾迷們想到的八成是 1969 年那場舊譯為「烏茲塔克」的音樂祭,新讀者們想到的則可能是國際大導演李安的最新執導作品;但事實上,《胡士托風波》一書的重點或許不在那場已經成為傳奇的音樂盛事,也不在李安如何改編、呈現這個故事,而在於故事主角以利特?泰柏。

《胡士托風波》是以利特.泰柏的回憶錄,1969 年的時候,他正過著如上述情況般的兩面生活──週一到週五,他是個城裡頭有名的設計師,收入不錯、交游全是當時名流,還以同志身份進行了不少性冒險;到了週末,他就回到鄉下的家中,泰柏的父母親在那裡經營一家破落的旅店,生意很差、設備更爛,不當的投資和待客態度讓旅館虧損連連,也蝕光了泰柏賺來的錢,泰柏只能聽從父母的使喚盡力幫忙,當然也不敢公開自己真正的性傾向。泰柏很想拋下父母親留在城裡過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又狠不下心來一走了之,只好一面忍受父母親自以為是的蠻橫、一面設法讓旅館苟延殘喘。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到胡士托音樂節的場地出了問題,靈機一動地發現這或許是個讓旅館起死回生的轉機,於是馬上同主辦人聯絡,沒想到...

從文化、社會運動以及流行音樂的角度來看,六○年代末期的這場音樂祭,自然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但在外部世界出現巨大變化的同時,泰柏自己的心裡也出現了小小的革命:為了主辦音樂節,他設法與主辦單位分工合作、挺身抵擋來自保守鎮民的反對聲浪,在舉辦胡士托音樂節的過程當中,泰柏看到了更廣大的世界、發掘了更不同的自己──同時也讓周遭的人學著用更開闊的眼光來審視一切。

《胡士托風波》的敘事筆調輕鬆有趣,不但許多當年著名的藝術家、文學家以及搖滾樂手大名隨時會在其中穿插出現,不少當年有名的事件裡頭也都出現了泰柏自己的身影,故事讀來有種喜劇般的胡鬧趣味,在我們笑著驚呼「這也太誇張了吧」之餘,卻會發現,泰柏講的,正是他那段真實的人生經歷。

胡士托音樂節是四十年前的事了,但學著做自己,卻是當下正在發生的課題。或許你對六○年代的美國沒什麼憧憬,或許你對搖滾樂沒什麼興趣,畢竟那是個地球另一端的國度、是一個你或許根本還沒出生的時代;但閱讀《胡士托風波》,為的並不只是這些與當年相關的資料,而是在那樣的環境當中,一個年輕人如何重新認識自己。

無關搖滾、無關電影,翻開《胡士托風波》,你會在笑鬧當中,找到自己在世界裡的位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1中文新書榜前十精選,原來,今年最流行的讀物是這些!

今年度絕不可缺少的閱讀話題都在這裡!

12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