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作家精選集

【週四|小心!有陷阱】冀劍制:禁忌話題

  • 字級


冀劍制專欄
 
有些話題,像毒一樣,碰不得,只要沾到就遭殃。如果想要陷害一個人,就把這樣的話題丟給他,讓他不碰都不行。毒死活該!

「蔡主席,您的性取向是什麼?」

被這種東西擊中後,若想報仇,可以反問:「施主席,是誰在背後指使您來陷害我的?」或者,更毒一點:「您當年為什麼要寫求饒信?」

這類攜有毒素的問題在政治界常被使用,而且往往效果卓越。但實際上這類問題都是謬誤。而當謬誤被故意使用時,稱之為「詭辯」。

蓋題的謬誤

它們之所以被稱為謬誤,是因為這些話裡面都隱藏了一個前提,而這些前提在字裡行間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當作「正確的」,但實際上卻未必。這樣的隱藏想法在溝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輸送給聽者,如果聽者在其認知世界的入境大廳沒有設好防火牆,一旦這些訊息偷渡成功,醜化效果就會在人心中隱隱作用。這種謬誤可以歸類為「蓋題的謬誤」(或也稱之為乞求論點的謬誤),意即「把企圖傳達的想法、或是企圖得出的結論,隱藏在問題裡面當作一個事實來傳送。」

當有人公開質問一個人的性取向時,這就暗示這個人的性取向很可疑。外加蔡主席的確有些可疑的地方,因為她沒結婚也沒什麼誹聞,這樣的暗示就變成很合理了,而在這種「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的合力作用下,這會讓人自然而然感到這個暗示是正確的。

不否認就是承認?

然而,或許有人會說,「如果不是,那就否認就好了啊!不然應該就是有問題吧!」其實沒這麼簡單,尤其針對要競選總統的人來說,即使否認了,還是要考慮未來可能的後續問題以及後續麻煩。

第一,既然是異性戀為什麼不去談戀愛?為什麼不結婚生子?眼光太高看不起台灣男人嗎?還是不支持傳統家庭關係?還是說是沒人要?不管答案是哪一個,都會對其選情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就算誠實回答自己是異性戀,也會被質疑是否說謊。尤其如果這議題在未來被利用時,會造成很大的麻煩。例如,若有人匿名投書表示曾經是她的女性情人時,要如何回應?以當今選舉文化來說,選舉根本就是一場利益爭奪戰,為求勝利簡直就是不擇手段。所以,事先思考可能的防範措施應該是必要的。除非她已經結了婚可以杜絕人心的疑惑,否則,這種作戰方式就是會有效果。

也就是說,即使她是異性戀者,說了也是一件壞事。然而,雖然這些實際上都跟選一個好總統無關,是「不相干謬誤」的作用,照理說是可以不用理會的。但遺憾的是,這些伎倆就是有用。另外,還有一個潛在麻煩在於,如果這次回答了,未來再出現類似隱私問題時要不要回答?如果現在回答但未來不回答,就更會被認為是默認。

然而,這個問題不回答也不好,不回答就會傾向於被認為真的是同性戀。其實同性戀跟適不適合當總統也是不相干的,無奈這對許多跟不上時代的選民來說,畢竟仍是難以接受的社會禁忌,對選情也會有影響。所以,如果她真的是同性戀,承認也是一件壞事。當然,說謊會有更大的潛在危險。

施主席目的為何?

也就是說,施主席問了一個讓蔡主席不管答或不答、不管答案為何,都會導致不良後果的問題。那麼,如果施主席不是隨口說說,就應該事先知道這個問題會給蔡主席帶來麻煩吧!我們不禁想問,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難道這是一個正義的舉動?施主席的確也是以這樣的身段表明立場,理由之一是「總統候選人應該完全沒有隱私。」這個理由實在很離譜,難道過去是否曾經長過痔瘡都應向全民坦白嗎?需要公開的應該只限於跟總統職位相關的隱私,但性取向看不出有什麼關聯。

因此,施主席後來也提出一個看似相關的理由。他說,他擔心「出現第二個吳淑珍」。這意思是說,「萬一蔡主席真的變成了蔡總統,她的女性伴侶幫她收錢就可能不會有罪,因為她們沒有夫妻關係。」這理由乍聽還蠻有道理的,但仔細想想會發現也是個「不相干的謬誤」。因為施主席這個說詞是用來解釋他為什麼要質疑蔡主席的性取向,但是,這個問題卻跟性取向沒有關係,因為,就算是男性情侶不是也可以做一樣的事嗎?難道只有女人可以收錢啊?

從他這個說詞來看,我們傾向於認為施主席不是因為有這種收錢的擔憂而質問蔡主席的性取向,因為這個思考方向的連結是很沒邏輯的,這對正常智力的人來說,實在無法聯想在一起。相反的,比較像是為了質問蔡主席的性取向而編的藉口。那麼,我們就會很好奇,施主席為什麼這麼堅持要質問蔡主席的性取向呢?他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告訴我們,而要拿其他藉口來搪塞呢?

如果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又不是為了伸張正義,那我們就可以合理推測:應該是有人請他這麼做的吧。也就是說,這個問題背後大概有藏鏡人!至於這個藏鏡人是誰?最合理的推測就是當蔡主席受挫時會得到利益的人;或者,當這個藏鏡人真的藉此獲利時,施主席也會連帶受益。

蓋題謬誤的詭辯術

當然,這些都只是合理的推測,合理的推測或許很可能是事實,但並非就一定是正確的。小心在推理中犯了「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因此,當我們故意問施主席誰在背後指使的時候,就是故意把這個想法當真,並且藏在問句裡面,或至少故意引導別人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這也一樣是故意使用蓋題謬誤的詭辯。

然而,在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求饒信」也是用類似手法來損害施主席的名譽。因為「求饒」這個詞具有極度貶低人格的意味,但依據當年施主席捍衛民主以及遭受迫害的處境來說,他是不該被這樣貶低的。但對於多數較不仔細思考的人來說,這種用詞方法就會達成醜化的目的。這算是蓋題謬誤加上不當類比謬誤的混合使用。

禁忌

這些類似手法之所以會達到目的,除了因為人們難以偵測出這種謬誤與詭辯之外,另一個原因在於社會上有所謂的「禁忌」的存在。

「禁忌」這種東西是碰不得的,只要碰觸到,就像是中毒一般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各種職業大多有其禁忌與特別的道德要求,只要一有牴觸,馬上會被圍剿,有時,那樣的要求根本是不合人性的。

例如,一個流浪漢吸毒沒什麼大不了,但若是藝人就不可原諒,但實際上,藝人這種經常需要面對強大壓力的職業卻是最可能吸毒的一群,照理說是應該最被體諒的吸毒者,但事實剛好相反。

前一陣子,一個中學老師在個人臉書發表霸凌教學的言論,事實上,這個「教學」沒有什麼影響力,也沒有導致任何不良後果。只能算是其個人情緒發洩的不當言論,或是表現其幽默的不當笑話。但是,她碰觸到一個身為老師的禁忌,因而導致一大群人圍勦,好像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最後遭到校方解聘。

然而,這個社會上有哪一個老師不曾被學生氣到想霸凌學生?就連孔子看到學生宰予白天睡覺都口出惡言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而那些實際上已經藉處罰之名行霸凌之實的老師卻在道歉之後就可以沒事了,差別只在於這還沒有碰觸到社會禁忌,因為,「那是因為太關心學生了,愛之深,責之切」,只要有好聽的話遮掩就可以滿足大眾了;而發表霸凌言論的,很抱歉,踩到沒有退路的禁忌,只好自認倒楣了。

雖然,禁忌的存在對社會也有好處,至少讓許多人不敢嘗試去做一些被社會不認同的舉動。然而,這也會對整體社會帶來不良後果。例如,基本上我們認為性產業無法杜絕,既然如此,還不如開放並且立法管理反而更好一些。當我們有了這個共識之後,麻煩的是,沒有政治人物願意擔這個風險首開先例,因為這也算社會禁忌,只要率先做了馬上會被冠上一個助長嫖客的醜名,未來只要在這方面有任何壞事發生,全部都會算到開放者頭上。

而其對社會的好處其實是降低非法性產業所造成的各種問題,但是這種貢獻是看不到的,在社會大眾訴諸無知謬誤的思考下,看不到的貢獻就是沒有貢獻,這麼一來,做這種事對其政治前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在這種情況下,有哪一位政治人物願意執行這種政策啊?然而,如果一位政治人物關心整體社會多於個人私利,這個人或許會願意執行,但基本上,當今選舉文化無法選出這樣的人。無怪乎行政院長要將這個「好事」丟給地方政府,而理所當然的,地方政府也沒人要接了。

最後,如果我們仔細思考「禁忌」這個東西,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現象。禁忌為何存在?怎麼產生與演化的?如何在人心運作?其存在價值為何?當禁忌在某些時候導致不良後果時,該如何以智慧去化解?這大概屬於人類學、心理學或是社會學的領域,希望早日看到學界在此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揭開各種禁忌的神秘面紗。


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
邏輯謬誤鑑識班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文化評論與寫作學程召集人、邏輯與思維研究室主持人,兼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副研究員。 學術專長:心靈哲學、形上學、認知科學、知識論、邏輯學及中西比較哲學。喜愛旅行、騎單車、手拉坏、拍電影、夾娃娃、打球、看書、漫畫、卡通、聊哲學等等。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又有趣又深刻,帶來各種想像與啟發,精彩台漫這裡看

有呈現現代人的寂寞與多元性向《直到夜色溫柔》,訴說白色恐怖受害者故事的《來自清水的孩子》,還有結合台灣習俗元素的推理漫畫《不可知論偵探》等......這些漫畫主題多元且精采萬分,推薦你收入待看清單!

3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