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真正的意思總深藏在語言背後,你看穿了嗎?
作者:宓兒 / 2006-11-24 瀏覽次數(4281)
這書,原先出版社是寄給負責文學線的同事,爾後輾轉到了我手上。當時我心裡想的是,這跟心靈養生有何干係啊?拗不過內心的好奇,我展開與它的第一次接觸,書裡頭收錄傅天余的得獎作品,四個短篇小說──腳、業餘生命、愛乾淨、翻譯者──各自展現不同的況味。如果硬要評個高下,〈翻譯者〉讓我感觸特別深。
Traduttore,Traditore 譯者,背叛者──義大利古諺人永遠無法真正理解語言所代表的意義。
林季晴,在她還是女孩時,隸屬於哈日青春國這個隱密的國度,為著一股想要聽懂偶像話語的憧憬,大學選擇就讀日文系。畢業後的她早已揮別了那些迷戀偶像的日子,卻因緣際會以唱片公司擔任外籍藝人的隨行翻譯為職。
有別於一般人終其一生只能以一套有限的語言和人互動,作為一名譯者,林季晴樂於取道語言,悠遊於種種旁人無從體驗的疆界之間。透過日語,親近了她與原先有所畏懼的祖母之間的情誼,得以分享他人無從知曉的私密。
在長期經驗之下,她逐漸熟稔譯者居間應當拿捏的微妙法則,必須挾著無感與淡漠的態度,保持中立忠實的轉達雙方的語意,譯者知曉一切,卻又與一切無關。而在藝人隨行的工作中,充斥著忙碌與喧擾,很多時候她總是寂寞的,覺得自己是這場虛情假意遊戲中唯一保持誠懇的人,脆弱的時候,她也想要一個可依賴的肩膀。
其實,的確是有個人存在她心中的。那人遠在加州,兩人認識許久,平時也有一週一次的電話傳情,平時彼此各自隨著不同的世界旋轉,居處於不同的語言中生活著。這樣的感情雖是穩定,長久下來難免存在著疲憊。
「如今即便是快樂的事,也難得與對方分享了,最想說的當下對方不在場,事後講起來總已經是過去了,那快樂也僅剩遺跡」,同理可推,傷感的事亦是如此。傅天余用簡短的一段話,貼切的描繪了遠距離戀情的悲哀與危機。
話題回歸到林季晴身上,身為譯者她總是謹守職之所責,稱職地扮演適切的角色。直到遇著顧安捷──正值壯年的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她為他的日本拜訪之行擔任隨行口譯。也許是因為身處異地;也許是因為彼此都有著一顆寂寞的心。一股若有似無的曖昧瀰漫著。
在偕同日本人洽談公務的同時,兩人憑藉著幾天下來累積的默契,在看似正經的商業語言下,另闢兩人世界。「妳專心聽人講話的表情,很像我從前喜歡的一個女孩子。」顧安捷說。頻繁的幾次接觸下來,她以為自己早已抓出對方話中的意思,是對她存在著好感的。然而,話語的背後,真的是如此嗎?……
我並不打算說完這個故事,而是想藉此點出傅天余在簡短的文字中,俐落的處理了很多也許是曾經發生在你我身上的情緒:在林季晴與祖母的親情之間、與男友的遠距離戀情之間、在工作的人際交往之間、在對未來處境的抉擇之間;在顧安捷與老婆或往日情人的矛盾情緒上、在男人的對工作和情感的掙扎與妥協上。種種複雜卻貼切的人際互動模式,藉由作者的筆,如同劇像式般地深刻鮮明呈現,相較於一般勵志類、兩性類書籍,更能觸動人心啊。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