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書設計】又一山人《What’s Next 三十X 30:對話VS共創》設計概念

  • 字級


對話VS共創-1
裝幀設計/ 又一山人(黃炳培)(攝影/無相生)

文/Chris Cheung(香港商務編輯)

能夠堅持不懈、默默的為一個信念去做同一件事,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毅力及恆心。這樣不計辛勞、不畏失敗,慢慢地便會積累豐碩的成果。就像栽一棵樹,播下種子是一眨眼的工夫,唯有不斷打理、澆水、施肥,提供足夠養分,才能讓小樹苗長成參天巨木,結出甜美果子。

WHAT’S NEXT 三十 X 30:對話
WHAT’S NEXT
三十 X 30:對話
研究社會的學者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其著作《異數》中曾經提到,擁有卓越成就的人在其專長領域往往須花上不少於10,000小時的努力,否則難成大器。著名創作人「又一山人」(黃炳培),憑著他對創作的信念,堅定的花上他30 多年的人生,當中包含了不知多少個10,000小時。

又一山人從馳名中外的廣告界天之驕子,到現時以個人理念創作具深邃反思作品的創作人,他在這30 多年中積累得來的,是對創作深刻的洞察力,甚至可以結合人生經驗,把他對世界的種種體會在作品中展示。30 多年在創作界打滾,更讓他認識了不少志向相同的創作同業,彼此交流及學習。

WHAT’S NEXT 三十 X 30:共創
WHAT’S NEXT
三十 X 30:共創
2001年,又一山人藉著他踏入創作圈30周年,策劃了一個總結創作生涯的大型展覽,邀請了30 個他認識的人(單位),以對談及作品,互相訴說對創作的看法及對未來的展望。其後,他把這個項目編輯成兩本書,包括探討創作、人生及設計傳承的《What’s Next三十X 30:對話》及與嘉賓交流作品的《What’s Next三十X 30:共創》

又一山人在《What’s Next三十X 30:對話》一書裡提到兩點,令我感受到他對創作的一份堅持,也多少了解他之所以成功,自有其獨特因素。他回憶一次獲邀出席講座,但因為某些原因,來聽的人比預期中少。他沒因此氣餒,繼續以專業態度完成講座,他認為「只要他說的話能影響一位聽眾,於他都算是完成了使命」。第二點更值得我們反思。又一山人提到他有讀寫障礙的問題,以致在學習上吃了不少苦頭,學業成績也未能讓他升大學。但就是這個原因,使他時常抱著「讀不成書」的遺憾,反令他對每種學問竭盡全力鑽研,不輕言放棄。

對話VS共創-4
雙冊書封選用純灰紙板,以黑白兩色絹印,再燙印上書名與人名(攝影/無相生)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別樹一幟。以《What’s Next三十X 30:共創》這本作品圖冊為例,編排及設計上都有特別的安排。此書分為左右兩冊,左冊為嘉賓的作品分享,右冊則是又一山人回應對方的習作。兩冊書以布幅連起,形成對應的兩本書。

對話VS共創-3
對話VS共創-8
「共創」分左右兩冊,背面以紙板裱黑布固定,翻開可完全攤平(攝影/無相生)

書本分別有兩個不同的封面,而把書兩邊攤平後,左冊以西式裝訂,為左翻書,記錄了30個單位的作品;右冊則以中式裝訂,為右翻書,刊載了又一山人的回應作品。讀者閱讀時除了可單冊閱讀,也可以兩冊對應頁數閱讀,同時觀賞嘉賓與又一山人的交流互動。這個設計無論在意念及裝訂製作上均屬史無前例。

對話VS共創-9
對話VS共創-10
左右兩冊攤平時,頁數相互對應。左為日本設計師淺葉克己的「桌球」平面作品,右為作者又一山人的回應作品(攝影/無相生)

對話VS共創-6
對話VS共創-7
左為香港漫畫家歐陽應霽「為食」,右為又一山人的回應之作(攝影/無相生)

對話VS共創-5
左為以色列平面設計師David Tartakover之作(攝影/無相生)

兩冊書的物料及印刷也講究,製作上花了不少時間鑽研及測試,包括挑選紙張、製作樣本、打稿分色等工序。為了令視覺效果更加完善,封面以絹印黑白顏色,再把書名、人名等以壓印方式處理,配合純灰紙板書封,及內文的米黃鬆身紙張,營造了整體簡約而粗糙的設計感覺。

經過年月,又一山人在創作上已建立了不少成果,而《What’s Next三十X 30》這兩冊書,就是他堅持信念,與創作圈其他友好,培育出來的纍纍果子,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設計師們把○○變成✕✕,之後產生了∆∆的效果!本本精彩的第四季好設計評選作品都在這裡!

又到了一季一次看美書的時候,本次入選作品我們看見設計師們如何透過設計語言或張揚或隱晦地傳遞書籍主題,並在執行上選擇最符合預算與該書調性的方式,且在其中藏著一些小巧思,讓評選的我們與讀者在翻閱中感到無比驚喜。

178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