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2014/10月推理藏書閣嚴選《所羅門的偽證Ⅲ:法庭》: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

  • 字級

彼特傑克森執導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在2004年的第76屆奧斯卡獎提名11項獎全數獲獎,而評論界都認為,其中最佳影片的獲得,其實是給予這整個三部曲,一致的榮耀。

這個月所選出的《所羅門的偽證Ⅲ:法庭》,我認為也有著這樣的象徵意義。

自1990年代開始陸續創作出《火車》、《理由》、《模仿犯》等經典級作品的宮部美幸,早已經證明她是推理文壇中,最能夠處理日本當代社會錯綜複雜問題的作家,而且她獨樹一格的庶民視點,以及透過角色與環境互動所建構出的人際網絡,更讓她筆下的人物,一個比一個真實,無論你是哪種性別、身分、年齡的讀者,都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可以投射的對象,覺醒地思考自己的處境與問題。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文學質地,讓她擁有了「平成年代國民作家」的稱號。

然而2012年,她交出了構思及連載超過十年的鉅作《所羅門的偽證》三部曲,更將文學的探針指向了校園,透過一個國中生於聖誕夜在自己就讀的學校內的墜樓身亡,大膽地挑戰罷凌、自殺等禁忌題材,雖然小說的背景是設定在1990年代初期,但卻一如1992年的《火車》預言了日本社會的信用卡風暴與危機,《所羅門的偽證》也預告了罷凌問題至今從未從校園中匿跡,以及學生開始對於體制的覺醒,甚至是目前東亞地區此起彼落的學生抗議運動。

推理小說的定律,是「故事從一具屍體開始。」當然,在歐美古典推理或日本本格推理那裡,人們相信,一個人死了,只要能夠找出殺害他的兇手,透過真相的解明,那麼一切的秩序就能夠恢復。

然而在現實中,卻沒有這麼簡單,一個人死了,只是組構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的骨牌傾倒的開始,什麼都改變了,甚至可能還會導致一切現存秩序的潰散,也就是世界的傾頹。即便只是找出最初的死亡真相,只不過是恢復了形式上的秩序,將死者的故事完結,然而因為死者的死亡,所造成的周遭的關係者生命的改變,甚或是創傷,是再怎麼樣也無法恢復的了。

宮部美幸的《所羅門的偽證》三部曲,其實就是立足在這個的現實真理性,所創造出來的故事。

從第一部「事件」開始,我們一路看著城東第三中學二年級A班的學生們,因為柏木卓也的死亡,開始在校方、家長、媒體的多方拉扯中,被推擠到事件的邊緣,卻又仍是被從真相核心射出的隱形鎖鍊,緊緊綑住咽喉。最終在他們的體內及心靈,累積著深淺不同的創傷,而他們連舔舐的方式都無法尋得,因為他們對真相毫無所悉,得到的永遠只是關於真相的「假設」,以及在學校老師、家長、警方、記者這個假設上所進行的各種角力,所創造出來的「假象」。甚至因為這個假象,出現新的犧牲者,他們終於無法忍受,決定設立校內法庭,自行尋找出真相。

但是尋找真相的道路何其艱難,宮部美幸秉持著一貫對於少年的溫柔注視與鼓勵,在第二部「決心」中描繪出他們滋生勇氣,邁開步伐的努力,而這一切,當然是為了在第三部「法庭」的激烈攻防中,迎接那真正驚人的真相,而做出的準備。

雖然是少年的模擬法庭,但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平成年代青春微革命,正如我們看到的台灣三月學運與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的香港九月學運,這些學生即便渾身傷痕累累,他們也要從疼痛中尋找正義與希望的救贖。正如台灣頗富知名的樂團Tizzy Bac(鐵之貝克)2013年發表的一首我認為彷彿是為《所羅門的偽證》量身打造的主題曲〈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中的歌詞寫到的:

「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 才能保護自己的夢
趁著黑暗真正來臨前 把你的手放開
這是我們能感到的痛 才能永遠牢記心中
受過了傷 蹉跎了時光 然後學會堅強」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四位小說家×四個光與暗的故事──李維菁、張國立、傅月庵、黃麗群的鱈魚角之晨

《光與暗的故事》由史蒂芬・金、傑佛瑞・迪佛、李・查德和麥可・康納利等18位天王級作家,一人以一幅愛德華・霍普名畫為題材,自由想像,創作全新小說,台灣四位不同風格的作家──李維菁、張國立、傅月庵、黃麗群也各自創作,為讀者提供了這幅畫各異其趣的故事版本。

33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