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人性顯相室SP】燈亮後,點一首歌給——近乎死亡的飛翔,《阿拉斯加之死》的克里斯

  • 字級



打開人性顯相室,我們可以看到似曾相識的自己,
解開只封存在記憶中的世界殘影,
讀取種種人們暗示的訊號回聲,劃下尚未結疤的傷痕,
拍打起角落裡累積的記憶塵灰,
這是我們身處的大世界,也是我們受困的小房間,
眾生內心在這裡顯相,紀錄妖魔天使齊聚一堂的人類樣貌。




他像隻小鳥一樣,以不可能的飛翔姿態,想跳躍出我們這個有著無垠邊界的高牆城堡。最終他沒有回來,我們像個守門人目送他的消失,但知道他不可能真正的遠離。天高天闊,一頭蒼鷹終會知道天空是在自己心裡。


社會啊,當真瘋狂啊,希望如果沒有了我,你們不會感到寂寞。」配樂的歌曲〈Society〉是這樣唱著,彷彿被綁著一條鐵鍊的鳥兒會唱的。

但我見你大口呼吸著眼前的草原的氣息,熱淚盈眶,才明瞭你是多麼想把這個感動傳達給你的父母,「這才是活著的感覺啊。」我彷彿聽見你這樣說著,你如此愛他們,相信著這沒有指望的傳達。

Edward Hopper: 1882-1967: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al

Edward Hopper: 1882-1967: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al

關於克里斯去了荒野,身為觀眾的我們,像是看著有人從愛德華‧霍普的畫中消失了,但這幾乎不可能啊,那凝固的油畫色彩堅實地把時間的地樁深深打下,讓裡面的人無法脫身,頂多去了他的另一幅畫裡,從咖啡廳轉入單身公寓,那有如迷宮的城市街景,午後光線灑下來都無動於衷似的,裡面的人被什麼困住了。

那春光和煦的畫面,一點都不能驚擾畫中人物的處境,像進入深層睡眠的城市,裡面哪有蝴蝶或風的感覺,可怕的是人們也不陌生,那誰哪裡也沒去的出發,讓畫中的黑暗有噗通一聲的感覺,誰落網了?巷尾的黑暗有它恐懼的回音,這次獵物是《驚魂記》中駛向盡頭那盞燈的瑪莉恩?還是電影《美國心玫瑰情》無盡追逐的夫婦,或是《發條橘子》裡打造成誰都出不去的子宮城市,物質漫溢的豐美,便利加速的生活,遠看讓人驚悚的虛擲,這是現代人不斷追尋的夢想生活。

而他則像隻小鳥一樣,以近乎飛翔的姿態,想跳躍出我們這個有著無垠疆界的城堡,那像卡夫卡筆下被壓縮過的無盡頭城堡,有人竟出去了。

你自然知道這故事中的克里斯有多傻氣,裝備不全地迎向寒冬的荒野,沒有折返計畫的前行,最後像個獸屍一樣被風乾在盡頭,死前追悼一切地憐惜看著眼前這片蔚藍天空:「爸媽,如果我現在回去,投向你們的懷抱,你們是否會看到我現在看到的景色?」他感受的美想傳達給那沒出城堡的人。

這趟旅程不浪漫,你能預知其結果,但你看當他感動於眼前原生的景象時,你知道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衝動。

這趟旅程不浪漫,但你知道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衝動


他的父母事業很成功,但真正主宰他們的源頭是焦慮,一個表面上成功的人,很容易跌落在無名的亢奮裡,這仿田園詩的生活,暗藏它源源不絕的興奮劑,無論成功人士的休閒或工作,那一次次的追逐,停不下來,一停下來,所有的疑問都會見縫插針湧入,如克里斯看到他的父母,總是憎惡著對方地吵架,彷彿是對方讓自己有被驅使的感覺,讓彼此看到競逐本身的沒有盡頭,沒有人會問被放在迷宮中的小老鼠,在追什麼?因為牠不會停下來,這是城市與其郊區設計的核心,讓人習慣避重就輕。

只有克里斯帶著亨利‧梭羅傑克‧倫敦的書,當不被多數人理解時,他用書中的話對抗著四方淺噪音,如拜倫的「無人之境,是為桃源」等,同時懷疑自己是否就能過一個相對於他父母,比較「真實」的人生?

湖濱散記(全新中譯本.名家裝幀與插畫)

湖濱散記(全新中譯本.名家裝幀與插畫)

白牙

白牙

野性的呼喚

野性的呼喚

於是他衝出這密不透風,像娘胎一樣的美麗新世界,除非走到阿拉斯加的盡頭,否則不能離開消費世界的幻境一般,如電影最後,巧遇的羅恩問他說:「要去阿拉斯加的荒野!小子,你到底在逃避什麼?」

阿拉斯加之死

阿拉斯加之死原著小說

然所有殘酷都帶著過度斑斕的色彩,像看飽了果園裡的漿汁、吸足了天空中令人雀躍的陽光、大口喝著山丘上呼嘯而過的風,所有感官互相慶賀著,你終於到了你想去的荒野,所有提供安定的價值都鬆動了,你剪掉了所有證件,改了名字,不再是這世界上的唯一重心,你被招喚去那遙遠的地方,直奔另一個家,那個時間不再因節奏失去其意義的家,你像可以飛起來一樣,我看著你喜悅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歡呼著自由的可喜,彷彿終於可以大口呼吸了一樣,滾著樹葉、沒有任何專業準備,划行在湍急的峽谷中,時間以前若是堵牆,如今時間如風箏,你可以帶著它遨遊。

當然無邊無際也會成為囚牢,在育空領地讓他搭便車的人,目送著這個不嫻熟於長征的年輕身影,很快的,時間就顯露它譏諷的表情,讓暮色壓了下來,人都禁不住想著,他能熬過阿拉斯加郊野的寒冬嗎?如此為他擔心著,因為我們知道他為何要從俗世中出走,就像當年看著電影《站在我這邊》那四個小孩的流浪身影,知道那城鎮可能困住他們一輩子,於是看到他們走進未知中,會真心地給予祝福,看到《猜火車》那幾個瘦弱的身體醉生夢死於城市中,體液都被老舊床墊吸乾的不知所云,在麻木之前,如何讓身體更麻痺在這一切幻影?於是我們會想起終於沒能逃離安逸的自己。

你當然知道自己那些內心不能被馴化的部分如何吵雜,每人回應以不同形式,青春獻祭給這繁盛的資本遊戲的運作中,像村上春樹筆下那些失落的彈珠玩具一樣周而復始,兩邊皆無窮盡,在海灘遇見的珍,聽到克里斯離家的理由,沉吟著說:「你是個被寵壞的孩子啊。」珍與他的嬉皮伴侶雷尼住在一個聚落似的地方,過著吉普賽人無欲無求的生活,她有點感傷地看著克里斯,像是自己未完成的一場夢,或是她曾失去的摯愛。

美的是克里斯在旅途上遇見的人們,邊打工邊上路的他,為韋恩開著收割機,那些金黃色的收成,或巧遇珍與雷尼,跟著他們住在聚落裡,對16歲的崔西互生情愫,最動人的是碰到了做皮革工作室的羅恩,他一句句「臭小子、臭小子」的罵他,獨居已久的羅恩最後掩不住擔心,提議要不要領養他當孫子,兩人都紅了眼眶。

他跟羅恩訴說了他的前半生、把這趟旅程刻在皮帶上,帶著高齡的羅恩上高山看著美麗的索爾頓湖,羅恩知道他半夜要偷跑,因此披星載月地帶他到可以搭到便車的地方,人們都想抱抱他,包括他去申請流浪之家床位時,他不敢讓自己有太長的逗留,怕這心一鬆軟下來,就回不去嚴酷的大自然了。

嚴酷的旅途中,美的是克里斯在旅途上遇見的人們


那些閃著流光般的相遇都太醉人,讓他看到都市中一個西裝革履的男士用餐時,忍不住幻想自己是那人、也不敢接受有床的考驗,怕自己已過度疲乏的身子無法再睡回碎石子上。自由會磨人的心魂,到這裡,你跟他都會問,固然想拒絕消費世界的徒勞,然而這樣的全然自由真的是人禁得起的嗎?

老人羅恩提醒他:「只有你學會原諒,你才能再愛,只有你愛了,才有光在照亮你。」克里斯無法原諒貪婪的政客、勢利的父母、洗腦的社會,但真的只有遁世這條路嗎?

那景況一到冬天,就超乎克里斯想像的惡劣,儘管有他以為足夠的存糧,還是無法捕獵到足夠的食物,已在社會消失了近兩年的他,最後停留在一廢棄的巴士裡,靠著書上的說明,找尋野漿果裹腹,不清楚植物屬性的他,食物中毒、氣力衰竭,你可能想,這人大老遠地做這樣的傻事,到底為什麼我們還會感動?看著他死在冬天的早晨裡,死前寫著:「只有分享才能帶來幸福。」讓你疼的是那麼老掉牙的話,他為何要到那天高地遠的地方寫?那麼想要這世界潔淨一點的你,大學研究的都是第三世界的糧食危機、社會的不公義,且都得了A,你這樣看著這世界,它要如何回望你,而你竟然也把生命給分享了。

你這樣看著這世界,它要如何回望你,而你竟然也把生命給分享了。


出發前你憤怒地想以此喚醒你的父母,最終你想要留給人們什麼?走到人跡罕至之處,這並非是趟壯遊,而是那麼痛苦的你,想與真實世界相遇,走出階級的噪音,想釐清「家」是什麼?你曾說是你腳下的路,但其實是你看這世界的眼神,你要不放棄地看,儘管它受到物質的催眠,但不放棄地讓有人知道你仍在反問地看著,所以你後來改回自己真名,終於喚自己是克里斯,無論你在哪裡,你終是這社會的孤兒,但你不會真正遠離,因為那家其實不近不遠,就在內心裡眼睛都看不到的真實裡,遠離這一切,不如筆直走進去,走進真正人潮洶湧的「無人之境」,天高天闊,一頭蒼鷹知道天空在自己的心裡。


阿拉斯加之死 DVD(Into The Wild)

《阿拉斯加之死》的克里斯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是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2007年美國電影,由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西恩‧潘編劇並執導。劇本的靈感來源於1996年Jon Krakauer的同名作品《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故事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克里斯多夫的流浪傳奇,此片獲得該年奧斯卡金像獎兩項提名。故事描述克里斯多夫本是大學的優等生。畢業後,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前景,把自己的所有存款捐給了慈善機構,又燒掉了錢包裡所有的錢,遺棄他的車,搭便車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本片收穫了極大的好評,爛番茄新鮮度達82%,美國電影學會和國家評論協會都將其列為2007年十大佳片之一。


作者簡介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當代寂寞考》與《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從《藍色大門》到《一 一》,青春回不去,至少我們還有經典國片

有些電影不為時光蒙塵,無論第一次看是幾歲,再看時觸動的情感依舊。《藍色大門》、《一 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五篇文章帶你重溫經典國片。

289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