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性平閱讀.閱讀性平

走過「正常就好,何必快樂?」,珍奈.溫特森以愛與和解寫下聖誕節

  • 字級



珍奈.溫特森(1959-)成長於英格蘭的基督教家庭,16歲確定自己是女同性戀,與母親關係緊張疏離。她離家後一邊打工一邊讀書申請大學,透過文學打開全新世界(圖片來源/ 泰晤士報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當代最好也最具爭議性的作家,珍奈.溫特森自傳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當代最好也最具爭議性的作家,珍奈.溫特森自傳

英國作家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及自傳作品《正常就好,何必快樂?》皆以細膩、詼諧的文筆,勇敢揭露自己在狂熱基督教徒家庭的成長過程,以及荊棘滿布的出櫃經歷,不僅讀來令人動容,也佩服她的生命韌性與視野。

熟悉溫特森作品的讀者都曉得,她的養母平日不苟言笑,不是常常關禁閉責罰她,就是動不動拿《聖經》教誨威脅恐嚇她,在養母的認知裡,唯一歡欣鼓舞的時刻是末日審判之後(post-Armageddon)、天國降臨之際,在這樣的高壓環境底下生活,溫特森從小最期待聖誕節的到來,因為,為了紀念耶穌基督降臨人世,家裡想當然爾也瀰漫著慶祝的歡樂氣氛,好心情的養母甚至會彈琴唱歌給家人聽,對溫特森來說,這簡直已經是天國。

Christmas Days: 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

Christmas Days: 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

因著這樣充滿衝突感受的成長回憶,溫特森對聖誕節自有一份特殊情感,也讓她起心動念撰寫這本結合小說、散文、食譜的新作《聖誕12天:12個故事與12道料理》(Christmas Days: 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暫譯),書名「聖誕12天」典故來自西方社會的習慣,教徒們會在「聖誕節」(12/25)到隔年「三賢士來朝日」(1/5)」的這12天裡,每天贈送禮物給心愛的人。


英國童謠〈The 12 Days Of Christmas〉是耳熟能詳的聖誕音樂


溫特森受到Amazon有聲書公司(Audible.com.uk)邀請,親自出馬錄製本書的有聲書時說,不管是好是壞,人們總有關於聖誕節的種種回憶,對她而言,「如何重現聖誕節的美好感受」是她長大後一個很重要的正經事。她說,聖誕節的重點在創造屬於自己的聖誕節,一個很棒的方法就是,窩在舒服的椅子上讀個好故事,或煮一頓美味餐點,這也是寫下這本書的目的。

如果你以為這12個短篇是那種軟綿綿的溫暖故事,那就太小看溫特森古靈精怪的文筆了,《失竊的孩子》《畫怪物的男孩》作者凱斯.唐納修(Keith Donohue)在書評中寫道:這12個篇章結合寓言與鬼怪故事,在冬日時節相當應景,例如〈聖誕節精神〉(Spirit of Christmas)講的是被困在百貨公司櫥窗裡的小孩與他焦急父母體會到的聖誕節意義;〈雪人媽媽〉(SnowMama)則是男雪人與女雪人變成真人的故事;其他故事包括,聖誕節剛新婚的女子發現了丈夫的謊言、一名探險家與阿爾卑斯山上某滑雪度假中心的一間秘密房間,之間有著奇怪的連結……等等,同時,溫特森也為讀者準備了兩則細緻感人的愛情故事,題目個個精彩,奇想翩翩。唐納修說,「這本書帶有魔幻成分,充滿生命力且俏皮逗趣,善惡兼具,有快樂結局也有該學的教訓。

溫特森為讀者提供的禮物還不只如此,她書中介紹的12道食譜除了英國傳統料理,比如養父母每年必做的聖誕甜果派(Mince Pies)雪莉酒水果卡士達蛋糕(Sherry Trifle),也有她喜愛的中式餃子和印度香料烤雞。此外,她的個人回憶也編寫進食譜裡,精彩動人程度可比英國大廚史奈傑(Nigel Slater)的家庭料理回憶錄《吐司:敬!美味人生》(Toast)。例如,溫特森這麼回憶養父鍾愛的「雪莉酒水果卡士達蛋糕」:

我的父母非常著迷於罐頭食品。溫特森太太一直使用著從60年代留下來的戰時儲物櫃,裡頭還塞滿可能一打開就會把我們通通毒死的玩意兒。幸好這些罐頭永遠不會打開;它們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當共產黨入侵或末日審判降臨時,不管哪件事先發生,我們一定不會餓死。

......

爸爸89歲時,虛弱到無法上樓,我堆起一疊抱枕讓他在壁爐前倚著,我認為他會在聖誕夜離世。他當時已經不再進食,除了……對,他想要吃一塊雪莉酒水果卡士達蛋糕,而且還要是家常的那種。

我為他做了蛋糕,一起看了電視上播的《玩具總動員》

三天後,他回到阿克寧頓,然後就過世了。

我回想著那段時間,盡量不要傷感,我相信,要是我們能與過去和解,不管是與父母、伴侶或朋友,我們都應該要嘗試並且做到。

和解不會是完美的,而是一種妥協,也不是代表這是個健康快樂的家庭或者彼此能重新緊密連結──這裡頭通常有太多的破敗與悲傷──但它可能是接受彼此,以及另一個更大的字眼,原諒。

我痛苦地學習到,經過這些年歲後,在生命中我感到後悔的,並非對人事物判斷錯誤,而是在情感上的挫敗。

所以,我慶幸能和爸爸一起度過他的最後一個聖誕節──不是因為那改寫了過往,而是因為它重寫了我們的結局。這個故事充滿痛苦,有時恐怖,但結尾不是悲劇,而是原諒。


溫特森從童年那苦多於甜的土壤裡,長出屬於自己的絢爛花朵,並結實累累。這本《聖誕12天:12個故事與12道料理》在歲末之際出版,似乎也鼓勵讀者和她一樣,勇敢以自己獨有的姿態面對整個世界,並開始寫下那些自己珍愛的美好回憶。


\\ 溫特森為本書錄製有聲書 //



〔資料來源〕
Amazon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  
楊佳嫻:從破碎回來──《正常就好,何必快樂?》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又有趣又深刻,帶來各種想像與啟發,精彩台漫這裡看

有呈現現代人的寂寞與多元性向《直到夜色溫柔》,訴說白色恐怖受害者故事的《來自清水的孩子》,還有結合台灣習俗元素的推理漫畫《不可知論偵探》等......這些漫畫主題多元且精采萬分,推薦你收入待看清單!

5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