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大人!我有問題//
買下一本書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他或她!掌握你閱讀的陌生人.……那些你不認識,卻幫你做選擇的出版社編輯大人們。
那些你不知道也沒關係,但錯過卻很可惜的阿里不達的問題。
【舉手發問出版社──蔚藍文化】
2013年,蔚藍文化在擁有蔚藍天空與蔚藍海岸的福爾摩沙誕生。我們希望,在出版這個充滿可能的領域中,能夠開創出一些令人愉悅的好書:本土的、思考的、敘事的、反省的、前瞻的,最終讓它像座繁花盛開的花園,每天有人來去,或佇足觀賞,或促膝相談,在有志一探人間道理,增長各方知識的閱讀大眾中,提供一個源源不斷的甘泉。
本質上是小規模的出版單位,但願,也因此它會比較靈活,比較有機會在嚴酷的商業機制中尋找到自己的蔚藍天空。這是夢想,也是自我鞭策的動力來源。
博客來(以下簡稱博):能否談談蔚藍文化是怎麼樣的一家出版社?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以及有期許蔚藍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出版社嗎?
蔚藍文化總編輯廖志墭(可樂):蔚藍文化是一間成立三年,年輕而微型的出版社,專注在大眾史學、常民生活與文化觀察,及紀實寫作等。
因為小,因此各方面都比較靈活,希望有機會在嚴酷的商業機制中尋找到自己的蔚藍天空。
我們期許自己能帶領讀者在生活中開啟不同的視野。在專業知識領域與各種有趣的文化中,扮演最佳的入門溝通橋樑。博:當初是如何決定投入出版這個行業?
可樂:之前在編輯《侯麥》一書時,讀到一段侯麥的受訪經驗:在《解放報》的專訪中,當侯麥被問道:「您為什麼拍電影?」,他說:「我確信自己在拍電影的時候,能夠捕捉到從事其他藝術創作所無法呈現出來的幸福。」
當時心有慼慼焉地想著,是啊!有多少編輯人也是因為自己愛書,也深信書可以給人帶來幸福,所以投身於此啊。
可樂:最害怕合作夥伴(包括作者、譯者、美術設計……)「神隱」。
曾經因為合作夥伴用盡各種光怪陸離的理由拖稿,甚至失聯,最後只能終止合作,重新找人接手,但那時整個案子已經啟動一年多了。整個作品因此延宕了兩年。
博:蔚藍文化的選書標準是什麼?未來有計畫調整方向嗎?可樂:深入淺出!
蔚藍是蒼穹是海洋。我們希望蔚藍的每一本書,所承載的知識養分,能像純淨的空氣跟水,「必要」但不造成太大負擔。
所以我們尋覓各種有意思的主題領域或作者,打造認識該領域的入門書。比方說《意.象.京都》作者雖然是專業建築師,但透過簡單的12個關鍵概念,企圖帶領讀者感受深刻的京都空間設計。或像《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作者鄭麗玲老師雖在大學任教,但我們都很有共識地讓這本書跳脫學術論文的框架,透過淺顯文字跟生動的老照片,還原歷史裡年輕學生的生活痕跡。
未來我們也會持續朝這方向努力,扮演讀者與知識的橋樑。
博:能否大概說明一下社內編輯的人數以及分工情形,順道給未來想成為編輯的後輩們一點入門建議?
可樂:目前公司有從小說家跨足出版的社長大人林宜澐先生,負責抓穩總體方向,以及扮演隨時隨地陪總編練拳討論的萬事通角色;東華大學歷史系蔣竹山老師協助規劃大眾史學書系的選書;還有總是開啟多工模式的總編(其實比較像是工頭);以及多名保持彈性,依照每一本書屬性及需求不同,作不同任務分組的戰鬥夥伴(有人同時身兼藝術創作者,有人剛完成歷史系的學業,有人正要重回台文所攻讀學位,還有人「被」就業於國防部。)
很多人說這是出版業最不景氣最低迷的黑暗年代,但奇妙的是,每年還是有前仆後繼的新血加入。我不知道書(或說紙書)會不會消失,但知識與閱讀肯定不會被消滅。因此保持對閱讀與知識的熱愛與好奇,是投身出版最重要的事。
蔚藍文化總編輯工作現場(圖/蔚藍文化提供)
博:影響您們個人最重要的一本書是什麼?為何重要?
可樂: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書,最近當屬《侯麥》了!
編完這本書,就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了。
小說家高翊峰在書評上說:「侯麥的巨大,是一天一天累積出一生的量。透過電影,可以看見他的造物者姿態;透過《侯麥》卻能看見他做為人的出發點。」
從這本書裡,可以看見一個「神」級導演做為「人」的一面,特別是很有個性,甚至難相處的一面。以及如何在充滿挫折或資源極少的狀態下創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作品。對於每一個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性工作的人,(不只是電影相關),都值得一讀。博:當一個好編輯或好的出版人最重要的需具備什麼?有哪(幾)位是您特別欣賞的編輯人?
可樂:好奇心還有抗壓性。
出版是個會讓人大悲大喜的工作:常常因為發掘一個好的題材或者寫出一句極佳的文案,就開心得像要升天一樣;但出版一本書,每個環節都充滿陷阱,從選書到校對,乃至於印刷,每一步都可能讓人立馬陷入生不如死的地獄之中。
所以只能不斷拿出好奇心不斷問,找新題材,想新點子,遇到問題問任何可以幫上忙的人,更多時候得問自己「這樣好不好?那樣可以嗎?」每個選擇都是考驗。當然每一個選擇,也都代表困難或錯誤下一秒就會出現在眼前,所以超乎常人的抗壓性也是少不了的。
這麼艱困的工作,每位編輯人都是可敬的前輩與戰友啊,您說是吧。
蔚藍文化編輯台(圖/蔚藍文化提供)
博:有沒有一本您最期待出版的書(可以是尚未出版或是別家已出版的書)?簡述理由?
《資生堂という文化装置 1872-1945》日文原本
可樂:我們明年即將推出《資生堂という文化装置 1872-1945》中文版,讓我相當期待。作者在後記說:「寫作本書之時,我對自己定下了兩個任務。一是,就像是在書寫哲學、思想、文學與美術一般,來書寫時尚衣裝與化妝。……文學、思想與時尚、化妝之間的關係,並不只是停留在表層的連結之上。文學和思想,與生長在特定時代、特定空間的人們緊密相關。要將這些人們的全體性,屏除在時尚及化妝之外,是不可能之事。」
對很多人來說,「資生堂」不過就是百貨公司裡眾多美容專櫃之一;但對日本人,或對老一輩的阿嬤們來說,它可具有很多層次的記憶與文化意含。近年網路上也常流傳他們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廣告。
這本從文化、哲學、社會各種面向來剖析資生堂美學的新書,讓我迫不期待地想與讀者們分享。
博:有沒有工作的怪癖 / 職業病?或是工作上特別的禁忌?(例如出版日需要看黃道吉日之類的……)
可樂:看到「怪癖」兩字,很想回答「在付印前,把打樣的校樣(最後由印刷廠輸出確認用的樣本稿件)帶回家壓在枕頭下睡兩天」,這樣好像比較怪,但其實沒有。
不過的確有個跟「校樣」有關的習慣:就是親自到印刷廠拿校樣,以及最後自己把校樣送回印刷廠。除了把最後的錯誤現場修改確認,更重要的是可以跟印刷廠的老闆、師傅們交換出版情報,或者問東問西,趁機學一點印刷上的小撇步。
不確定其他出版社是不是如此,但一開始,合作的印刷廠似乎覺得我這樣做蠻浪費時間的,叫個快遞才比較符合效率,大概在他們眼裡,這樣做蠻怪的吧。
博:您認為目前貴社最具代表性的書是什麼?為什麼?
作者蔣竹山老師是專攻明清史的學者,臺灣史的史料閱讀(比方說日治時的臺灣醫師吳新榮的日記)本來只是他自己的閒暇閱讀。但也因此在撰寫這本書時,他反而更能從讀者的角度思考作有趣的取材(比方說:納涼會、麻雀、喫茶店……),貼近讀者的閱讀喜好(透過詞條式,而非冗長沉悶的學術書寫),讓讀者更容易地從三十六個關鍵字中體驗近百年前臺灣島上生氣蓬勃的民生百態。
加上後來的《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觀光時代》,建立了蔚藍蠻鮮明的形象,讓很多讀者誤以為我們專作臺灣史的書,也有讀者誤把其他類似作品也當成蔚藍的書(笑)。
蔚藍文化書架(圖/蔚藍文化提供)
博:對您來說,出版是什麼?
可樂:出版是嘗試著為讀者(也為自己)在生活中開啟不同的視野。
博:最想對博客來說的一句話?
蔚藍文化書展,單書79折、任選雙書75折▶▶購書由此去
﹝蔚藍文化推薦──最需要被閱讀的十本書﹞
- 《十六歲的哲學課》:不要以為自己超齡,尚未讀過一本好的入門書前,關於哲學,大家都有如高校生一樣年輕。
- 《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即便時代怎麼進步,旅行是我們人生中的必要存在。
- 《意‧象‧京都:12個關鍵字帶你感受京都的空間設計》:如果連鳥居、枯山水都看不懂,每年去京都朝聖到底在幹嘛?
- 《侯麥》:想了解法國文化,想深入電影的靈魂,這本傑出的傳記無法略過
- 《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如果你覺得對臺灣文學感到陌生,這是最好的起點。
- 《南風如歌:一位日本阿嬤的臺灣鄉愁》:被灣生的故事感動,為何不聽聽灣生阿嬤自己說故事。
- 《邁向柏林之路》:德國歷經戰爭、屠殺、冷戰、和解、統一,此刻閱讀此書,有鑑戒之用。
- 《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看似可有可無的冷知識,讓人從生活周遭開始,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
- 《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你知道阿公阿嬤以前有多潮嗎?各個黑狗黑啊!(這本真的不是蔚藍出版的。)
-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不想當文青,那就用更熱血的方式認識台北。
★本月讀書日(11/27、11/28)圖書雜誌MOOK消費滿699折5%!看更多本月「讀書日」推薦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