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書設計】《三十三場革命》的跳針寓言─切與切的孫子、自由古巴與共產古巴、何佳興與張溥輝

  • 字級

裝幀設計/何佳興、張溥輝 (攝影/李盈霞)

......................................................................................................
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
好設計的理由:以紙材簡單區隔兩種不同版本,卻各自帶有順暢的詮釋風格,以符號搭配紙材、印刷工法,詮釋抽象的音樂與創作背景,吸引不熟悉拉丁美洲小說的讀者目光。
......................................................................................................

 

三十三場革命(博客來限量獨家封面)

三十三場革命(博客來限量獨家封面)

三十三場革命》的中文書名與作者的身分——切.格瓦拉的外孫,容易引起諸多想像。身為上個世紀傳奇革命家的外孫,直到十二歲才隨父母返回古巴,此後,切龐大榮耀的身影便緊緊跟隨著卡內克。「切的孫子」成為他的稱呼,只要他願意,古巴可以為他開啟任何所欲之處的大門。然而,他披頭散髮的外型、玩搖滾樂、龐克,著迷與底層人民接觸,在在令卡斯楚政權感到不安。卡內克閉口不談切,隱身於切的光環之下,最終逃離了古巴。

《三十三場革命》不僅是卡內克創作逾十年的作品,更可從中窺見古巴與切殘留在作者身上的影子,於是,何佳興在設計主視覺時,以徽章為底,象徵作者身為切的後代的榮耀與光環之下的陰影,加入文本中一再呈現的頹廢、萎靡及音樂性,融轉成非明確的敘述性圖像。同時,也以Yo Yang的影像,強調文本一致的批判與縱情放肆的氛圍。

 

(攝影/李盈霞)以徽章與線條傳達抽象的榮耀與整本書的音樂性。(攝影/李盈霞)

(攝影/李盈霞)透過攝影作品傳達縱情放肆的氛圍(攝影/李盈霞)

 

這次兩位設計師的合作相當特別,何佳興的角色像提供主視覺與概念的藝術家,張溥輝則需在極短時間內,吸收文本和佳興的設計圖像、理念,串聯整體。兩人之間的溝通非常順暢、快速,張溥輝說:「跟佳興溝通時,能感覺到他對於設計的極大熱情,溝通中他也強調千萬不要管他做的所有設計,我可以打掉或自由發揮。但主視覺實在非常漂亮,捨不得亂用或擺在旁邊不用啊!討論到紙張的運用時,光看到要搭配的紙張與加工,我們直接有共識了,整體來說溝通其實只花了幾十分鐘。」

透過攝影作品傳達縱情放肆的氛圍(攝影/李盈霞)燙印黑與銀墨在竹尾帶有菱格條紋的紙張上,連結《三十三場革命》防波堤內的無奈與叛逆。(攝影/李盈霞)

而張溥輝談到運用何佳興提供的所有元素時,則說:「其實一開始就已經預設設計上要合乎佳興的視覺了。主視覺非常漂亮,覺得加上其他東西都是多餘。我那時的想法是,只要能讓書衣、書腰、內封、書名頁、扉頁、拉頁,這些所有零散的個體,運用佳興已做好的元素,並以自己對設計上的觀點判斷如何使用、用在哪裡、用什麼樣的加工,能夠連成一氣,所有項目是融合連貫的,就是這本書最美,也最適合的設計了。」

設計上故意不斷重複素材,透過各種工法貫穿全書。(攝影/李盈霞)設計上故意不斷重複素材,透過各種工法貫穿全書。(攝影/李盈霞)

設計上故意不斷重複素材,透過各種工法貫穿全書。(攝影/李盈霞)博客來限量獨家封面使用的紙張紋路特殊。(攝影/李盈霞)

「我緊抓著一個重要的元素─跳針,以此為主軸,將所有元素兜在一起。設計上除了故意不斷重複素材外,內封顛倒Revolution(革命/轉動)的字首R,呼應前述書本重點想法等。加工部份,在博客來特別版,以象徵徽章的圖像燙上亮銀,讓整體的視覺效果與設計更連成一氣外,也有亮點。黑印黑的一般版本則保持低調,無色無味,彷彿當時在古巴生活的人一樣,日子無變無香料無調味般,周而復始,始而復周。」

博客來限量獨家封面使用的紙張紋路特殊。(攝影/李盈霞)一般版以黑卡燙黑,展現生活的循環。(攝影/李盈霞)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這麼近,卻那麼遠,讓我們重新認識緬甸

    我們都聽過緬甸,但我們卻又不認識緬甸。透過層長居緬甸的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專訪和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的緬甸遊歷,讓我們重新理解緬甸的多種樣貌。

    2007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麼近,卻那麼遠,讓我們重新認識緬甸

我們都聽過緬甸,但我們卻又不認識緬甸。透過層長居緬甸的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專訪和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的緬甸遊歷,讓我們重新理解緬甸的多種樣貌。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