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21周年,特別邀請同樣成立21年的「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聯名,希望以21種適合各式書寫的紙張,打造專為書寫而生的「好好寫字帖」。在製作過程中,「『紙』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不斷被反覆地思考與討論,明明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卻發現其實我們所知甚少。
既然「書寫」是最初始的用紙需求,我們決定將「好好寫字帖」送到書寫的行家手中,讓書法大師杜忠誥,帶領我們一窺書寫與紙張之間的無限可能。
//
採訪—陳琡分 攝影—王弼正 英譯—陳逸軒
杜忠誥
台灣知名書法家,少見的行、草、隸、篆全能,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與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擔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明道大學講座教授、中華書道學會創會理事長,致力於推廣書道文化。著作有《書道技法123》、《漢字沿革之研究》、《恒南書院講演錄第二集:南懷瑾先生誕辰紀念講座專集》、《書法藝術卷1——渡台碩彥.書海揚波》等書,以及散文集《池邊影事》。
(攝影/王弼正)
紙墨交會的瞬間,紙性一覽無遺。
一張紙能有多好,與紙筆交手半生的書法大家,最是知道。
墨有香氣,硯有重量,筆有執感。相較之下,在文房四寶當中,紙看似最無足輕重,實則不然。身為少見的行、草、隸、篆全能書法大家,杜忠誥對紙張自有一番挑剔。同樣一筆下去,篆隸墨重,紙張要禁得起承受,字看起來才會豐富而飽滿;清秀流利的行草,就不宜太厚,才會顯得清爽秀麗。
「字體給人的視覺感受和紙張是互相呼應的。厚紙重字,薄紙輕字,這當中有一種協調性。」寥寥數語,杜忠誥便簡單地歸納了書寫與紙張的選擇心法。
如卷軸般攤開前日甫收到的鳳髓箋,杜忠誥細細撫平紙張每處角落,感受新紙獨有的觸感。「這款紙非常細緻,很適合寫行草。」雖知紙張特性,然喜好試驗與嘗試的杜忠誥,還是直爽豪邁地大筆一揮,「紙墨相發」四個篆字躍然紙上,「如果將厚重字體寫在纖薄紙上,或是相反,自會出現意外的特殊效果,有時甚至讓人跌破眼鏡。」無以預期的可能性,讓書法這門傳統藝術,瞬間靈動了起來。
「鳳髓箋剛開發出來時我也用過,當時純粹覺得用鳳梨纖維造的紙很新奇。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改進,現在的鳳髓箋,光是觸摸的手感就不一樣。」有了書法大家的認證,足見這一、 二十年來,台灣紙業對於手工宣紙持續不輟的追求。
「面對一張從來沒用過的紙,心情像是認識一個初次相見的朋友:輕鬆、隨緣、自然。談得愉快,以後可以多見面;若不愉快以後就少見面。」人與人,人與物,都有這樣的關係。「即使只是一張紙,也是無緣不合。」一回看似無甚輕重的書寫,也有不少深奧的哲理。
杜忠誥10坪大的書庫中,除了字帖、聲韻、字型學和詩書、國學、儒學相關書籍外,還有各式探討身心靈各方面的書籍,對杜忠誥來說,書寫與內在、思想的探索,都是同一件事情,需要無止境的鑽研與學習。
而只有書法用紙需要有這麼多眉角嗎?「日常寫硬筆字時,當然也可以講究的。」適合寫字的紙,會將寫字者的精氣神透過筆墨凝於紙上,留下讓人視之賞心悅目的形象。假如達不到那樣的狀態,那張紙不過是張吸水紙,失了紙的精神。「不同紙張會為我們帶來不同的愉悅。什麼紙帶給你的書寫痛苦最少,你就會自然而然更常去使用它。」好紙與好字形成一道舒心緩性的手寫循環,是杜忠誥口中的「微感覺」,那是鍵盤打字無法取代的敏銳與覺知。「電腦當然方便,然按鍵不如落筆。落筆往往瞬間即定生死──線條有沒有生命力、有沒有節奏,筆法、彈性、力道,向下按的外張力,與向上提的內聚力,飽和度不同,留下的軌跡也不會一樣。」
寫一個簡單的方塊字,其實就是一次視覺藝術的創作。紙筆摩娑數十年,杜忠誥認為現在這個諸事迅捷的時代,更需要手感書寫的恢復。
「做有感覺的人,寫有感覺的字。」那將讓生命的層次與彈性得以保留,並逐步開展擴大。
杜忠誥特別找出散文集《池邊影事》與我們分享他的日常隨筆。
讓手工紙延續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的使用它!
點圖看好好寫字帖詳細介紹
(內含:OKAPI閱讀生活誌特輯「紙的旅程」)
全館不限金額299元限量加購
博客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好好寫字帖 (內含:OKAPI閱讀生活誌特輯「紙的旅程」)
博客來21周年慶.限量發行
「好好寫字帖」由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特別挑選,成分從木漿、竹漿、鳳梨纖維、楮皮、稻禾到合成纖維,製法從手工抄製到機器生產,產地從台灣、日本、英國到芬蘭,其中包括3種珍藏超過30年以上的台灣絕版手工紙。
讓您與屬於您的那張紙相遇,讓對紙的需求,永遠存在。
更多21選紙組合
「『紙』到底是什麼呢?」一開始思考這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卻發現其實我們所知甚少。
為了找尋答案,我們前往了撐起半世紀台灣紙業發展的重鎮——南投埔里,想要一窺紙最原始的樣貌。
(點圖繼續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