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令人懷念的小學時光】傅月庵:那一年,進小學……

  • 字級



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

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


不論站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偶爾總會想起那段懵懂無憂的小學日子。六年的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雖然想不起來到底做了些什麼重要的事,但自己確確實實就是在那段時間裡,慢慢長成現在這個模樣的。

你是否記得起自己的小學生活是什麼樣子呢?透過作家們的記憶,讓我們一起回到純真的童年時光!



文╱傅月庵(資深編輯人)

1966年初秋,我入學國小一年級。當時身高114公分,體重16.5公斤。一年後,長高2公分,長胖2公斤。雙眼視力皆為2.0。11月時種過牛痘。一整年裡,沒請過一次事假、病假,遑論曠課。上學期出席123天,下學期118天,平均成績超過90分。因此,「成績及格准予升級」——那時候還有留級制度,台語稱「落第」。

我能講得這麼清楚,皆因手邊尚保留當時的「成績健康記錄簿」,一切寫得清清楚楚。

(繪圖/永田春美 提供/臉譜)《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插圖(繪圖/永田春美 提供/臉譜)

恰恰是50年前事了。有時,我也會拿著這本泛黃的小冊子,追想當年那個瘦弱、矮小,一句國語也不會講,經常打著赤腳去上學的「一年仔猴」。

我的母校在淡水河左岸,某小鎮偏南之處,四周稻田環繞。每天得起早,走上3~5公里方才到校。彼時正逢戰後嬰兒潮,一班60人很平常,70人以上也不算意外。早上最晚7點半得到校,遲到了便進不了校門,高年級手持童軍棍,一一攔阻。每天朝會時,站在講台前示眾。進入校門,看到校長、老師,當然要鞠躬,看到蔣公銅像也要鞠躬,有時一路到教室,接連得鞠上四五個躬。

上課了,要有精神,抬頭挺胸,雙手撫著膝蓋,正視黑板。耳邊傳來隔壁班大聲朗讀課文的聲音。剛進學校,讀半天,一個星期上午班,一個星期下午班。下午班10點半出門,左鄰右舍一群小孩結伴上學,邊走邊玩。稻子收割後,稻田裡有青蛙可抓,一人各抓幾隻放口袋。到了學校,從地面通氣窗,偷偷把青蛙丟進正在上課的班級,引來一陣騷動。那騷動,歡喜遠大於驚嚇,「嘩~嘩~」聲中,我們拔腿狂奔,老師氣急敗壞出來查看,我們早躲到還有防空洞、樹蔭濃密的校園裡去了。

又一次,一群人與穿著打扮大不相同,個個穿制服、穿鞋、背書包,不理光頭的眷村小孩偶遇。彼此語言不通,對方嘰哩咕嚕講一大堆剛學的「國語」,又快又流利。我們面面相覷,對方由好奇轉質疑,嘲笑嚷嚷:「啞巴,你們是啞巴啊,哈哈哈~」此時一名同伴彷彿逮到小辮子立刻回敬:「蛤~阿爸?叫我阿爸擱袂邁咧……」我方陣營也一陣大笑,雙方「相談甚歡」,比手畫腳竟也就相識了。

日後我當上編輯,因為工作需要,接觸許多日治圖文史料,方才知道,即使戰後已過去20多年,當時台灣小學教育,從硬體到軟體,無不接收日治遺產,在日本人所打下的基礎上緩步前進(許多文化教育費用都被挪作軍費了)。我們用的校舍禮堂、教室配置、課程安排、教具教材、年度活動……絕大部分還按照日治教育思維邏輯在運作,除了把「帝國」改成「民國」。大者如我們的校長是日治時期的師範生,一輩子在這所學校服務。小的如打掃用具擺放在木製講台底下,六年級得幫一年級打掃,上午第二三節之間要做體操等等。就算上述「成績健康記錄簿」格式也是以日治「成績通知票」為底稿,修改而成的。

《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內頁插圖(繪圖/永田春美 提供/臉譜)

《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內頁插圖(繪圖/永田春美 提供/臉譜)《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內頁插圖(提供/臉譜)


《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內頁插圖(繪圖/永田春美 提供/臉譜)打躲避球(繪圖/永田春美 提供/臉譜)

最有趣的是制服,我始終記得,深藍色,金紐扣,帽子則是深藍色的圓盤帽,帽前有個亮晶晶的校徽,大約就是《少年H》妹尾河童小學打扮。二年級我轉學到台北市,又換了一種,女生連身裙,男生白上衣藍短褲,似乎一直到了唸高年級,也就是1970年代了,全省才統一為我們如今常用以為懷舊,很醜的「卡其色制服、黃色小帽」。因年代久遠,恐記憶有誤。前些年還在「臉書」談這事,沒想到許多人都留言印證,1960年代,台灣確實還有些學校的制服,基本延續日治,改變不大。

身世如此,生命經驗這樣。也因此,這本《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確實令我懷念,一翻一驚呼:「沒錯沒錯,就是這樣!就是這個!」已模糊了的記憶頓時也清晰起來,彷彿回到了從前。這本書所談,固然是日本小學,事實上卻可看到台灣小學的身影。我相信,直到今天,躲避球、抬風琴、排路隊、彈鉛筆、向前看齊……等等依然在台灣校園裡持續著,成了一代又一代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這樣一本書,與其說是懷舊,不如說是記錄。記錄時光種種,讓人深刻思索台灣與日本之間的「絆」(きずな)到底有多深?又為何會那樣深!?



傅月庵
本名林皎宏,台灣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曾任出版社編輯、主編、總編輯,二手書店總監,現任掃葉工房主持人之一。潛心砥礪編輯技藝,視為匠人修行;致力探索書籍未來形式,各種出版可能。偶亦為文,散見兩岸三地報章雜誌。著有《生涯一蠹魚》《天上大風》《一心惟爾:生涯散蠹魚筆記》等。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我想寫的,可能是那些離歷史主舞台很近、卻沒被看到的人。」感謝陳柔縉帶給我們的美好著作

【悼】作家陳柔縉於10/18因意外逝世,享年57歲。曾任記者,從採訪文學到呈現台日歷史切片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廣告表示:______》等,再到小說《大港的女兒》,文字帶著豐沛能量,讓我們徜徉於不同時代之中。感謝陳柔縉帶給我們的美好著作。

39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