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史帝夫・安東尼(Steve Antony)
於英國出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長大,修讀英國安格利亞羅斯金大學童書插畫碩士畢業。
作品包括《女王的帽子》(The Queen's Hat)、《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親子天下)、《拜託,熊貓先生》與《熊貓先生,我願意等》(青林)。《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已售出美國、西班牙、法國、日本及韓國等國際版權,入圍諾丁漢童書獎終選名單(Shortlisted for the Nottingham Children's Book Award 2015)。《女王的帽子》被提名「英國格林威大獎」,並入圍「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
Q:您的作品貼近低幼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瞭解低幼兒的情緒面貌,例如猩猩貝蒂因為吃不到香蕉哭鬧,或是掙扎著不肯睡覺,故意做出各種更讓爸媽生氣的行為,故事發展環節太真實了,請問您平日是從何觀察幼兒心理與行為?又如何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心思?
史帝夫・安東尼:我們都曾經是幼兒,有時候卻會忘記有些很小的問題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非常重大的。他們喜歡自己嘗試、完成事情,但失敗時常格外感到挫折、憤怒。幼兒早期都在學著試誤與摸索,也練習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我在寫《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時,我借了一些關於「情緒躁動」的書籍來參考,也問了一些朋友怎麼處理孩子暴走的狀況。
Q:猩猩貝蒂是所有家長又愛又氣的經典角色,兩歲幼兒的「不要不要期」的寫照,永遠有讓人搞不懂他們堅持的點。為何會設定在這個年紀?您覺得兩歲兒的特質或魅力是什麼?
史帝夫・安東尼:我想貝蒂是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一個提醒:不管年齡多大,我們都會有生氣的時候, 而貝蒂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們能夠認同的角色。孩子會在貝蒂身上看到自己,同時也會看到暴走的貝蒂有多傻氣。畢竟,這就只是一根香蕉嘛!
Q:貝蒂遇到問題了、解決不了、又哭又鬧,您選擇以「大嘴鳥」取代父母,為何不是貝蒂的猩猩爸媽來「教」她?為何這個形象是一隻大嘴鳥?
史帝夫・安東尼:大嘴鳥先生是成人的縮影,他有智慧、有耐心,而且他能幫助貝蒂冷靜下來。不過我非常想在畫面上凸顯貝蒂,這就是為什麼我創造了一個比貝蒂體型小了很多的「照顧者」配角。大嘴鳥先生可能是貝蒂的保母。擔任貝蒂的保母是件艱難的任務,但我認為大嘴鳥先生做得非常好!
大嘴鳥先生在貝蒂身邊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大嘴鳥先生的設定草稿(圖 / 親子天下提供)
Q:《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中有各種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狀聲詞,例如哇哇大哭聲、啜泣吸鼻子、踢腿、尖叫,吹笛子、打鼓、吹小號、玩具車的嗶嗶聲.......,音樂感讓閱讀過程充滿了樂趣。您是否曾觀察到孩子對聲音的反應?什麼樣的聲音特別吸引孩子?在紙本創作的表現上,呈現聲音有何挑戰?
史帝夫・安東尼:是,我觀察過孩子們對書中呈現的聲音的反應。他們非常喜歡表演出這些聲音,尤其是「碰!碰!」聲。
貝蒂的故事非常適合在班上的故事時間分享,因為這種場合讓孩子們可以盡情發出各式各樣吵鬧、有趣的聲音。要把聲音描寫出來的確有些挑戰,我會擔心沒有足夠的字彙可以描述所有的聲音。其中最難的就是小喇叭的聲音──「叭」。
Q:《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裡,大嘴鳥先生淡淡的說:「你不需要這樣。」這句話看似跟孩子說,也像是在對父母說:面對無法準確表達情緒的幼兒,請以更多同情和耐心對待。您是否想藉著大嘴鳥,也對父母說話呢?
史帝夫・安東尼:「重複」對幼兒來說是學習新事物的好方法。「你不需要這樣」這句話簡單又容易記住。《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這本書也重覆了「她終於……平靜下來」的字句,這時我們就可以教孩子跟貝蒂一樣深呼吸、冷靜。如果大人想要用貝蒂的例子提醒孩子「你不需要這樣」與「冷靜下來」,這本書對大人來說會很實用。
繪本《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內頁
Q:當孩子哭泣或不肯睡覺都有許多原因,父母往往只看見「表面行為」,覺得孩子無理取鬧或唱反調,您認為該如何去看見、處理較難被發現的「深層訊息」?
史帝夫・安東尼:我希望貝蒂可以幫助大人處理孩子鬧脾氣的狀況。但我最希望的是,大人們可以利用這兩本書,跟孩子們討論「情緒暴走」。每一個孩子都不同,每一種暴走狀況也都不一樣,但當我們不高興的時候,可以試著深呼吸、冷靜下來,就像貝蒂一樣。
Q: 最後想請問您,貝蒂這個圓滾滾的體態、綁著小蝴蝶結的小女孩造型,是如何設定的呢?為何是女孩不是男孩?
史帝夫・安東尼:有一次,我在畫一隻穿著洋裝的可愛猩猩,「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這個書名突然跑進我的腦海中。這張圖讓我大笑,因為這隻猩猩看起來好淘氣啊,而且我想,「貝蒂」作為這隻大猩猩寶寶的名字,真是可愛又不尋常。
當我的姪女還很小的時後,她發的脾氣真是全世界最大的,而且往往是為了非常小的事情。當我開始寫《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我就想起了姪女的暴走場面。《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就是獻給她的。
《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的原始草稿
史帝夫・安東尼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