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謝哲青|皮夾裡的世界地圖

【謝哲青|皮夾裡的世界地圖】纖細綽約、開放、具生活況味的法蘭西藝術之美

  • 字級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地下路口,還没開放,早就擠得水泄不通。在肩摩踵接的當下,周遭彌漫著黏膩焦躁的情緒。

好不容易挨到開館,倉皇不安的人群,像海嘯般衝入博物館。大部分遊客都蜂擁至《米洛的維納斯》《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所謂的「鎮館三寶」前頂禮膜拜,在用力拍照、打卡之後,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羅浮宮,前往下一個景點。

我則刻意避開人群,信步前往此時「相對」觀光客較少的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後廂,稍稍歇息,短暫脫離令人窒悶的喧囂。相較於知名度較高的德農庭院(Denon Wing),黎塞留庭院的氛圍寬綽曠達許多。我偏愛這區文藝復興時期以後的法蘭西繪畫作品,從掠影浮光的素描、輕逸瀟灑的水彩到濃郁雅緻的油畫作品,應有盡有。如果願意多停留一段時間,可以再從後廂的聯絡走廊進入德農庭院,欣賞巴洛克及洛可可時期的繪畫作品,同時也可以嘗試描摹自己心目中法蘭西繪畫的精神地圖。

羅浮宮的黎塞留庭院後廂(Matt Biddulph,CC BY 2.0)羅浮宮的黎塞留庭院後廂(Matt Biddulph,CC BY 2.0)


欣賞法蘭西繪畫,十六世紀是個不錯的切入點。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曾兩度聘請義大利藝術家到宮廷從事繪畫裝飾及授藝,帶動後來「楓丹白露畫派」(École de Fontainebleau)的出現。

楓丹白露畫派匿名畫作《加布利埃爾和她的姊妹》(Gabrielle d'Estrees and Her Sister, the Duchess of Villars)楓丹白露畫派匿名畫作《加布利埃爾和她的姊妹》(Gabrielle d'Estrees and Her Sister, the Duchess of Villars)


來自義大利半島的人本精神,深遠地影響法蘭西畫壇,法國畫家不僅充分理解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種種技法,更加入了更多屬於在地的文化元素。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法蘭西繪畫與同一時期的尼德蘭、西班牙或義大利畫家有很大的差異。法蘭西繪畫在優美細膩的背後,總隱藏著不為外人所道的堅毅執著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化瞬間為永恆的靜物畫,有「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沉穩自得;華鐸(Jean-Antoine Watteau)富貴雋永的風物詩,沾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世故了然。弗拉戈納爾(Jean-Honoré Fragonard)的《鞦韆》(The Swing),歡笑中含蘊著「夕陽無限好」的哀愁,德‧拉圖爾(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的《龐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在雍容閒雅的投足舉手下,遮掩著「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的黯然。

德‧拉圖爾1755年畫作《龐巴度夫人》德‧拉圖爾1755年畫作《龐巴度夫人》


每一幅畫,似乎藏著無限心事,留待旅人叩問

卡巴內爾:法蘭西學院派大師

卡巴內爾:法蘭西學院派大師

在兼具澎湃熱情與冷漠疏離的情感中游移,法蘭西繪畫減去厚重莊嚴的宗教感,多一份人性可觸碰的柔軟。恣意揮灑色彩的同時,不但留住人間最直接、也最誠摯的面貌,同時也有意在言外的幽微。

塞納河左岸奧塞美術館內的繪畫館藏,則在創作精神上延續了法蘭西風格對美的高度敏銳。除了大眾所熟悉的印象派作品以外,奧塞同時也是十九世紀法蘭西學院藝術(Academism)的大本營。也被稱為「華麗藝術」(Art Pompier)、「折衷主義」(Eclecticism)、歷史主義(Historicism)或融合主義(Syncretism)的學院藝術,以嚴謹的繪畫技巧、精湛的用色,呈現崇古、復古的孺慕情懷,以及和諧均衡的理想之美。同時在作品之中,也表現出對傳統的理解與尊重。

法蘭西學院藝術代表人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63年作品《海邊誕生的維納斯》(The Birth of Venice)法蘭西學院藝術代表人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63年作品《海邊誕生的維納斯》(The Birth of Venice)


布列東(Jules Breton)於1859年所發表的《召回拾穗人》(Le Rappel des glaneuses),以細緻堅定的筆觸,傳達畫家對國家、政治、宗教的堅定信念,與對土地與人的關懷。

布列東畫作《召回拾穗人》布列東畫作《召回拾穗人》


但是,不是只有在博物館、藝廊裡才能看見法蘭西藝術的美。另一種重要的表現方式,是色彩豐潤、風格典雅的法郎(Franc)紙鈔。歷代設計法郎的藝術家,都極盡所能將法蘭西繪畫傳統中纖細綽約、開放、具有生活況味的風貌,融入法郎紙鈔印製。

1957年以前的法郎,就具有學院派的唯美格式。

這套法國國家銀行於1941年至1950年所發行流通的法郎系列,小面額的5、10、20法郎就表現出天真浪漫的田園風光,畫面中尋常可見的男女老幼,在舉手投足、眉宇神情間也流露出悠然自得的安適。

1941年法國發行的10法郎,正面為一礦工,反面為一農婦


而在高面額的100、500、1000法郎紙鈔上,除了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與路易十四時代政治家庫爾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外,其他都以傳說時代中的天使、商業之神麥丘利、智慧女神密涅瓦與天后朱諾為設計圖樣。

1943年法國發行的500法郎,正面為庫爾貝爾,反面為密涅瓦


最後,面額最高,票幅也最大的5000法郎,正面是象徵法國的法蘭西女神,畫面環繞著來自全球各地的珍稀花卉,女神的下方有三位不同肖像,分別是非洲、印度支那與阿拉伯人,某種志得意滿的優越溢於言表。背面法蘭西女神以對印的方式呈現,這是法郎紙鈔愛用的防偽技術。而背景則是殖民地風光,天然海灣、繁華港口與豐饒物產,勾勒出令人神往的異國風采,與自鳴得意的國家認同。

1942年法國發行的5000法郎


很快地,再過幾年,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的殖民帝國,就在時代的推動下崩解,從絢爛再度歸於平淡。唯一留存下來的,是法郎紙鈔中褪色的富庶榮景。


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

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


謝哲青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目前擔任飛碟電台《飛碟晚餐》、八大電視台《WTO姐妹會》及《閱讀青旅行》等節目主持人。並具有作家、藝術史講師、登山家等多重身分。著有《王者之爭》《歐遊情書》《走在夢想的路上》《絕美日本》《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等書。
更多貼近哲青的訊息,請上謝哲青臉書粉絲團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這麼近,卻那麼遠,讓我們重新認識緬甸

    我們都聽過緬甸,但我們卻又不認識緬甸。透過層長居緬甸的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專訪和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的緬甸遊歷,讓我們重新理解緬甸的多種樣貌。

    1745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麼近,卻那麼遠,讓我們重新認識緬甸

我們都聽過緬甸,但我們卻又不認識緬甸。透過層長居緬甸的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專訪和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的緬甸遊歷,讓我們重新理解緬甸的多種樣貌。

17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