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陳德政影像留聲機

【♫|影像留聲機】陳德政:與親愛的人和解──The National《Mistaken For Strangers》

  • 字級



國民樂團 / 庸人自擾(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國民樂團 / 庸人自擾(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The National來自Ohio,在紐約發跡,由主唱Matt Berninger與另外兩組兄弟檔,結成五人編制的Indie Rock組合。

2003年退伍後不久,我收到一個台灣廠牌來信,請我替The National第二張專輯《Sad Songs For Dirty Lovers》寫一篇側標,上面引用的,是那篇側標的開頭第一段。

那篇側標並沒有稿費,報酬就是一張CD,文字只是簡單印在白紙上,由廠牌老闆一張一張剪下、貼上,完全是「家庭手工業」的規格。收到那封信之前,我從沒聽過這個樂團,不曉得他們已經出過一張同名專輯,更不清楚關於樂團的種種。

我查閱網路上關於The National的各種資料,雖然只有零星幾筆,每一筆一定都會提到,團中有兩組兄弟檔──鼓手和貝斯手是一組,兩名吉他手又是一組。

這當然是個非常特別的情況,宛如刻意安排好似的:鼓和貝斯構成低音節奏部,原本就得互相傾聽、配合;兩把電吉他,一把彈節奏、一把玩獨奏,彼此分進合擊。更奇特的是,這對吉他手甚至是雙胞胎,當他們一左一右站在台上,彷彿互相照著鏡子,觀眾一不留神,可能誤以為吉他手瞬間移動了。

《陌路搖滾兄弟情》《陌路搖滾兄弟情》

故事交代到此,我想強調的是,即使自認是一名死忠的、追隨他們許久的粉絲,直到《陌路搖滾兄弟情》(英文片名Mistaken For Strangers是The National的一首歌)這部紀錄片問世以前,我壓根不曉得Matt Berninger原來有個小他九歲的弟弟。

電影在2013年上映,我初識The National是2003年的事情,整整十年的時間區段,這名神秘的弟弟並不存在於我對The National的認知中,他像一個隱藏角色,像天外飛來的一筆,像精裝小說的附錄插曲。

弟弟名叫Tom Berninger,橫看豎看,和哥哥都不像同一對父母生出來的,他是狂熱的Metalhead,常挖苦哥哥玩的Indie Rock是裝模作樣的狗屎(pretentious bullshit),重金屬才是正港的硬漢搖滾樂;仍住在辛辛那提老家的地下室,沒事就愛自製B級恐怖動作片,一輩子沒幹過所謂正常的工作。

他整個人不修邊幅,胖嘟嘟的,像一輛各部位零件都要散掉的拼裝老爺車,開在路上隨時可能拋錨,網民眼中,應該稱得上不折不扣的肥宅吧?

這也難怪樂迷從來不知曉他的存在,他和The National那種憂鬱、深沉的音樂美學,簡直是兩條毫無交集的平行線。直到2010年,The National啟程至歐洲巡演,Tom Berninger才和老哥的樂團產生了聯繫──不,他並未成為第六位團員,而是巡演的工作人員,人們俗稱的Roadie。

注意到了嗎?Roadie前四個字母是Road,這正是一個唯有「在路上」才會成立的工作。

與搖滾樂團在遼闊的公路上晃蕩,看遍所有離奇美麗的風景,肯定是世界上最棒的差事不是嗎?每晚都有免費的酒喝、免費的表演看,更別說參加不完的狂慾派對了。樂迷挖空心思巴結你,以求接近樂團,要到簽名唱片或是團員的熱情擁抱之類的。

然而這部片呈現出來的景況卻是,那並非世界上最棒的差事,根本差遠了!巡演充斥著瑣碎、辛苦、無聊的面向,台上光鮮亮麗的兩小時,是靠台下例行公事般的無盡勞動堆疊而成。

或許,Tom Berninger打從一開始就跟錯樂團了,如果他跟隨的是60年代的滾石、70年代的性手槍或80年代的槍與玫瑰,想必更有搞頭吧。誰教他哥哥的樂團就是那麼中規中矩的樂壇模範生,巡迴過程中沒有Sex、沒有Drugs、沒有瘋狂的意外,就連Rock & Roll都走下神壇,成為一份日常的工作。


最大的意外反而是Tom Berninger自己,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專門搞破壞以及把場子弄到超冷,竟然在巡迴途中被樂團經紀人開除了,連哥哥都保不了他。萬念俱灰回到老家,他將巡演途中隨手拍攝的footages剪輯成這部電影,自己是導演、攝影師、編劇,也是第一男主角。

是的,粉絲們抱歉了,The National在這部片中只是背景,《陌路搖滾兄弟情》的情感核心,是Tom Berninger和哥哥之間的情誼。

兩人從互不瞭解的疏遠關係,漸漸變得親密並且互相體諒。哥哥接納了這個怪咖老弟,弟弟也領悟到,成長過程中,哥哥一直陪在身邊,並未缺席:兩人曾經會一起去看電影、到河邊釣魚、去海邊玩沙。就算長大成人後,彼此的生活天差地遠,他們仍是最親密的陌生人,流著一樣的血脈。

藉由幾個臉部特寫,我們忽然發現到,兄弟倆笑起來時,嘴角有著同樣的弧線;鬱卒時,眼中閃過同樣的暗沉,而且兩個人都很愛喝酒(也很愛告誡對方不要喝多)。

這就是DNA在作祟啊,是割捨不掉的手足牽絆。誰說Metalhead不能也有憂鬱、深沉的一面呢?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罷了。


影片尾聲,Matt走入Tom的房間,關心影片的製作進度:

Matt:I'm just checking the progress.
Tom:I'm getting close.
Matt:Alright.
Tom:Just let me figure it out, okay?

兄弟倆在這裡談論的,似乎不再是這部電影而已了,他們彷彿在心底向對方說:

「嘿,老哥,再給我一點時間,讓我搞懂自己的人生,好嗎?」
「老弟,沒問題,你慢慢來。」

世間很多珍貴的事,都需要時間與耐性去完成,譬如錄製一張專輯,拍攝一部紀錄片,或是與自己最親愛的人和解。




在遠方相遇
在遠方相遇


陳德政
寫字的人,聽些音樂,看些電影,讀點書,走過幾個地方。有個部落格叫「音速青春」,有本書叫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最新作品為《在遠方相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從《藍色大門》到《一 一》,青春回不去,至少我們還有經典國片

有些電影不為時光蒙塵,無論第一次看是幾歲,再看時觸動的情感依舊。《藍色大門》、《一 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五篇文章帶你重溫經典國片。

29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