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獨白

你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2

  • 字級

有時候,扯後腿的其實是自己!


好友聚會,另一半一直是個不會缺席的話題。諸如講對方不夠體貼,忘記生日、紀念日等抱怨,大家已經學會聽聽就好,不用太認真,因為聚會結束馬上又會上演溫馨接送情。但偶爾也會有情節重大到論及要離或要合的事件發生。某次有位朋友忿忿不平地數落完另一半的「罪行」,想說大家應該會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或是附和,沒料到一個向來理性的朋友丟出這麼一句:「如果他真像你說的這麼壞,為什麼還要和他在一起?」如果人腦可以如電腦那般全然理性,那麼這問題的答案十分顯而易見。問題就出在人會過分執著於已經付出與投入的部分,而無法單就未來的發展做理性分析。就像邊看電影邊罵電影好爛,我們會想說錢都已經花了,還是加減看完吧;到吃到飽餐廳吃飯,飽足了還想再繼續吃,因為我們想的不是「享不享受」的問題,而是「夠不夠本」。這些行為傾向皆是源自《你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書中所談到的「沉沒成本謬誤」。


《你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一書所探討的,就是導致我們經常性耍笨卻不自知的思考盲點。聽起來有點硬、有點遙遠,但正如上述的例子所示,這些盲點對我們的影響其實很切身。前陣子新聞報導揭露,將營養針佯稱為治癌神藥照樣可以誆人掏出上百萬來消費,有心人士所利用的心理盲點與兜售招桃花等幸運小物的小販並無二致,差別只在於後者是無傷大雅的小錢,而前者則可能掏光你大半積蓄。環顧周遭,你所購買的那些宣稱吃了、用了可以達到特定效果的產品,又有哪些名符其實?這就是書中所提及的「後此謬誤」。


是否曾經厭惡自己所做的某些決定,卻又一再重蹈覆轍?認識書中這些左右我們一言一行的盲點,打破自己慣有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也許就能突破瓶頸,找到一個自己更喜歡的自己。文/李茲文化主編 陳家仁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怎麼在照顧生病父母的同時也照顧自己?看黃大米的長照經驗分享

因為父親生病,開啟照護生活的黃大米,面對讀者相關提問,給出親身經歷與領悟的長照心法

13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