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3年度之最│影音館】品味音樂之最:童年如同羅盤,它不曾消失,指引著疲倦迷失的人
作者:黑白灰 / 2013-12-07 瀏覽次數(2432)
詩人鍾永豐與生祥始終維持著完美的合作,生祥說搭檔平常閱讀量極大,詞就完全交由永豐負責,當我們閱讀著相關的樂評文章時,常見以「史詩」敘述永豐的詞,實際上永豐筆下的農村景致,常以好幾個世代作為基礎鋪陳(永豐並非鍵盤詞手,是真實確切的蹲點紀錄,每首詞背後都是一則真實人生),身為異鄉人如我,早已不知東西南北、春夏秋冬,在〈我庄〉、〈課本〉、〈讀書〉、〈化胎〉之中聽得熱淚盈眶,臺灣從原本的農村社會進入工業化的過程、教育切割掉人民對於故土的關係、資源過於的集中化,導致一輩子所念的課本,學習到的工作技能,皆以都市作為目標,有〈seven-eleven〉真好?包山包海取代掉農村中各樣小店的生存,取代掉農村中可能的創意,當童年的記憶越清晰,縱使景色依舊,何時能回故鄉?竟然是被自己「現代化」的過程所圍困,如同〈草〉所述,政治、農會、農藥商複雜的依存糾葛,農民成為利益下的犧牲者,至此與自然的關係化友為敵,現代化帶來農業便利,卻葬送了人與土地間良好友善的關係,幸好在〈秀貞介菜園〉中獲得療癒,以徐木珍老師的胡琴搓揉工人勞動藍調的曲調,聽得溫暖激昂,就算〈阿欽選鄉長〉再怎麼紛亂,又與我何干?如有一方沃土可以共耕,他鄉漸成為故鄉。
童年如同羅盤,它不曾消失,指引著疲倦迷失的人,就差踏出去的這一步。
但這一步很遠,很久。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