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我們是如何在社會架構的操控下,形塑自己的人格?高夫曼經典之作,《精神病院》
作者:DL / 2012-12-07 瀏覽次數(7557)
高夫曼認為,任何團體都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對其成員而言自有其意義及合理性,當你參與其中,自然也會認同並依循。所以他試圖成為這些病患的一份子,同時帶進社會學家的觀察態度和研究意識,他企圖從不同於傳統精神科醫師、或其他社會成員的外部觀察觀點,更忠實地描繪出醫療機構中的病患處境,批判當時醫療機構對於精神病患的所謂「醫療行為」,以及所謂全控機構的問題。他的研究在1961年出版,而逾半世紀後,我們得以見到中文譯本──《精神病院》。
什麼是全控機構?機構是如何參與、干涉我們建構人格的過程?機構又是如何有意識的在其控制目的下,塑造其機構內的情境?高夫曼在書中分篇論述,穿插他研究期間對日常細節的觀察及經驗描述,讓整書讀來並不艱澀,也並不帶有距離感。不過,或許這正是今日讀這本書的另一層意義。
於社會學角度而言,全控機構的討論勢必需要,且持續存在的。可是對於與社會學無關的我們呢?我們或許可以試著想想:即使在50年後,每一個個體,其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自我發展的成分有多少?我們與社會中其他個體的互動;我們被自己處境中、那一堵無形的高牆框圈起來的「全控機構」影響的成分有多大?所謂的『精神病院』,是什麼?
「我們身為一個人的感受,來自於自己被捲入更大的社會單位;我們的自我感來自於我們抗拒拉扯的各種微小途徑。」──高夫曼《精神病院》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