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走在路上遇見龍國英,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哪裡來的黑道大哥,不自覺地便閃到一旁。就像你在《龍國英的生活發現》封面上看到的他,頂個光頭、皺著雙眉、戴只墨鏡,臉上流露著不怒而威的氣勢;但周圍俏皮的插畫卻又添了一絲絲促狹,削減了令人望之生畏的殺氣,但這竟是一本講述生活文化與設計風格主題的書──所有的元素,構成一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
而當龍國英一開口,聲若洪鐘地聊起日本,聊起台灣,聊起生活與設計,陳述中不時穿插玩笑與自嘲,諸多情節更是半真半假地讓人難以分辨虛實(黑道大哥不都來這一套?),甚至不時還抓起身旁的OKAPI對起話來,不免讓人產生錯亂,難以將他的形貌與這一切相互連結。
身為穿梭台日的生活藝術設計經理人,龍國英曾是個「非自願」的小留學生。年少時期的他,被家人送到日本念書,一去就是20年。他從最初的無奈、抗拒,及至驚覺身在異鄉卻能見到全世界,因之逐漸打開自己的眼界,接受那些他從未想像過的光景。更令他驚奇的是,直到真正「進入」了日本,他這才知道有這麼多如今我們徒留形式、甚至早已遺忘的文化源頭,都保留在日本的常日當中,以真切的生活方式存檔著。這一切讓他感動,也讓他感慨。於是他說:「我的宿命,就是把這些東西找出來,跟大家分享。」
不論是當初接下《2535》專欄,或是如今完整集結成書,一切對龍國英而言都是意外。「一開始就說隨便我寫,後來我發現這是最大的陷阱。」龍國英笑言,原以為好像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結果反而很像拿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這讓他更證實了人一定要有所謂的「不自由」,才有辦法好好地「生活」。「只有當你不自由的時候,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由。」這個想法,正是來回觀察、親身體會日本與台灣的他,多年來最大的感觸。
「台灣好像非常自由,大家想要幹嘛就幹嘛,沒有人能妨礙我。」龍國英舉例,同樣是樓上鄰居小孩夜裡在家奔跑、發出咚咚咚的擾人腳步聲,在台灣,第一反應可能會上去敲門抗議;但在日本遇到同樣狀況,腦中最先浮現的是:我自己的小孩有沒有這樣吵到別人?
「你要先有不自由的束縛,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當你一直在約束他人,反而會找不到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龍國英認為,這種生活上的「不自由」,是當下台灣所缺乏的態度之一。「不自由是一種宿命,但人就是要相信這種宿命。」唯有如此,才能更明確地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所在的位置,而非打著自由與自我發展的旗幟恣意妄為,反而更看不清自己的定位。「假如我們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就會缺乏看事情的不同角度,這是蠻可怕的一件事。」龍國英說。
但,假若處在不自由當中,還能得到所謂的美好生活嗎?
「生活沒有『美好』這件事。」龍國英解釋,正如多數日本人都很約束自己,所以他們需要有一些比較大的聲音出來;反觀台灣,大部分的人都在大小聲,因此該有一部分的人要開始自覺如何約束自己。「這是生活上的平衡。」不論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是由許多小小的緣分所聚集、拼湊起來的,「每天都有很多緣分,看你怎麼去抓到它。也許當你抓到它的時候,那個美好就會瞬間蹦出來。」龍國英想了想,描述起某一回清晨起床,他看到住處前頭的翠綠稻田裡,露珠在晨曦中如鑽石一般地閃耀著,頓時讓他覺得自己猶如億萬富翁般富有。「那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它是在你一天生命裡,隨時隨地都會跑出來的。」
「我寫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就是我每天在生活裡,跟我的小孩、家人體會的事情。」然而,對龍國英而言,再大再小的日子,都該試著用不一樣的鏡頭去檢視,有時候用長鏡頭,有時候用顯微鏡,「你會發現用不同鏡頭看的東西,最後都會連在一起。」從自己的小圈圈開始,就可以串到全世界,甚至是全宇宙。每一個人都可以。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