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1館長的話│雜誌館】微小而巨大,雜誌的匠精神時代!
作者:杜孟平 / 2011-12-19 瀏覽次數(2813)
幾個月前,網路上流傳著一段影片,意思大約是一個幼童拿著紙本雜誌,用手指頭對著封面又戳、又搖、滑動著,當看到紙本雜誌沒有動靜時生氣的可愛模樣。想當然爾,這孩子誤把雜誌當成ipad壞了。這應該是經濟學人預言2046最後一份報紙將被丟進垃圾桶之後,另一個更讓我們當頭棒喝、印象深刻的內容媒體轉型畫面。
對雜誌經營者來說,2011又是一個三溫暖的五味雜陳,無論是發行、廣告、訂戶等,來自各個面向的數據都讓人不得不戒慎恐懼去面對可能的變局。未來,任何媒體搶佔閱聽者的注意力、分配消費者荷包、爭取廣告主預算…只會愈來愈費力。對雜誌來說,更清楚的讀者定位、更廣泛的整合服務,培養異業跨界合作能力、內容多元加值,將成為生存的基本配備。
場景二:
之一:去年底出版的:from Magazines世界創意雜誌嚴選一書,蜂賀亨描述了歐美雜誌從主題、文章、圖片、編排、印刷、裝訂,甚至油墨味,都帶給他獨特的閱讀體感,更直指雜誌獨特於書本或作品集,所呈現的娛樂性、時尚感、情報性,以及亢奮感。
之二:2011年六月出版的編集時代一書,鈴木芳雄提起所謂的【瞬間爆發力決勝負】的作業企圖,創造出BRUTUS井上雄彥特集的銷售成功。深澤慶太則認為編輯應該跳脫紙本的侷限,更必須包括網路、廣告、電視的企劃,使自己成為散發文化機因的爆發性感染源。
之三:日本雜誌界首席藝術指導藤本泰也在雜誌上癮症一書中提到:雜誌設計師必須比任何人早一步抓到那個時代的氣氛與感覺,並反映在雜誌裡、要有自己是「負責設計的編輯」的自覺意識。
凡此種種,我們似乎可以重新檢視、反省:作為「雜誌」,我們現有產銷的標準落差有多大,從中突破、找出紙本雜誌的新模式,抑或說是創造電子雜誌與紙本雜誌相互搭配的角色。
場景三:
最後,回顧2011,雖然2010年日文雜誌帶起新一波的附錄型雜誌贈品風潮,卻因311大地震後續效應、贈品創意度驟降,使得2010年百花齊放的盛況與扭曲現象不再。倒是中文雜誌不遑多讓的有些漂亮的跨界個案。VOGUE與COACH、ELLE與PAUL & JOE、BRAND名牌誌與ANNA SUI…等,讓中文雜誌的時尚類生氣蓬勃許多。此外,許多輕薄短小的主題特刊在今年仍蔚為另一股力量,尤其以財經投資類更為明顯,幾乎各家雜誌都有所著墨。不過,即使單品銷售暢旺,但特刊畢竟只是配菜的角色,能否對雜誌期刊本身帶來品牌加分,甚至提供編輯對雜誌期刊內容調整的參考,應該是更深沉、更務實的思考。
無論中外,雜誌都嘗試在不同的介面上找到舞台,除了基本的官網經營外、今年還多了facebook社群平台、APP等創新作法,讓雜誌媒體得以更深入每個分眾。雖然,2011仍有些雜誌吹起熄燈號,但卻出現更多讓讀者眼睛一亮的新創雜誌,即使這是一個最不利紙本媒體生存的年代、或許銷售成績上也難以大鳴大放,但她們卻有著寧靜而熾熱的力量、堅定的表現她們的態度與執著,正因為她們的存在,雜誌才是雜誌!
2011歲末,博客來韓文雜誌館開幕了!面對這樣一個娛樂文化快速崛起的新勢力,不只亞洲近鄰,連遠在歐美的國家也投以高度關注。想了解韓國的偶像包裝、設計視角、生活態度,「雜誌」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入口,也很值得借鏡。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