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總有辦法,讓自己比平凡更好!
作者:陶比獅 / 2011-11-02 瀏覽次數(4384)
其實,在真實企業裡的職場潛規則,很多是無法被量化評鑑的,然而,對於這些學子而言,這堂課的熱門度,也反應了踏入工作前的人生─除了追求專業知識,也想要對未來有具體的想像與掌握,像個成人般決策與並為自己鋪路。
當學校換到辦公室,人生依然從不缺問題與困境,但是人到了三四十歲,並沒有所謂未來人生的模擬預演可練習,如果你是主管,員工會期望你解決他們的茫然,而不是來理解你的婚姻問題。一位三十四歲的高階主管曾這麼說:「我在工作上只能拿到B的成基,在家的表現只有C-。我不願承認自己變平凡了。到底是因為工作使然,還是因為我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意識到的自己,可能改變了很多,但這些改變或許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未來有機會能掌握,該怎麼走?
前洋基隊球員、總教練,美國職棒著名球星尤基?貝拉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最後可能會置身於自己不想去的地方。」領導力顧問公司的米克,尤克理在《你怎麼設計幾年後的不一樣?》把自身服務無數個人與團體後的精闢觀察,整理出四個簡單的問題,只要人們願意開始自問,就可以建立起自省與人生規畫的模式,朝未來那個想要的自我生活邁進:
1.「你是誰,你想要的是什麼?」
「這不算數啦!」、「其實我並不是每次都這樣」這些話脫口而出就表示正在為自己找藉口,不願面對現實,人必須真誠的面對自己,才能對真正自我的欲求保持信念!如果不清楚欲求是什麼,所作的一切都是只是被動回應他人的欲望、時程、邀請與計畫而已。甚至很多人會出現害怕自己其實沒那麼好,是個冒牌貨的心態,作者不諱言連專業主播、副總統都無一倖免,他認為唯有不停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與恐懼角力。
關於你所想要的── 如果你不嘗試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什麼是成功的生活」,別人將會把他們的答強加在你身上。因此,作者透過「完滿區間」的練習,讓讀者先探索自己的本質,只管充分地寫出你的「強項」、「熱愛」、「責任」,三者交疊的部分,就是你的「完滿區間」,並以此作為你的人生目標,而大刀闊斧地決定事情的價值性,否則一年過去變兩年,十年很快就到,任職時間雖然十年,但「經驗值」可能只有一年,因為不少人只是把同樣的雜事重複十次,毫無成長與學習。
2.「你現在的處境為何,為什麼你會置身於此處境中?」
作者認為,面對過去,最不具建設性的方式就是「自我否定」!必須學會用一種溫和包容的態度去面對曾經的失敗,調查顯示,個人成長最大動力比例中,個人困境最高(34%),相較於計劃與訓練(17%)而言,為有明白你的現在,才能規劃到達未來的路線,
3. 「接下來你要做些什麼,怎麼做?」
透過之前的問題了解自己後,就開始回答你人生真正重要的問題吧!有時要看清困境背後日積月累的行為成因,才能了解。再來就是直接「寫下來」,開始規劃,研究顯示,若能把計畫寫出來,時時重溫,實現計畫的可能性會提高35%。
4.「你有哪些幫手,他們能怎麼幫助你?」
在擁有想要的援助前,必須取得信賴,但這關係是相互的;為了要信賴別人,你自己也必須先成為一個直得信賴的人,畢竟,有人為你付出前,相信你是第一步。透過別人的幫助,你將會思考並發現你自己的盲點。
即使現實狀況中的家庭、工作、朋友看似無問題,但是很多人卻用這樣一切如常的頻率,去填滿自己的人生,即便又覺得「這其實不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或是我其實應該過更好的」等等這些默默埋在每個人心中對自己的念頭,那是在所謂平衡生活下懸而未決,又常常忽視的一部分。作者從本書一開始就試圖呼醒每個曾經想改變的念頭,而到本書最後又明確地為讀者訂定48小時的個人修鍊計畫,畢竟,連了解自己的優點也並不容易!書本身是工具是引子,重點還是在個人的熱情與覺知,別讓生命只是一連串的偶發事件的結合,透過反省,從汲取經驗與洞見,你會發現─你遠比自己想像得有價值!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