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2011年四月外文館文學小說選書:文學可以很危險;當異鄉人在異國的一切都栩栩如真
作者:帕哈迪絲 / 2011-03-31 瀏覽次數(5664)
對於台灣的我們來說,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層層疊疊的歷史文化原因,還包含之中的一些位移與變形,使得「日本」對我們來說既近又遠,也和實際上地理上的日本之間產生明顯得差別,如同今夜夢裡與醒後的明日,數位照片裡遠山與實際踩在腳下山道的距離那般吧?
此時日本施行鎖國政策,經過些風風雨雨,從1641年起,只有兩種外國人可以進入日本領土,中國人與荷蘭人,來自荷蘭的「蘭學」,也就成為當時西方醫學與科學的代稱,為鎖國的日本輸入西方文藝復興之後,快速推動的物質文明成績。而本書的主角,年輕的Jacob處在這特別的處境,自然知道來到日本多麼特別,但之後他還會發現更多。
在這個當時絕對的異國裡,但又困在看似封閉的一座島上,與同胞為伍。發現新文明的同時,也發現這些同族類的各人,其實各自內心的慾望與秘密。這似乎是某種書寫殖民的小說故事典範,但這本書裡,可有的是跌宕起伏的情節:國際間諜般的陰謀、不同立場與版本的秘密,以及拯救般的愛情。
若佐之以本書嚴謹的歷史細節考究,與流暢的情節織造,幾乎又是另一本正統的好看歷史小說了。
但對於讀過作者David Mitchell之前作品的讀者來說。應該知道他不只是這類行的作者。從1999年出道作品《Ghostwritten》開始,九個敘事者說了九個各自獨立的故事,串成整個完整的故事,David Mitchell在敘事結構上的考較,與實際說故事的魔力,就廣受好評。此書除了立即得到書評與獎項肯定,也入選當年衛報最佳首作提名。接著兩本作品《Number 9 Dream》、《Cloud Atlas》(中譯《雲圖》),分別入圍2002與2004的布克獎。尤其是《Cloud Atlas》,六段與「回憶」相關的故事,每部敘事的文字風格與對話各不相同,從1840年代的旅行日記,到1984年的故事
2006他出版了半自傳小說《Black Swan Green》,這本結構也有巧思,書裡是一個13歲的男孩在13個月裡遇到的事,每章都限定是一個月內發生的事。連續四本書在書市與書評間的成功。讓他在2007年成為美國《時代》雜誌選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
終於,這是他的這第五本書,對於嗜讀小說,是找尋一個說得好的精彩故事,給予一場書頁裡想像馳騁般冒險的讀者。這本小說自不會讓人失望,事實上David Mitchell在這點上也從沒讓讀者失望過:那些能隨著書中情節進展,在讀者腦中造出整片場景與甚至空間的描述;那些不同角色的對話細節,這也使得他在新世紀一眾形式先行的小說家裡脫穎而出,能睨於同儕。
在這本相對前作,形式顯得簡明許多的新書裡,David Mitchell也許展示了關於一部小說如何「均衡」的質地。
書名裡的「Thousand Autumns」,確實就是「千秋」的意思。我們熟悉中文語境裡的「千秋」,太熟悉其所指,直至幾乎忘了這兩個字原先組成的力道,但我們讀著「Thousand Autumns」,或許又會覺得是種局外人的觀看,好像那種歪斜的中文刺青,往往透漏著幾許隔閡,甚至荒誕的天真。但在這故事裡,這反而是最有力的安排。並不是因為作者曾旅日數年,我們知道一種文化的養成甚至是先於個人生涯,日夕慢蒸養成的。但在這本書裡,透過主角,歐洲人Jacob de Zoet的視角,那些差異的人物性格,與相同的嗔怨愛願人心;明白地在文化差異的衝擊緩解之後。如同退潮的海灘,留下的是被掏洗的更乾淨的貝殼,與無明緩緩流失著的白沙。
也所以這書中的青年人願望、理想與正義的叛逃、以及最重要、總需要先被挽救,而後才能倒轉挽救人生的愛情。這些才都能超越情節串連來去,歷經掏選停留在那心裡。
再回想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日本」印象,封面上的浮世繪與書名裡的「千秋」,也就都又像是安放好的提醒,這些確實都只是書封那般表面;地理大發現那種奇觀不重要,David Mitchell筆下,一貫只能在原文裡才領會到的技藝,那些造就栩栩如真場景與角色的語言魔法,也許在這次不那麼複雜的形式裡,才能均衡的展現。展現之中因為不刻板典型,所以不好言說的人心大發現。
關於這一切體驗,在情節裡年輕的Jacob de Zoet還不能先於情節知道後事;但David Mitchell用他的文字勾畫輪轉故事,使得我們知道。在這個特別的時代裡的特別場景裡,有些我們以為日常的場景與人情,其實暗伏著我們陌生的情感籠罩與靈光閃動時刻。比起任何小說情節裡的勝利與屈辱,那些片段時刻,或許才是為自己值得一爭的千秋。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