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你也是這樣嗎:一邊看著手機螢幕,一邊對著面前的人說:「繼續講,我在聽你說話。」《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

  • 字級

當然,每個人盯著螢幕的目的可能大不同。你是在回簡訊、檢查email、更新行事曆,還是正在讀最新一期的電子雜誌?在買書嗎,或是在打電動?

日本地震、轟炸利比亞,你的消息來源是報紙、電視,還是facebook跟plurk?你的消息來源是報紙雜誌整理編輯後的新聞內容,還是你自己建立起的社群網絡?這兩者,你比較相信哪個?

它是想像的,因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成員,也不可能認識他多數的同胞,和他們相遇,甚或是聽說過他們,然而,他們互相連結的意象卻活在每一位成員心中。
──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

我想,這應該算是本有點年紀的書,《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或者應該說會對這樣議題發生興趣的你我,某個程度都有點年紀了:我們經驗從紙本到網路的過渡期;我們從看報紙投履歷找工作,到上人力銀行登錄個人資料(當然,我們現在也上網找員工了);我們好像才剛剛掙扎於網路購物的不方便不信任,現在卻可以上網解決食衣住行,毫不猶豫的線上刷卡買下上千甚至上萬元的名牌包保養品;我們一度認為網路社群是小孩子玩意兒,可是現在,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facebook?你的網路社群跟現實人際關係有什麼不同、重疊性高嗎?捫心自問這兩者在現實或是心理層面,孰輕、孰重?

我相信在讀著這篇文章的當下,我們對於未來數位生活的想像肯定已經與幾年前天差地遠,同時也願意寬容的賦予更多可能性;因為數位生活,我們必須從另一角度承認自己的老化。

我們,都是尼克.比爾頓,《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作者口中的「數位移民」。

移民,是相對於「原民」而言。對現在十多歲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對網路的概念和數位工具的使用肯定與我們大不相同;就像現在的小孩可能無法想像沒有麥當勞,他們可能同樣無法想像需要撥接上網的年代;他們對網路工具的概念和使用比我們更加嫻熟,而且理所當然;他們是數位時代的原生族群。要適應嗎?他們當然不需要,需要適應的是我們這批移民,而就目前態勢看來適應問題顯然不小,移民們最好早點搞清楚狀況。

尼克.比爾頓是《紐約時報》Bits部落格的首席作者?記者,他同時也是紐時研究與發展實驗室使用者介面專家兼研究員。簡單的說,他在一個許多人預言網路興起後將消失的媒體,從事人類未來的媒介研究。該說是力挽狂瀾嗎?他顯然在其中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在《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中,他從色情產業開始講起。

有了網路和攝影機,誰還會付錢買色情雜誌和影片?龐大的色情產業如何可能生存?當然可能,只要你能找到消費者對於品質要求和願意支付金額的平衡點;或者該說:現在,我們得認真搞清楚付費者真正要的是什麼,才能賺得到錢。

許多人(當然,大部分是移民們)憂心數位時代各種社群網路、媒介「短小精幹」的文章篇幅,將使年輕一輩將越來越無法適應長篇閱讀。不過別忘了,早在20世紀初早就有個叫作《讀者文摘》的玩意兒了,移民們還不是乖乖的認真閱讀到現在?為什麼會有《讀者文摘》?或許某個程度可以和現在的推文放在一起思考,重點不是文字量,重點是我們「要」讀什麼、讀「誰」給的東西?

為什麼數位原民會相信社群分享多於經過編輯產出後的內容?一開頭的引自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的一段文字或許提供我們另一種思考方向。如同尼克在書中每一章節不斷強調的:內容和載體從來都不是問題,我們不是花錢買內容,是花錢買經驗。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分八個篇章,就不同面向一個一個點出移民們面對的憂慮和問題:社群概念、使用付費、大量資訊造成的多工……以及我們對於新工具的恐懼和適應。如我一開始所言,這應該是本有點年紀的困惑移民們會感興趣的書,不一定能解決你我面對未來數位生活的茫然,不過起碼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

至不濟,以下資訊或許可以稍稍舒緩你的焦慮:根據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網路素人只要花一周時間反覆上網,大腦掃描顯示他們也開始適應網路世界,而且大腦的反應和網路達人非常類似;所謂網路素人的大腦在閱讀網頁時,也開始出現比閱讀紙本高出兩倍活動的情況。

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不/宜讀指南】認真不宜.輕鬆幽默解放人生

    首先看到標題只是笑笑,接著點進去讀到前文會心一笑,看到三分之一時放聲大笑,到了三分之二,保持表面微笑同時有種走錯攝影棚的感覺......沒錯,正經八百的話題與研究也可以舉例的很不正經!!下班後很累、想學習知識又實在沒力氣讀難以咀嚼的理論書嗎?!不妨抱持開放心態輕鬆幽默解放一下──認真?!不宜!

    468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宜讀指南】認真不宜.輕鬆幽默解放人生

首先看到標題只是笑笑,接著點進去讀到前文會心一笑,看到三分之一時放聲大笑,到了三分之二,保持表面微笑同時有種走錯攝影棚的感覺......沒錯,正經八百的話題與研究也可以舉例的很不正經!!下班後很累、想學習知識又實在沒力氣讀難以咀嚼的理論書嗎?!不妨抱持開放心態輕鬆幽默解放一下──認真?!不宜!

468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