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已經失聯了,有些人或許還找得到。和多年不見的朋友見面時,最大的樂趣就是聽他們說故事,說說這多年來的奮鬥史。有一個吊兒啷噹的朋友變成了剛正不阿的監獄政風主任、有個過去一直虛無活著的朋友拍出了強烈生命動能的紀錄片、有個喜歡演舞台劇的轉行成了著名的中醫師、有個四處擺攤賣CD的變成了大古董商。人生是多麼的有趣與難測啊!
有朋自遠方來,不再樂乎?
這種「有朋自遠方來」的交友模式,從古至今幾千年來大致上沒有變過,但是,未來的新世代將有遽變。臉書將會徹底改變朋友之間的關係。
不需要聯絡,你可以透過臉書看見朋友的許多生活細節、情緒變化、以及他和其他朋友的互動方式。即使很久不見,只要透過臉書,朋友就彷彿在身邊一般。當你感覺到孤單的時候,不用打電話約人,你只要上了臉書,有一群朋友自然在那裡,即使他們不在線上,你也可以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麼、交了那些新朋友。只要朋友們還繼續使用臉書,他就不會成為一個失聯的人。當然,好處很多,壞處也有。
夜闌人靜,突然想起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想想他最近怎麼了呢?會不會已經成為他夢想中的俠客,或是已經修成正果了?突然想連絡看看,想知道他的近況?距離呈現出一種想像與美感,但這樣的情境將被臉書終結。
多面人性的交往
我們通常會在面對不同人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說話方式、個人特質、甚至價值觀都可能不同。平時,我們很自然的會在不同人面前展現出不同的自我,面對某些人時很懦弱,但面對另外一些人時卻很堅強;在某些人面前是智者,在另一些人面前則是玩世不恭的遊者,不同的互動方式填補了人性多面向的需求。但在臉書上,回應一個老朋友的談話會被新朋友看見、被長輩看見、被晚輩看見、被老師、學生、學生的學生、老師的老師,甚至還可能也被陌生人看見,因此,我們必須嘗試找出一個較為中性的說話方式,但如此一來,臉書的互動與真實生活又變成了不同的人。當然,也可以不這麼做,那麼,我們便開始要面對朋友的不同個性,以及在暴露自己不同個性後的各種效應。
試想一下,一個在男友面前柔弱、感性而且保守的女人,經由臉書暴露出其職場中嚴厲且知性的一面,而在其與同性好友的互動中又顯現愛談葷笑話的嗜好,這位男友是否已經準備好要接受這種全面性的交往了呢?而且,如果她是中、小學老師,她是否也準備好要讓學生窺其全貌了呢?
事實上,許多潛在的變化已經在發酵,一個人的人緣與受歡迎程度將在臉書被量化;文字的力量將超越言談舉止;而且,在不需要面對面的臉書上,偽裝的自我也更容易呈現出來。
張開理性的眼光,一窺看不見的潛在世界
除了朋友關係的變化之外,在個人生活方面,已經有許多人無法一天不上臉書,早上起床從臉書開始,睡前也從臉書結束,臉書已逐漸成為一個人的生活中心。而在政治方面,由臉書串聯所引發的茉莉花革命已經讓好幾個獨裁政權垮台。資訊的快速流通是臉書極大的優勢也是其可怕的地方,若有人利用臉書造謠,影響將極為巨大。
無論如何,新時代來了,即使我們已經習慣了舊有的東西,而且覺得舊的東西較好,潮流仍然會無情的摧毀它,一個文化上的改變已經勢如破竹的展開了。如果我們不再受制於訴諸無知的謬誤,將尚未看見的變化當作沒有變化,那就必須張開理性的眼光,搜索這個看不見的潛在世界,我們應該會發現許多即將由臉書所引發的未來。若能事先掌握未來的脈動,可以提早防範危機的發生,也可以搶先占據最優勢的領先地位。
〔書籍與影片推薦〕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文化評論與寫作學程召集人、邏輯與思維研究室主持人,兼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副研究員。 學術專長:心靈哲學、形上學、認知科學、知識論、邏輯學及中西比較哲學。喜愛旅行、騎單車、手拉坏、拍電影、夾娃娃、打球、看書、漫畫、卡通、聊哲學等等。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