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利
談戀愛,說穿了,可能沒什麼特定的目的吧?也許「結婚」是個常見的談戀愛前題;但結婚的目的無論是想符合社會標準還是傳宗接代,似乎不談戀愛也辦得到── 也就是說,不談戀愛,也能結婚呀。或者兩個人可能以歡愉的肉體享樂為目標來談戀愛;但這功能就更生物性了,沒啥愛不愛的問題,純粹是本能發洩而已啊。所以,「談戀愛」時所想要的,可能就是「愛/被愛」的那種感覺而已吧。
但,如果只是為了追求這種感覺,我們為什麼又老是覺得:談戀愛必須以「專一」為某種判定標準呢?
想想,世界上有那麼多男人女人,同他們在一起有那麼多不同的感覺,想要盡情地愛人與被愛,不是應該多多嚐試才對嗎?
《擁有太多愛情的男人》一書主角,思考邏輯就大約像這樣。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個以講述「末世論」為業的演說家,但卻不在宗教當中尋找救贖,反倒選擇窩在兩名不同女子所提供的不同愛情氛圍當中。瞧瞧他在第 26 頁中怎麼說?「... 我由衷推薦別人也和兩個女人戀愛,那就像在世界上有兩個奇妙的停泊港口。你會飽餐愛情,而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愛上兩個女人,既非傷風敗俗,亦不下流,更不是性慾強烈或好色。相反地,這種行徑完全正常...」除此之外,他當然也認為每位女性都應該擁有兩個男人,如此一來,「才能對抗我們可憐的生活」。
但隨著年歲漸長,他開始幻想:自己可能有一天得躺進醫院,而兩個不知對方存在的女人會同時來探望他;再加上他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於是主角不得不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應該同哪個女人繼續下去?
《擁有太多愛情的男人》作者是德國的威廉?格納齊諾,他的前一本中譯作品《一把雨傘給這天用》描述一個替鞋廠測試新鞋、走遍都市的男子,以他不停地喃喃自語,帶出人生的美麗與荒唐;而在《擁有太多愛情的男人》裡,格納齊諾則藉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之口,敘述一種在將老之時對愛情的種種觀察: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美好之處,也有不同的煩人困擾,每當自己覺得已經決定要如何選擇時,總有某種因由讓自己重新考慮,時間之流泊泊經過,無所適從的,仍舊無所適從。
這個問題真的那麼難嗎?主角自問,然後他想,或許,「我只想讓至少一個人認同、並分享我的退卻」。
是的。在將老之時,回顧愛情,或許我們覺得真正難的,不是有個人陪在自己身旁歡笑做樂,而是有個人能夠讓我們不安但甘願地顯現自己的怯懦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人能夠包容,能夠懂。
談戀愛,說穿了,可能只是想找一個人,一起分享怯懦罷?
或許你已經找著了這麼一個伴侶,或許你還在尋覓。但,翻開《擁有太多愛情的男人》,在許多看來無關緊要的日常劇情當中,或許,你也會瞥見自己的曾經。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