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利
其實我們都渴望被人瞭解。所以我們用盡所有方法溝通。我們用彼此能夠理解的語言交談、用彼此能夠理解的文字往返,我們溫柔地擁抱、客套地餽贈,我們一起讀書聽音樂看電影,想藉以明瞭創作者的思緒,再一起討論書籍音樂和電影,想藉以明瞭彼此的想法;我們翻塔羅牌試圖瞭解自身潛藏的那一面,我們討論星座試圖瞭解某人真正的性格。我們甚至會同家中寵物喃喃自語,希望牠瞭解我們的寂寞,或者花幾張鈔票,希望在算命攤子的古錢和線香當中,讓已然故去的親友瞭解我們的想念。
《巴別塔之犬》這本書,講的其實就是溝通,與瞭解。
故事從一位語言學教授的妻子自樹上墬落開始。現場的情況像是意外,但一些細微的線索卻讓教授覺得妻子可能是有意識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過倘若妻子真的選擇自我了斷,教授卻又想不起任何可能的因由。事件發生的時候,只有妻子飼養的那頭羅德西亞脊背犬目擊了整個經過;教授不禁思索:倘若可以教這頭雌犬開口說話,也許,自己就能瞭解:在人生的最後幾分鐘,妻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教狗說話的設定讓這個故事帶了點兒奇想與魔幻的氣味,而從初識、相戀自結褵的種種回憶,則是故事裡帶著現實苦味的愛情主線。但除此之外,故事當中永遠隱藏著關於溝通與瞭解的主題:深愛的人之間如何溝通?作者與閱聽者之間如何溝通?人類與動物之間如何溝通?生與死之間如何溝通?溝通的方式有哪幾種?溝通的結果有沒有用?我們成天進行的種種溝通,究竟有效、無效,亦或竟然是些相互地誤導?
在《聖經‧創世紀》的第十一章,描述了原來操持同樣語言的人類打算建造通天巨塔、而遭神譴導致口音混亂、最終無法溝通只得四散的故事── 這座變亂之塔,就叫「巴別塔(The Tower of Babel)」。《巴別塔之犬(The Dogs of Babel)》一書挪用了這個典故,重新檢視人際間導向瞭解與誤解的溝通故事。
是的。其實,要瞭解我們所愛的人,比教導狗兒說話還難。
但或許也正因如此,我們能夠嚐試不同的相處模式、學習不同的人生經驗;而當彼此終於對上了相互瞭解的頻率,新的生活態度,就會在那個剎那抽芽,等待綻放。
心愛的亡者已經無法復活,但狗兒能否開口人言?請閱讀《巴別塔之犬》。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