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中國--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作者:鐵伊 / 2007-10-02 瀏覽次數(4641)
對於中國的崛起與發展,不只葛老,全世界都在關注,相關的著作也是絡繹不絕---有的談趨勢發展與社會現況,有的談經商之道,所關切的無非在於發掘這個國家的商機。新近出版的《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則是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透視「中國」這個國家,對尋常生活的影響。
中國,已經佔據我家。
在一次的聖誕節過後,作者發現,從牆角的DVD播放機、天花板的吊燈、腳ㄚ上的條紋襪、門邊的中國鞋、狗狗的磨牙玩具……,中國,已經悄悄地入侵她家中的每一個角落。細數那一年的聖誕禮物,24份是中國製造的,14份來自其他國家。
於是,作者說服家人一起下定決心,在未來的一整年中,不再購買任何標示「中國製造」的商品,身體力行才沒多久,作者就發現事情比想像中的麻煩。
比方說,為了徹底執行不再買任何中國製造的商品,作者得花68美元買一雙義大利童鞋給兒子穿,如果買中國製童鞋約花費10~15美元即可,實驗面對的第一道關卡是:荷包縮水了。可以施行這個實驗,也算是「幸福」的,因為作者的鄰居原也想效尤,最後卻因沒那個經濟條件,不得不屈服。
買貴是個煩惱,買不到東西同樣讓人頭疼。有些東西,ex.吸塵器,雖然是其它國家進口的商品,但其中的零件卻可能來自中國,好啦,一但吸塵器故障,找不到可以替換的零件又不想買新的,就只能與垃圾為伍。實驗的第二個關卡是:因此買不到東西可用,造成生活的不方便。
即使如此,中國製造的東西還是可能從後門溜進他們家---親友的禮物。有一次作者的兒子住院,親戚送的美泰兒摩托車居然是中國製造的。為了不破壞這個實驗規則,親友說什麼也要拿回已送的禮物再換另一個,徒生尷尬。其實聽到作者的實驗計劃,親友中有人贊同,認為中國搶走太多美國人的飯碗,確實該拒買中國貨;但也有人認為,如此對中國的貧窮人民,於心何忍因而反對。
價格還是我家的購物最高指導原則。
一年的實驗過去之後,作者的結論是:「美國人完全無法擺脫『中國製造』」,因此而必須忍受的生活不便和代價太大了。因為,中國已經滲透她和家人的生活。
看了這本書之後,讓小編感興趣的另一點是,如果我們將書名公式代換成:
「沒有xx製造的一年」或者「沒有xxx的一年」
這個xx={美國、日本...}、xxx={網路、電視、書、雜誌、音樂、手機...},對你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影響與發現呢?沒有網路難、沒有手機難....,我們的生活充斥著什麼?這都是未來的商機嗎?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