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部分人都聽過「這個國家」。印象中,它差不多與「邪惡」及「極權」劃上等號。在這裡,有一位最被全球媒體所熟悉的女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兩個月出生的建國元勳之後,而她的父親則在一年多後於一場政治暗殺中殞命。成年後的她,積極鼓吹民主改革,結果在過去二十多年裡,生命在軟禁與釋放中糾葛反覆,犠牲了她的青春與自由,卻也成就不朽盛名。
她是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
不過卻很少人知道,另一位被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英語系作家艾瑞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 1903-1950),1920年代曾在大英帝國這個僻遠屬地擔任警察。直到服役五年後,在返鄉休養時,無預警地辭去公務員身分,脫下光鮮嚴正的制服軍裝,穿起街頭遊民的破爛行頭,投入文字創作的志業,從殖民地壓迫者轉變成關懷社會的記錄與反抗者。在文字定稿署名時,布萊爾刻意放棄自己的本名,而改用筆名「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他的第一部小說《緬甸歲月》(Burmese Days, 1934),就是根據他在遠東服役的經歷見聞所寫下,不過真正受後世推崇,是因為兩部具有強烈政治動機的烏托邦小說:《動物農莊》(Animal Farm, 1945)與《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1949)。
透過書寫,喬治・歐威爾以《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預見了二十世紀緬甸的厄運悲情。
時間先回推至十九世紀所爆發的英緬戰爭。1885年,大英帝國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將末代國王錫袍(Thibaw Min)與王后蘇帕雅拉(Supayalat)流放到印度,開始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1937年,緬甸成為獨立運作的殖民地。見證這段時期的歐威爾,以一位木材商約翰・弗洛里(John Flory)為主角,寫成了滿布陰霾的精采小說《緬甸歲月》,書中瀰漫著各式各樣的氣味——胡椒、丁香、荳蔻、薑黃、柚木、黑檀、蒜頭、蝦仁……飛揚的塵土與碼頭工人的汗臭。歐威爾的文字,隱約透露出身為日不落帝國臣民的自豪與驕傲,卻也掙扎反省於殖民統治不義不公的剝削之中。由於文字敍述太過寫實,當年歐威爾將書稿交給出版社時,編輯認為有指涉誹謗的嫌疑,所以多次被退。直到1934年才由美國出版社正式發行,英國版則在一年後才發行。
1942年5月,日軍攻占緬甸,成立以巴莫(Ba Maw)為首,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支持下,反對大英帝國殖民政府、尋求獨立的翁山將軍(Gen. Aung San)組織緬甸獨立義勇軍,先與日軍聯手對抗英國,隨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翁山重組緬甸政府,翁山成為國防部長。幾個月後,翁山轉向支持以中美英為核心的同盟國,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二戰後緬甸仍受英國控制,翁山卻在1947年7月19日遇刺身亡。繼任者德欽努(Thakin Nu)繼續推動獨立運動。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獨立,隨即成立了緬甸聯邦。翁山將軍則取代英王喬治六世,成為新國家的精神象徵。
英國殖民時期的緬甸盧比(rupee)紙鈔,正面肖像為英王喬治六世
不過真正的悲劇,從現在開始。
1962年,軍政府吳奈溫將軍(Gen. Ne Win)阻絕緬甸與外界聯繫,發起「具有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運動,將農業集體化、資產國有化列為主要目標。不過幾年光景,緬甸從印度支那的穀倉變成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同樣的故事也出現在歐威爾的《動物農莊》,故事講述一群豬推翻了人類農民,接手管理農莊,最後卻走向極權主義,小說以寓言說明權力如何腐化人心,及社會主義革命的危機。
歷史上的獨裁寡頭,對於絕對權力與自己的生命,都抱著異常渴望執著。奈溫和贏政、劉徹、王莽等人一樣,迷信占星讖諱之說。緬甸人忌諱數字9、13和尾數是0的「補」數(例如10、20、30、40、50、60、70、80、90)等數字。奈溫的御用占星師告訴他,若想要長命百歲,家族繁榮綿延,就必須避開9和0,尤其是1989及99年,是奈溫的大限之年。
因為迷信,奈溫做了一件動搖國本,覆地翻天的舉動:貨幣改革。
從1985年開始,緬甸軍政府開始有計劃地回收20、50與100緬元(kyat),隨即發行面額75緬元的新紙鈔,慶祝奈溫75歲生日。
1985 年發行的緬甸75元紙鈔,肖像為緬甸國父翁山將軍
兩年過後,軍政府又無預警地停止面額25、35及75緬元的發行,只准面額45與90的緬元流通。這兩組數字都能被9整除,同時也是奈溫個人的最愛,占星師則告訴他國家使用「9」這個至陽之數,從此就能擺脫貧窮,走向富裕康莊,而領導人也能益壽延年。
1986年發行的緬甸35元紙鈔,肖像為緬甸國父翁山將軍
1987年發行的緬甸45元紙鈔,肖像為1938年油田工人罷工領袖德欽波拉基(Thakin Pho Hla Gyi)
1987年發行的緬甸90元紙鈔,肖像為1930-1932年反英殖民運動僧人領袖薩亞桑(Saya San)
強人的反覆,導致國家75%的貨幣失去效用,緬甸經濟陷入空前危機,從惡性通貨澎脹到財政體系崩潰,最後引發「8888民主運動」。
小說《一九八四》,精確地描摹出冰冷、無情的反烏托邦(Dystopia),深刻地預視、映射出緬甸在軍政府統治下的眾生鏡像。
透過紙鈔,我們看見了歐威爾式(Orwellian)的荒謬與殘酷。
謝哲青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目前擔任飛碟電台《飛碟晚餐》、八大電視台《WTO姐妹會》及《閱讀青旅行》等節目主持人。並具有作家、藝術史講師、登山家等多重身分。著有《王者之爭》《歐遊情書》《走在夢想的路上》《絕美日本》《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等書。
更多貼近哲青的訊息,請上謝哲青臉書粉絲團。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