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大人的文學樣】馬欣——媽媽,外公的書櫃裡原來有天使啊。

  • 字級



那些人啊,真的很奇怪!青春期才過了一半,怎麼突然就瞬間長大。到底,什麼是大人?所謂的大人,該是什麼模樣?
童年時總會打開母親的書櫃東找西翻,有次摸出一本李昂的《殺夫》,對於書名好奇但對內容則不能理解,這書櫃就像個遊樂場裡的迷宮,總給我驚喜與樂趣,即使有些感覺是在多年後才弄懂。但母親的書櫃,永遠是童年的我,窺探成人世界的一道窗口。


〔回憶者|03〕馬欣

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
反派的力量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
【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

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

 



在看完《紅樓夢》的那天傍晚,我跟母親坐公車回家,一路上好想跟她講:「媽媽,外公的書櫃裡原來有天使啊。」後來當然沒講,如今外公外婆的家已被夷為平地,景物已非,我悄悄地將那書櫃搬進我心裡,每本曾收容過我的書,現都被我珍藏在心裡。

蒼蠅王

蒼蠅王

童年時,曾有關鍵性的一幕回憶影響了我,就是當時小小的我,佇立在外公書櫃牆前的那一剎那,彷彿展開初航的水手,第一次見到大海,是如此平靜的波瀾壯闊啊,我傻呆在那裡,外公說了句:「你隨便看吧!」遂轉身進客廳,我憑直覺拿起了《紅樓夢》與《蒼蠅王》,那兩本書瞬間改變了我的一生。

從此我知道書不是讀懂就好,有些書值得你許下:「有一天,我若能讀懂你就好了」的願望。

那時的我還在上小學,很明顯在學校有學習障礙,小學二年級前交不到半個朋友,上課時容易分神,窗外一朵雲的變化、蜘蛛的爬行,或同學的低語都會吸引我的注意。開學時,老師叫我上台寫自己名字時,我對她命令式的語氣感到質疑,但我的躊躇,隨即遭到同學嘲笑,我開始不懂我每天揹著書包去的是什麼樣的地方,也不懂老師拿著的螢光玩具與餅乾有什麼吸引力,我反而想走向校舍旁細看牆上的苔癬,這樣的小孩,讓大人很頭痛吧,據說,老師曾請我母親到學校問我有沒有自閉症。

直到那天,我跟我外公的書櫃相遇,老實說,我當時並沒有看懂《紅樓夢》,但好想看懂啊,內心有這樣的欲望,那書裡的世界怎麼這樣華美又敗壞,但當時也不知道原來那就是一種文字氣味,看累了,我就讀《蒼蠅王》,看得我在外公的書房中哭出來,大人聽到了跑來安慰我,我自然也說不出為什麼而哭,大人們總以為我在黑壓壓的書房裡玩不好,外婆擔心地跟我說:「你別老看書,不說話啊。」

我當時只想跟憂心的外婆說:「沒關係,再給我一些時間窩在這裡,我就應該有勇氣面對學校那地方了。」

那年暑假,每周到外婆家是我期待的事,那時陸續看了《1984》、《瘟疫》,然後在某天下午看完《紅樓夢》,看到賈府匾額被拆下,雖悲傷但又如釋重負,文字中原本那場睡不沉的夢,昏沉沉地彷彿才揉開了眼,等我抬起頭已經是黃昏了,那時我已經習慣外公窗邊的風景,看著外面的樹半响,但無比輕鬆,彷彿適才有個遠古的詩人吹著口哨經過,把我心頭的大石給卸了下來。

紅樓夢

紅樓夢

外公的書櫃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我可能什麼也沒看懂,但卻感到自己被理解與看見了,在學校時刻感到格格不入的我,在書櫃前格格都入,於是新的學期開始,我生龍活虎,交到朋友,還當上了糾察隊員,老師說我變了,但其實我甚麼都沒變,只是多了個大書櫃在我身後,好像有很多巨人支撐著我。

到現在我還無法形容在我外公書櫃前的感覺,好像碰到了知己,又好像有什麼巨人站在我的前方,讓原本驕傲又頑固的我順服了。

在看完《紅樓夢》的那天傍晚,我跟母親坐公車回家,一路上好想跟她講:「媽媽,外公的書櫃裡原來住有天使啊。」後來當然沒講,如今外公外婆的家已被夷為平地,景物已非,我悄悄地將書櫃搬進我心裡,那些曾收容我的書,像是一種報恩,至今每一本都被我珍藏在心底。


 青春期才過了一半,未來就突然的到來。以為盛夏只是初開,原來時間撒謊貪玩。在每一段故事,看到自己的樣子。
青春期才過了一半,未來就突然的到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61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