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
《火與冰》說來,是一本很傳奇充滿衝撞性格的書。一來,屈指一算它已經第四次被出版了,算是有點年代的書了。(包含兩次在中國的簡體版,到去年在香港推出的版本。)
但,它對台灣的讀者來說,卻又是一本很新鮮的書。因為這本提到余杰就非提不可的處女作——翻開余杰每本著作的折口作者介紹,都得提上一句「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暢銷百萬,其文字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年輕人。」——,卻遲遲未在台灣看到正式出版版本。直到作者的著作疊起來都要跟他兒子一樣高了,他才點頭答應在台灣發行「足本正體版」的《火與冰》。是的,「足本版」!意思是說之前的版本,都在中國的嚴密審查下,被刪去了部份篇幅。這麼一說,這次的出版是不是就有了更多的歷史意義?
整本書以余杰的日常觀察與文史資料評析為起點,全面性、嚴厲地批判深植於中國社會、政治、文化與教育各層面的專制思維。每篇文章都承載了滿滿的衝撞力道,談及的範疇更是廣闊無邊。
確定要出版時,便開始尋思如何賦予這本既經典又充滿衝突的好書一個正確的封面定位。雖說就書名而言,「火」與「冰」都是很明確的意象,但要如何不落俗套的呈現,就成了一大難題,索性就把它視為留給美術去發揮的空間了。「衝突」、「大器」與「賦予舊書新意」是當時設定給美術的方向(回想起來,真是超抽象的啊)。
就在這樣的溝通前提下,好春設計交出了充滿衝突感,彷若大師潑墨山水畫的主視覺。但細問後,才知道這些充滿衝撞力道的畫面,卻是用一些日常生活裡的小物件創造出來的。
〔設計師好春說〕
余杰的作品《火與冰》,內容包含了許多面向,文筆帶出很大很遼闊的格局,閱讀了內容之後,第一直覺這樣的文筆風格,無法用具象的圖像與照片元素來設計,以抽象畫做設計會是最適切的方式。
我選用墨汁與炭筆作為原料,使用毛筆、布料、牙刷和鋼筆,製作各種材料本身的特質可產生的肌理,繪製出以點、線、面為基礎的暈開、重疊與分散。最後,將所有繪製好的圖像拆解再重組,組合再拆解,疊合很多層次,將「火」與「冰」的特質抽象化,疊合出燃燒及溶化並存的形體。
1. 以毛筆沾墨汁繪製出的線條
|
2. 以牙刷沾墨汁繪製出摩擦重疊的特質
|
3. 以布料沾墨汁拍打出疊合效果
|
4. 以牙刷沾墨汁做出單純線條重合的肌理
|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