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四分之三的香港》劉克襄:在香港行山,是我真正認識香港的開始

  • 字級


lou_1
(攝影/無相生)

……下不及十公尺,便見華麗杜鵑鋪滿山坡,一叢叢地綻放著,形成粉紅的花海,果真不愧華麗之名。整個稜線彷若上帝的花園,眾神遊賞的仙境。稜線瘦長,學生們原本走得小心翼翼,雲霧繚繞下,看不見下方紅塵,反而忘了懸崖高聳的可怕,全被迎面而來的綺麗花海所吸引。

粉紅花海左一叢右一束,彷彿火燭沿著陡斜的山坡點亮,其他杜鵑則再次從遠方的崖壁怒放,此時,雲霧也不再那麼煩人,反而因其濃厚,遮住了正午陽光的直射,烘托出花卉的飽暖色澤。


若未細究,你可能不會想到,上述這段文字所描寫的所在,是香港的郊山。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
「香港有山嗎?」這幾乎是一般人提及山與香港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疑惑,也是劉克襄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香港不只有山,而且擁有面積廣達百分之七十五的郊野,更因如此寬闊的綠地,二○一二年七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香港列為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如今,熱愛山林原野的劉克襄,將他八年來親身走訪香港各地郊山的見聞踏查,撰寫成《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引領我們走入這片長期受外人忽視的、看不見的香港。

「若不是二○○六年接受邀請,到香港浸會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我也沒想到居然香港有山。」穿著一襲招牌輕便衣物,揹著背包,像隨時都要去山野走上一段的劉克襄說。「在那之前,我認識的香港與多數人一樣,無非就是高樓、商場、茶餐廳,去的也就是中環、旺角、油麻地,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四分之一。」

過往走訪香港,多半是公務來去匆匆,對香港留下的印象總也片面,沒想再去多發掘其他。初次擔任駐校作家,時日雖然不長,卻已有足夠的餘裕,讓劉克襄對香港生出更多好奇。「我每到一個都會,菜市場我一定看,第二就是郊野公園與爬山。」在香港,劉克襄逛遍了大街小巷的傳統市場與大樓街市,那,山呢?

「那時有人給我一本旅遊指南,裡頭的資訊其實不怎麼樣。」劉克襄閒來無事姑且翻看,在眾多商場、餐廳的介紹間,一格綠意抓住了他的視線。「欸,竟然有山,但看文字介紹看不出是怎麼回事,我就想,那就去走看看。」那是坐落在香港新界東北部的馬鞍山,也是劉克襄第一次走入的香港郊山。「我還記得當時香港文化中心主任平路聽說我去爬馬鞍山,特地打電話給我,擔心我被綁匪抓走。」劉克襄忍不住大笑起來。

笑說自己「走到哪裡不爬山就全身怪」的劉克襄,這一走,走出了香港「行山」的樂趣,「真的是很後知後覺地才發現,原來香港有這麼多山;上網一查,很多地區都是我過去不知道的,就從那時開始擴充。」八年來,劉克襄在台灣與香港之間來來回回,為的就是去香港爬山;之後又兩度在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擔任駐校作家,趁著旅居之便,約莫三、四天就走一次。

lou_2
笑說自己「走到哪裡不爬山就全身怪」的劉克襄。(攝影/無相生)

究竟香港的郊山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劉克襄如此流連忘返,一訪再訪?「當我走進香港的山林,走進香港的鄉野,我看到的是另一種山水美學,一種華人大都會旁邊的綠意,是台灣沒有的。」香港這座高度開發的城市,之所以還能留下四分之三的山林,劉克襄認為,這全是歷史的偶然與必然。「英國在殖民香港時期,為了避免讓中國以水源為藉口掐住咽喉,必須保護大片森林與郊野,同時造林,好讓香港留有水源地。」一個出於政治的考慮,不意間接造福了百餘年來的生態,致使香港在高樓矗立的灰色叢林周邊,得以擁有嶺南山水的圍繞,不啻是種忙碌中的詩意。

劉克襄在香港不只行山,還要「穿村」。「行山穿村是進入生活,而且是核心的生活。」他總是捨棄港人最熟識的麥理浩徑與衛奕信徑這兩條主要山徑,隨意鑽竄山間村徑和古道,直抵小徑盡頭的山村。「我要看到村子裡的人怎麼居住、怎麼耕種、怎麼生活,看到他們的風水林,從中得到歷史文化的共通性。」

於是他看見台港兩地的差異──台灣中南部受歡迎的野菜「龍葵」,在香港滿山遍野,他們卻疑惑「這能吃嗎?」我們視為雜草的車前草,竟是他們熱愛的煲湯食材;一碗二十四味涼茶,一顆用雞屎藤入色的黑漆漆茶粿……凡此種種,都是走入生活方得的趣味。禮失求諸野、求諸異鄉,這樣的對照,是劉克襄要走村徑古道的原因。

「在香港行山,是我真正認識香港的開始。」劉克襄認為,香港之所以成為香港,不是它的高樓大廈,不是它的國際金融,而是它的綠色,與美好的自然。「當我透過這四分之三的香港,回看過去熟悉的那四分之一,我最深的感觸是:要如何讓四分之一與四分之三,不再對立?」城市與郊野看似是兩相衝突的存在,然一個區域再怎麼高度發展,最後還是要回歸自然。「這麼高密度、承載著幾百萬人的地方,還是有四分之三的郊野,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住在四分之一的城市裡,只要走出去,就能擁抱四分之三山林,相較於其他城市,香港的確是得天獨厚。「城市與郊野是可以共生共榮的。在這方面,我想香港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提示。」劉克襄說。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百萬港人上街為自己發聲,我們如何理解香港的處境?

從香港的前世今生談起,再進一步理解從雨傘革命到反送中,香港人如何面對與中國之間的拉扯?為何他們選擇走上街頭?

387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