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書、買書,最重要還是為了想讀書。
其實,「讀書」這件事究竟有什麼特別呢?為什麼這麼愛讀書呢?
也許你也還不知道答案,但你一定已經知道的是,讀書的樂趣所在、知道自己就是愛讀書。
謝謝你,如此愛讀書。
我們一同約定好,每月的27號,作為我們的讀書日,不只在這天才讀書,但讓我們在這天把讀閱樂變成眾閱樂吧?
每月都有一位當月的讀書會召集人,和我們分享他最近在讀的書、和他怎麼和你一樣——就是這麼愛讀書。
2014年5月.讀書日召集人
吳岱穎 /
台灣省花蓮縣人,師大國文系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散文首獎,及花蓮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曾獲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朗讀第一名。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個人詩集 《冬之光》《明朗》,與凌性傑合著散文《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
孫梓評/
1976年出生於高雄。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自由時報》副刊。著有散文集《除以一》;長短篇小說《男身》《女館》;詩集《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等多種。
Q1. 兩位平常有偏好的閱讀類型嗎?最喜歡讀哪一類的書?
岱穎:除了文學類,國外的「非虛構」寫作也有許多能夠帶來知識性愉悅的好作品。但某些純為撈錢的話題之作,自我重複的類型小說,在書店翻過就算了。現在比較喜歡重讀經典。
梓評:工作需要與個人興趣,閱讀的選擇仍較偏向文學類書籍。我的工作其中一項,是閱讀新書並撰寫短介紹。散文,小說, 詩,都愛讀。讀散文像與人私密地聊天,小說渡我暫脫現實,詩則每一次重整我腦中的星圖。在屋子裡挑選當下要讀的書時,身體裡會有個胃口指示我當下應該挑選 的文類。食無定性,閱讀也是。有時只想偏食(或者速食),就讀(各種)雜誌。
Q2. 平常都在什麼時間閱讀?有什麼特別的閱讀習慣嗎?
岱穎:古人說「馬上廁上枕上」。除了現在比較常開車上班,馬上讀書是沒辦法了,另外兩上各自有可讀的類型。廁上讀短文,枕上讀長文,尤其適合哲學類的書籍,蓋其久讀則昏倦欲眠也。
梓評:深夜下班後,若感覺電視打擾,我便熄掉電視,蛇到床上,展開閱讀。睡前確實忌讀小說,怕貪,往往要看到天亮。因 此我特別珍惜高空飛行或高鐵移動的機會,像挑選要吃什麼口味的巧克力那樣,為那一趟,挑選合適讀物。平常因為開車上班,偶爾獲得捷運通勤的機會,我也喜歡 在車上讀書。一次我連續幾天搭末班車回家,讀的是岩井志麻子,窗外墨黑中有隱隱的墳,好應景。
Q3. 關於兩位編選的《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能否簡略談談當初編輯的初衷?
岱穎:許多人抱怨純文學沒有出路,而現代詩更是小眾中的小眾。出版界視詩集為毒蛇猛獸,避之唯恐不及,但我以為詩是許多人內心根本的想望,只因為學習歷程中遭逢諸多挫折產生許多誤解,以致於放棄了傾聽這內心的渴望。我希望《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能幫助讀者重新找到這內在渴求詩的聲音。
梓評:相較於我的朋友,比方鯨向海,我實在算不上夠格的讀詩者。不過,心底總還是存著一些讀過念念不忘的詩作。編輯這本詩選的初衷就是分享。那些曾帶給我驚喜與眼淚的詩們,希望能多一個機會,與更多人相遇。
Q4. 編選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比較大的難題嗎?
岱穎:這個部分要問梓評喔!他比我辛苦多了。
梓評:(咦,問我嗎?)編選過程,岱穎既體貼又隨和,實在非常感謝。(詳情大概要寫一千字,就讓我點播一首歐陽菲菲~)最大的難題大概是:優秀的詩人與詩作真的太多了。或許某些專業讀者,翻開此書,第一件事就是沿著目錄開始蒐尋:為什麼沒有○○○?竟然也沒有△△△!諸位,絕對不是因為我們對圓形和三角形有偏見!套句蛋堡的歌詞:「一切都是過程。」《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並非史的呈現,而是生活的切片。(好啦,那首歌下一句還這樣唱:「活著不難,最難的是做人。」)
Q5. 能否分享兩位最喜歡的詩人與詩作?
岱穎:我第一個文學偶像是楊牧,他是我們花蓮高中的大學長,開啟了我對詩的想像。下一個階段是陳黎,他有神乎其技的意象語言構造法(話說我和陳黎當過一年同事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特朗斯特羅默的詩作,則呈現一種即近而遠,將淺求深的神妙境界,錘鍊功深,老而彌堅。有人說詩是少年無故尋愁覓恨,無此年少情懷,詩生命也就死了,其人真不懂詩也。
梓評:三更半夜歪在床上讀夏宇《88首自選》,看見其中一頁是貼在我家冰箱上的《HOWL》電影海報,只不過藉著拼貼,James Franco的臉被另一個男孩給取代了。夏宇寫,「是悉尼說的嗎愛情與詩一樣不可靠,可是斷了氣裡珍西寶說當我們的眼睛互相注視的時候我們就是完蛋了」,於是隔天我又去書店買了一本《88首自選》。
Q6. 關於閱讀,最想跟讀者說的一句話是?
岱穎:來,坐下來,翻開書,享受的時刻就要開始了。
梓評:閱讀,就是我的任意門與時光機。
★每月讀書日當日,圖書、雜誌、MOOK,滿699再95折,看更多本月「讀書日」推薦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