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爸媽不在家》陳哲藝:全部細節構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

  • 字級


陳哲藝-1
(攝影/陳昭旨)

爸媽不在家 DVD
爸媽不在家 DVD
「沒有台灣新電影,我應該很難走到現在這邊吧。」甫以長片處女作《爸媽不在家》摘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新導演等大獎的陳哲藝,說起這話的時候,帶有一份感恩與虔誠,以其榮光照耀了在時光中蒼老了容顏的「台灣新電影」,彷彿她是一位寬大慈愛的母親。

看過陳哲藝電影的人,不難從中嗅出台灣新電影的人文氣息。《爸媽不在家》以1997亞洲金融危機為背景,講述新加坡一中產家庭,因雙親疲於工作,遂決定僱用一名菲律賓女傭來料理家務,並照護性情頑劣不時惹事的孩子。女傭的現身,擾動了一家三口的情感,揭開表面的安康底下,潛伏的種種問題。

從小看金馬獎長大的陳哲藝說,台灣新電影算是他的啟蒙,除了受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牽引外,李安早期的片子亦叫他動容。他最早涉獵的台灣電影應是李安早期的作品,以及楊德昌的《一一》,他還記得,最初看《一一》是VCD,分成上下兩片,第一片看完,得先退出,再放第二片進去。十七、八歲時,他在新加坡國際影展擔任志工,負責撕票,那時有機會看到蔡明亮、侯孝賢的電影。彼時在新加坡攻讀電影學院的他,甚至申請到中影實習,深入台灣新電影的發源地。

與其說台灣新電影影響了他,不如說是幫助他開了眼,「它開啓了我的一些想法,我對人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感興趣,可能之前這些都是藏在潛意識的。」台灣新電影讓他意識到,原來他的風格和關切焦點座落在何方,「我覺得不是因為我看了這樣的電影,讓我想去拍這樣的電影,而是說,它打開我心裡面的某些東西。」

無論是榮獲第66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的《爸媽不在家》,抑或早年獲第60屆坎城影展電影基石和短片單元「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的《阿嬤》,乃至其他短片創作,陳哲藝時常環繞著「家庭」這個軸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常常回歸到家庭題材,可能因為我喜歡的電影都與『家庭』有關,像小津的電影、侯導的電影、費里尼的電影。」他笑言,老婆常說他又不是一個很顧家的人,所以這個問題迄今仍是一個問號,可能要等十年、二十年之後才有辦法回答。

《爸媽不在家》部分取材自陳哲藝的個人經歷,他有兩個弟弟,爸媽都在工作,白天時大多跟傭人在一起,因新加坡高達八成是雙薪家庭,且通常是朝九晚五的白領階級,所以班上幾乎有一半同學都是給傭人帶大的。陳哲藝自認小時比片中的男孩家樂乖巧很多,「這個小孩滿壞的,我得把這個人物推到極限,用戲劇的方式調整這個人物,才看得到他的轉變。但我跟那個小孩有滿相似的地方,我們都很固執、愛恨分明,而且很忠實,對我們在乎的人,會去捍衛他、保護他。」

在金馬影展的映後座談中,陳哲藝直言「我的童年是非常殘酷的」,不由令人好奇他的兒時經歷。「我覺得所有人的童年都是殘酷的吧。我們小時候看到的童年可能是很天真純潔,但長大之後回頭看,如果真的看清楚,或許沒那麼單純、單一,應該是滿複雜的。」以大人的目光回望童年,一切都更清楚了,尤其是人物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父母的感情,大家庭下的人情糾結,皆有其複雜的一面。「而且我覺得生活本身就是殘酷的,對,它有時候甜甜的,但是很多時候都是酸酸痛痛的,只是我們在亞洲社會很喜歡美化童年,特別在電影或韓劇、日劇,它已經被浪漫化、被美化了。當你跟弟妹吵架,爸媽賞你那一巴掌,那是殘酷的。很多時候我覺得成長沒那麼純真。」

陳哲藝-2
(攝影/陳昭旨)

陳哲藝認為,在新加坡長大的人通常都很壓抑,片中的小男孩也不例外。隨著外傭的到來,以及親自撫養小雞,他那寂寥閉鎖的心,才逐漸有了生機與溫度,可與此同時,他又必須學著告別,甚至面對死亡。

「一個外人的介入,打開了這個家之前沒有看到的東西,不是說父母不疼小孩,而是他們之前忽略了很多東西。他們是小康之家,有房有車,過得還算舒服,但當他們少了很多東西的時候,好像找到新的東西,開始珍惜什麼才是比較重要的。」陳哲藝說。

本片在坎城影展有一場映後座談,當影展主席邀請他上台時,現場觀眾一陣驚呼,第一,他們心想,這應該不是導演吧,太年輕了!第二,他們納悶,這導演怎麼不是女的?「因為他們想說只有女人才可以刻劃出這樣很內心的東西。」殊不知,陳哲藝拍片向來如此,很多時候,人家喜歡看大的,他偏喜歡看小的。他不愛好聳動張揚的戰爭場面或政治鬥爭,反而留連於生活裡的細節,譬如一個回看,一個舉措,諸如此類牽動著人的內在心緒的小小動作,卻可能藏匿著最深沉的情感烙印。

爸媽不在家
《爸媽不在家》電影劇照(圖/傳影提供)

「全部的細節構起來,其實就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但很多時候,你有那個圖案,但不清晰,就變成虛了,不完整了。好比現在拍數位照片,沒有用很高的畫數拍,放大後它就糊掉了。」很多人以為電影要做大,苦苦尋覓一個很聳動、有張力的題材,但在陳哲藝看來,很多小的素材,真正反映了人文和人性,提示的思考層面反而更廣。

《爸媽不在家》最為人所稱道的,不僅是它具現了一個家庭的情感滑動,還在於它折射了金融風暴、教育體制、外籍移工等社會課題。然而,對陳哲藝來說,本片談論的也是一個很個人的經驗,因為他父親同樣是在當時失業的,他本來有份很好的工作,往後卻未能找到更好的職務,家裡因而歷經了轉變和困難,「這些細節捕捉了那個大環境真實的樣子,我可以只展現那個大環境,如電視上播報股票大跌,廣播放送裁員消息,民氣一片低迷,但這些只看到外表,並未看到裡頭真正的樣子。」

「你知道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嗎?」不待我們回答,陳哲藝便眼神發亮地說,「截至目前,我最喜歡的片子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因為它透過一個家庭,講述了一個很重要的時代,而且把那時候的情感和問題全部帶出來,它拍的都是裡面的小細節,但它根本就是史詩電影啊!」


《爸媽不在家》電影預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3春節特企│今年春節來不及出國,那就來規劃年後的出國!

從日本到清邁,再去新加坡甚至冰島,疫情後的旅行更具挑戰性也更讓人動心,現在就開始規畫下一個目的地,讓放假的心情無限延續!

12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