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現在,讀經典的理由】為何該讀漫步版,卡夫卡,《審判》

  • 字級


現在讀經典BN

.經典是每次重讀都會帶來初讀時滿滿的發現的快意的書。
.經典是初讀卻感覺像重讀的書。
.經典是我們道聼塗説自以為知之甚多,卻在真正閱讀時發現它們愈加獨一無二、出乎意料並且獨具創意。
.你的經典便是你決定不能置之不理的書,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係中或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

以上這些,是卡爾維諾曾為「經典」下的14個定義中的幾個,收錄在《為什麼要讀經典》書中。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呢?」也許在每次我們如此發問的當下、面對著眼前的這一個版本,都該有不同的理由,讓我們在每個又一次面對「經典」的當下,聽聽眼前這版本的經典書負責編輯,有些什麼樣的說法。



審判(德文手稿完整版)(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
審判(德文手稿完整版)(博客來獨家精裝)

2013年9月出版,漫步版///

《審判》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譯者|姬健梅
出版社|
漫步文化

文╱奧非斯(漫步文化總編輯)


Q1. 還記得你當年第一次讀卡夫卡《審判》時,是什麼年紀與情境?
17歲,高二下學期。正是在對人生感到質疑徬徨的年紀,在學校看似意氣風發,其實心底永遠有解不開的謎題與痛苦。每天放學經過重慶南路的天龍書局,都會到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那櫃去看還有哪些沒看過的書,卡夫卡的書很自然地被搜刮進來,第一本看的就是《審判》。

即使從高一開始就看了不少西洋翻譯文學,但是讀卡夫卡的經驗如今想起仍然非常特殊,那是第一本讓我讀完後思考了整整一週,想要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的小說。想了一週後得到當時自己滿意的答案,從此就開始成為卡夫卡的頭號粉絲,收集所有找得到的中文譯本,甚至包括已絕版十幾年的書;上大學可以進入央圖,更開始找卡夫卡的相關期刊論文。讀得愈多,愈能感受到卡夫卡的神奇魅力。

Q2. 在2013年的現在,讀者可以有什麼樣的角度來讀這本書,能讀出新的意思?
經典的定義之一,就是能夠歷久彌新,而所謂「新的意思」,應該是相較於個人而言才有意義。也就是說,如果這本書能讓讀者看見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全新世界,那它就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相信年輕讀者也能讀《審判》,畢竟在德國、捷克,卡夫卡的作品都是被列為中學讀物(甚至歸類為「幽默文學」!),成長中的青少年,應該更能體會書中人物那種不被瞭解、生活無法由自己掌控、人際疏離、荒謬的情境、日復一日似乎永無改變的可能……卡夫卡之所以能成為全世界的文學偶像,就是因為他道出現代人共同的處境,幾個世代以來仍然引起讀者的共鳴。

而卡夫卡作品的多義性、寓言特質,在不同時代也能找到不同的解讀,例如美國今年年中爆出的監控案醜聞,許多人以喬治歐威爾的《1984》來比喻;但美國法學學者丹尼爾(Daniel J. Solove)即認為,政府監控人民,跟收集大量個人網路數據,是兩個不同問題,卡夫卡的《審判》才是相關事件更精確的文學引用。

在《審判》中,主人公被不明所以地抓了起來。他只知道一個神秘的法庭擁有自己的資料、在調查自己,而自己為何要接受調查,被掌控了哪些資料,卻一概不得而知。小說裡的政府手握個人資訊,並依此決定公民的個人命運。這就不是監視問題,而事關資訊的處理、儲存、使用和分析,它不但給個體帶來無助感和無力感,也改變了個體與社會機構之間的權力關係。

這只是一個例子,說明卡夫卡的小說即使在今日的高科技社會裡,仍然找得到它的解讀方式。

Q3. 為了讓這次漫步版的《審判》,也成為一個獨特的經典版本,你在編輯上有哪些特別的思考?
魂斷威尼斯(一百週年紀念版)
魂斷威尼斯(一百週年紀念版)
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翻譯,之前的譯本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以這樣的經典,沒有直接從原文翻譯實在是台灣出版界的一大缺失,何況德文並不是少數語言。自從看過譯者姬健梅翻譯的《K一頓卡夫卡》之後,就非常佩服她優美流暢的譯筆,很希望能和她合作,去年很幸運地剛好她有空檔翻譯《魂斷威尼斯》,奠下良好的合作基礎,於是繼續邀請她翻譯卡夫卡的《審判》,兩本都是上乘譯作,預計明年的《城堡》,以及其他的卡夫卡相關企畫,也希望由她翻譯。

而就如《審判》文案強調的,這是台灣首次出版的「手稿重建本」,除了原汁原味呈現卡夫卡原始手稿文本,以及補上當初未出版的片段遺稿外,也修正多處舊版翻譯的錯誤,相信即使是讀過舊版的讀者,也會有全新的感受。

裝幀設計部分,封面設計請來聶永真操刀,他本身也很喜歡卡夫卡,而卡夫卡的小說本身意象性就很強,永真的初稿完成度已經很高,用眼球象徵現代人被周遭監控、沒有自我;除了眼白顏色外,其他後來都沒有更動。能夠和設計一拍即合是非常幸福的事,這意味你可以省下大量的溝通時間。然後我們同時出了平裝版與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版,以兼顧讀者的收藏需要以及荷包考量。

這次的版本還附了卡夫卡的布拉格漫步地圖。身為卡夫卡的粉絲,來回去了布拉格三次,這張在當地必備的地圖對卡夫卡的讀者而言非常值得收藏,所以從一開始就決定收進書裡,日後卡夫卡的書,我希望也都能加進一些小東西,給讀者一點驚喜。布魯諾.舒茲的《審判》波蘭文版跋也是個意外發現,能找到譯者從波蘭文直譯更是幸運;看東歐作家如何談卡夫卡,特別有意思。

最後要說的是鍾英彥老師的導讀,原本非常猶豫要不要加入導讀,因為卡夫卡的小說具有歧義、曖昧、模糊等特性,任何一個方向都不足以詮釋卡夫卡著作,更怕會讓讀者留下定型的解讀。後來決定單純從創作背景來談,雖然在創作過程中,作品本身早已超越作者最初的意圖,但我想大家對於一本書如何誕生都會有興趣。也感謝鍾老師在短促的時間中寫出導讀,若非累積數十年對卡夫卡研究、教學的功力,這是不可能的。

Q4. 你從當年的讀者,到這本經典書新版本的編輯完成,你對這本書的感受有哪些改變?
在卡夫卡博物館裡看到不少一手資料,最大的震撼應該是發現他竟然有私生子,而且還是跟女友菲莉絲的好友發生關係生下的。(小孩六歲即夭折,卡夫卡終生不知道他有過小孩)而他每到療養院休養,就會跟女病人發生關係這件事也令我相當詫異,讓我重新審視他的小說中主角和女性的關係,是很有趣的角度。

其次,高中時完全用直覺讀卡夫卡,跟後來讀了法律系、念哲學之後再來看他的作品,關注的重點當然有所不同。尤其會注意作品中流露的哲學意涵,以及其他哲學家、猶太教對卡夫卡的影響。特別要提出來的,〈在法的門前〉這一章,真的非常炫技,小時候只是懵懂覺得好,現在重讀只能說更加欽佩,它就像文學史漫漫長路上的燦爛煙火,點亮了單調黑暗的天空。

Q5. 最後,請告訴讀者,這本《審判》在卡夫卡的作品裡,非讀不可的理由是什麼?
身為卡夫卡重度書迷,我必須說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讀,但《審判》這本小說有其特殊性,除了在他的長篇小說裡算是結構較完整的(卡夫卡三大長篇小說都沒有寫完),也和卡夫卡的生活經歷有關,例如場景是他熟悉的法院,對於官僚體制的描寫也十分直接,這些對於閱讀卡夫卡的其他作品,都會有幫助。

最後我還想說,如果你讀了卡夫卡,覺得如墜五里霧中,那很正常,也不需要想著一次讀懂;因為好的文學本來就有抗拒解讀的特性,也正是因為這特性,讓它能夠流傳恆久,歷久不衰。《審判》值得你一讀再讀,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成長背景都不同,最終你會有你自己對作品的解讀,卡夫卡因此在你生命中會有一個特殊的地位。當文本與個人生命結合時,那種共鳴,是很私密也很美好的。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金曲頒獎倒數!在那之前一起開箱今年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入圍作品

變動的時代讓人心浮動,有人選擇探索自我、發出警世宣言,也有人藉大自然得到力量。設計師們如何演譯這些作品核心概念?透過OKAPI開箱這些入圍作品,看設計師們如何轉化不同作品訊息,完成令人驚艷的視覺包裝。 看更多入圍作品 :https://okapi.books.com.tw/list/20

12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