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不知道!
【博客來選書|8月】《公民不冷血》|房慧真:其實我們一直同在
作者:房慧真 / 2013-08-22 瀏覽次數(7311)
2013年8月選書///
《公民不冷血》
作者|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著、管中祥/主編
出版社|紅桌文化
〔博客來推薦理由〕
你期待這片土地成為什麼樣子?
〔專業推薦人觀點〕
其實我們一直同在
文/房慧真(作家)
別名運詩人。生於台北,長於城南,養貓之輩,恬淡之人。碩士論文寫陰陽五行,台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目前任職於平面媒體,撰寫人物專訪。作品《單向街》、《小塵埃》。
寫著這篇書評的同時,心裡反覆煎熬著,一直沒法好好坐下來寫稿,因為心繫818拆政府運動。我在18號傍晚去凱道參加台灣農村陣線發起的大型集會活動,捐錢,買T恤,拿貼紙,聽了台上的演講,因為還要趕稿,便先行離去。稍晚凱道的集會結束,上千人轉往行政院抗議,採取聲東擊西策略,最後成功占領另一邊的內政部。整個晚上叮叮咚咚,我的臉書上持續有消息傳來,照片、文字、影音,幾乎人手一台可拍照、錄影、上網的智慧型手機,便成了可隨時放送的微型媒體,除了記錄、發送訊息的功能,更重要的也許是「我在這裡」、「我正參與著」,一個在「中央聯合辦公大樓」的打卡訊息,讓臉書原本膚淺的打卡功能,有了深意。
最壞的年代,會激發出更強韌的公民力量。由管中祥主編的《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一書,是2007年成立的「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所累積的報導成果,分為「土地」、「環境」、「勞工」、「族群」、「性別」六個項目,每個項目後面並整理了大事記,更清楚地拉出時間軸。除了議題之外,也加進「社運者速寫」,包括此次拆政府的核心人物徐世榮、廖本全,卻顧所來徑,透過對社運者的深度描劃,更可以知道每個熱血公民的心路歷程。
「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成立的目的是報導主流媒體忽略或扭曲的社會運動,於是便需要體制外的「公民記者」參與記錄。大暴龍說:「公民記者除了是記錄者,也可以是一個參與者。紀錄時必須秉持記者『記錄』的原則,如實呈現雙方聲音,並深入了解、記錄。然而,『公民』的身分也相當重要,記錄的同時也可以參與,捍衛自己關心的事務。」
2010年的苗栗怪手鏟田事件,大暴龍將毀田影面剪輯上傳,才使得大埔事件廣為傳播,大暴龍本來是一般的上班族,後來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公民記者。也有像江一豪這樣的相反例子,原先是記者,報導三鶯部落之後,發覺寫了再多的報導也沒有讓三鶯的處境改變,記者不斷接觸各種議題,卻只能沾醬油,沒有時間深入了解,因此江一豪辭去記者工作,成為藍領階級的搬家工人,也持續參與三鶯部落的社會運動。
由於網路的便利性,以及專業門檻降低,每個關心時事的公民,都可以是記者。而每個記者在聽命行事,做好自己分內工作之前,能否先停下來想想,自己同樣也是一個「公民」,「公民」的身分,應該優先於「記者」的專業之前,否則便成為不假思索的小螺絲釘,助長冷眼旁觀的平庸之惡。
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時常提到現代社會中流動液態的特性。訊息流動著,身分變換著,往常現實因素中時空的隔離,在液態的網路世界中被取消。在我的臉書上,時常有馬來西亞、香港的朋友,記錄並參與當地的社會運動,同時藉由我的臉書,他們也知道台灣的大埔事件、拆政府的抗議行動。我不在邊加蘭(馬來西亞反國光石化),也不在菜園村(香港反高鐵),不在大埔不在美麗灣,但打開網路,遠方的朋友持續上傳公理與正義的訊息,其實我們一直同在。
★ 博客來8月選書完整清單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