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謨影評
【週四|電影玩但但】但唐謨:歐洲才有愛情神話(又名:文青們,冒犯了)
作者:但唐謨 / 2013-08-01 瀏覽次數(19248)
文青們都喜歡歐洲,都很討厭美國,因為美國人很沒文化,而歐洲很浪漫,所以任何兩個正在搞曖昧的人,只要在歐洲的「浪漫」的氣氛之下,都會馬上搞起來,歐洲實在太棒了。
很久以前,淡水河旁邊一群對戲劇熱血的大學生,成立了一個很屌的「河左岸」劇團。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河左岸」這三個字,變成了一個奇妙的符號。據我所知:在法國新浪潮時期,楚浮高達佔領河右岸;河左岸則是雷奈費里尼的天下(跟李幼鸚鵡鵪鶉大師開個玩笑,其實準確該說是雷奈與安妮華達,但就不會有「雷奈費里尼」順口)。這個離我們家十萬八千里的哏,後來被一家賣咖啡的公司相中;然後完蛋了!!
從此之後,法國,歐洲,咖啡廳,咖啡香,文藝,電影,看書(或者假裝看書),浪漫,異性戀愛情,這一整個集合體,全部變成了一個名詞:河左岸。直到現在,那家賣咖啡公司的廣告,仍然是略帶冷調子的黑白攝影,巴黎的風景,穿黑衣服黑長襪戴小帽帽的法國女生,長得很像尚皮耶李奧的憂鬱男孩,男生女生在咖啡廳約會云云……,然後打出「左岸」什麼什麼的字幕。即使行銷法國電影,也會用類似:飄著塞納河左岸的什麼什麼氣息;就連房屋廣告就在消費「河左岸」。
——奇怪,怎麼沒有人去鳥河右岸,河右岸都是「電影筆記」的影評人,瞧不起影評人嗎(翻桌)?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去了巴黎,一定要先去一下河右岸,再去巴黎公墓拜會Jim Morrison。——
「河左岸」這三個字在台灣藝文世界闖出的影響力,實在是莫名其妙。台灣藝文對於「西歐」的浪漫幻想(西歐滿街都是小提琴和手風琴),幾乎就等同於西方人對於亞洲的想像(亞洲人都很楚楚可憐,而且都會施古老東方魔法,還有……很好上)。難道大家都沒想過,飄著濃香的咖啡豆,或許都是南美洲的小童工採收來的?
來到維也納,真是仙樂處處飄
邂逅了巴黎市民,發現人人愛讀書
美國導演里察林雷克拍過很多很棒的電影,例如我超愛的《搖滾教室》(School of Rock),《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都市浪人》(Slackers)。從他電影當中對於青春的描述可以想像,他一定曾經盡情享受過青春。尤其,對於愛情,他拍出了《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三部可以說是史上最甜美到膩的愛情片,足跡踏遍歐洲浪漫大城……
等等!「愛在」三部曲,其實只跑過了維也納,巴黎,然後一口氣跳到希臘:片中的維也納都是音樂和二手唱片行,巴黎都是咖啡和書店。其實《愛在黎明破曉時》的那一年,奧地利公投決定加入歐盟,正式和歐洲一體化;而《愛在日落巴黎時》那一年,法國正在海地增兵。這兩個人正在浪漫時候,歐洲正在發生很多國家大事;不過這些並不重要,根據《愛在午夜希臘時》老奶奶的說法:(反正)我們都「只是過客而已」。他們從一路浪漫愛過了了維也納和巴黎,卻跳過了一個西歐最重要的國家:德國。請問,德國有什麼不好?
德國沒什麼不好,只不過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納粹vs猶太人」的歷史創傷偶然還是帶來舊傷刺痛的感覺,而且還有很淫亂的「柏林故事」,同性戀滿天飛。處在這樣一個恐怖氛圍之下, 一對愛到深處的異性戀男女,怎麼可能浪漫得起來呢?萬一他們走在馬路上面,不小心拍到兩個死玻璃偷偷在背後耍C,拍到穿皮革的酷男,或者看到某個讓李組長皺眉頭的標語,想到近代歷史,整個浪漫就全破功了啊!所以,德國,或柏林,只能拍「酒店」,絕對不能拍「愛在」。
到了《愛在午夜希臘時》,他們來到了希臘,這時候他們愛情中的「天真浪漫」已經漸漸淡去,兩人的衝突越來越多,他們終於得面對民生問題了;於是,故事場景也搬到了比較有衝突性的希臘。電影第一幕的希臘機場,販賣部的感覺就很廉價,沒有在賣左岸咖啡。希臘(或整個歐洲)的經濟危機,也依稀會這對男女之間的心理危機建立了一個實體的背景。女主角席琳是個天主教徒,但是她一直很不滿意自己的天主教認同,她要有自己的世界,當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可是,愛情和事業,不能兩者兼顧啊?怎麼辦怎麼辦?好苦惱喔~~
《愛在午夜希臘時》終於走出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兩個人終於開始鬧。但是,對於當代整個歐洲,整個世界,這種「女強人」情結,根本是微不足道,不足掛齒,根本就是nothing啊!不過這一招也出得很好。因為,每個開始「進入社會」的成人版文青,都會心有慼慼焉,大家會同時想到愛情的甜美,和生活的無奈,然後享受這種衝突帶來的浪漫感覺,總之,就是要浪漫就對了。至於2012年希臘新納粹極右派對於移民的壓迫(建議設立移民勞動集中營,邊界埋地雷),我們就別去管了。只是很奇怪,希臘滿街都是同性戀,這部片居然一個也沒拍到!
所以說,里察林雷克真的是全世界最會拍異性戀浪漫愛情電影的導演,充分利用了歐洲城市的空間優勢,不浪漫的部分通通不會出現。這種歐洲好浪漫的感覺,絕對不是只有台灣文青在愛,否則不可能拍出三集。但是他所創造的傑西和席琳,以及他們的歐洲浪漫愛情之旅,完全承襲了台灣從八零年代末一脈相傳的「河左岸」文化,把西歐極度極度浪漫化成了一個人間「異境」,好像某個咖啡廣告。他為什麼會這麼瞭解台灣?里察導演實在應該趕快來台灣辦個導演講堂,好好跟大家說清楚這樣。
只是把一些「看」「花」「旅行」「接吻」「哎呀」用法文唸出來,在台灣就能變成打中TA的文案了,這之中糾~竟有著什麼樣的情結呢?
但唐謨
《破週報》每週影評撰述。翻譯過《猜火車》、《春宮電影》等小說。喜愛恐怖電影、喜劇電影、「藝術」電影,但是不喜歡太傷腦筋的電影。喜愛在家看DVD甚過去電影院。養了兩隻狗,超愛烹飪煮食。著有《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回文章列表